——听三位老师古诗课有感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小学 孙敏
我有幸参加了“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文化传习.语言实践.精神成长”教学峰会,聆听了周一贯、崔峦等专家对三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的深入解读,及虞大明、何夏寿等名家的示范课,可以说是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其中是何夏寿老师、邓锦芸老师、王红老师的古诗教学让我感受颇多。
美轮美奂唱古诗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课始,何老师选用与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平湖秋月》,并配上西湖的十大胜景,孩子们静静地坐着凝神细听,耳中满是曲调宛转的古曲,老师深情的吟唱,孩子们很轻松地进入了 “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西子湖畔。课件中,伴随着一张张西湖图片出示,西湖美丽、多姿、朦胧、奇妙的景色真实生动地展现孩子们眼前。古诗中“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感受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为学生创设出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旋律,学生披文入境,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在教学时,何老师更是借用那微妙的雨声,将孩子带到了烟雨迷蒙的西湖,领略那披着薄薄轻纱的“少女”,让学生感受了诗歌的意境,更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二、紧抓词语,品味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时,何老师紧紧抓住“雨”、“奇”、“晴”、“好”来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让学生随着诗人分别走进了烟雨蒙蒙和水光潋滟的西湖,不管是“雨”还是“晴”,对诗人来说都是那样的美妙,得以引出“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到了自然美。
三、安排活动,体会美
何老师在让学生感受西湖的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安排背古诗,送旅游的活动:请学生再次背古诗,引导学生吟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何老师在最后又用美妙的歌声唱起了《望洞庭》。
这些歌声不但能让学生更深的理解诗歌反映的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的奇,品味晴天西湖的好,洞庭湖的静谧将学生完完全全地带入了美丽的景色。
激情澎湃诵古诗
一、从人到诗,润物无声
上课伊始邓老师出示了李白和苏轼的图片,请学生了解他们的生平。再出示李白说的话“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自己先范读,再引导孩子们大声读,打着节拍读。体会李白的年少轻狂。又出示苏轼的话“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再引导孩子们大声读,打着节拍读。老师有激情的引读、领读。把孩子们带到了李白和苏轼的身旁,让孩子们面对面的感受到了李白和苏轼一样的博学多思,一样的壮志难酬,为学生体会诗人心情做好了铺垫。
二、从一到多,培养兴趣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古诗文教学中适当延伸和拓展是必要的。邓老师在这节课中有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横向拓展是在上课伊始给孩子们拓展了李白和苏轼的生平和诗。让孩子们通过齐读、教师范读、引读、有节奏的读,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心境。纵向拓展是在课的最后她为孩子们拓展了李白和苏轼的另外两首诗,引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从古到今,巧改古诗
当孩子们熟读了古诗,理解了诗意,体悟出诗人的情感后,邓老师请孩子们改古诗。孩子们一开始都有点懵懂,当老师将“水光潋滟晴方好”改为“晴方好”。孩子们一下子眼睛都亮了,一个个把小手举的高高的。孩子们的创作激情被点燃,于是孩子的妙语连珠惊叹了全场的老师。邓老师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虽小,却有深意的,既可以检查孩子们对诗意的理解是否到位,又可以激发出孩子们对古诗构句结构的初步认识,还能触发孩子们古今结合的认识,拉进孩子们与古诗的距离。
邓老师用自己的激情四射,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激情,也点燃了我教好古诗的热情。
浅入深出话古诗
一、紧抓山水,成语引领
王老师从说一说你知道的写山水的成语,引入课题,学习两首山水诗。先来看单元目录,老师引读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四季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在学习诗的时候,让孩子们画出描写山和水的词,让孩子们明白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王老师以成语为抓手,由小朋友熟悉的成语引入,让孩子们觉得古诗就在自己身边。又用不同的成语引读这个单元的课文题目,让孩子们初步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印象,为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二、反复比较,深入解诗
王老师先运用了做动作的方法理解了什么叫望,再请学生画描写山和水的词,比一比这两首诗写的有什么不同?孩子们找到了《望天门山》主要写了山,《望洞庭》主要写了水。王老师又问这两首诗分别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读,明白了《望天门山》是壮观之美,《望洞庭》是秀美。王老师这次让孩子读,读出它们不同的美。相机问,这两首同样是写山水,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呢?结合词语来谈谈。孩子们积极发言,在交流中明白了,是因为他们的心境不同,所以看到的就不同。王老师运用了四步学古诗的方法。随着学古诗的进程总结的“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四步学古诗的方法,经典又实用,符合学古诗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过程。王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到品词析句,还有以反复诵读、推敲,引导和激励学生一步步地读出层次感和音韵美。
王老师的课堂稳扎稳打,引导孩子们步步深入的读诗、品诗。
三位老师的古诗课堂,给我最深的感受是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课件美。课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精致、配合度高的课件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们都没见过天门山的样子,楚江是怎么回旋呢?只老师干巴巴的说显得很牵强,倒不如让几张“不说话”的图片来帮忙。王老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课件的优点。一张天门山下江水回旋的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对天门山的壮观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跟随教学步奏出现的诗句紧凑而不累赘,图文结合,让学生学得更有劲头。
二、语言美。何老师在设计教学步骤时重视对过渡语的设置,每一段过渡语都衔接有序、优美动听,使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夏老师的评价语也非常美,她总是能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优点并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们都愿意举手来回答问题。
三、朗读美。在教学中,邓老师抓好了朗读指导,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复现读等,使学生自然理解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四、意境美。意境的美在这首诗本身,这首诗带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何老师在上课时没有过多地强调单个的字、词是什么意思,而是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意来理解、感悟诗句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句诗时,何老师就抓住“潋滟”、“空濛”两个词,结合图片看一看、想一想,培养了学生想象、积累、朗读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两种气候下的迷人风姿以及诗人苏轼当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境。
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觉得我要在以后的古诗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词记诵的“过程”。
2.情境体验原则。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古诗中往往都蕴含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根据自己个人对古诗中字、词甚至对整个古诗 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整篇古诗 “还原”成生动形象的一幅画,这样学生就容易走进画中去体验与感悟作者当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学习古诗的方法并用于学习古诗上,那么,学生在今后理解古诗词上也就顺畅了许多。
3.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指导。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的指导。首先,注意重音。其次,注意语调。第三,注意节奏。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