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茂枝:生本•谐律•整合•共生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4-20

  • 生本•谐律•整合•共生
    ——我的有机语文观

     

    一、整体内联、和谐共生的有机群体

    多元和谐整合是有机语文的核心思维。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要彼此照应,听说读写要和谐运行,工具性与人文性要兼顾交融,等等,等等。有机语文强调整体性、共生性、生成性、创造性、内在相关性和相依互动性,任何将某个方面的教学孤立封闭、非此即彼的主张和做法,都与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形成机理相悖。

    二、先行后知、行知合一的实践品格

    作为有机体的语文素养及其核心语文能力,其生生不息的活动和生长,正是凭借学生的语文实践。作为哲学思想,“先行后知、行知合一”具有高度普适性,任何课程实施都不能置身其外。而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实践品性使之无论在宏观或在微观层面,都更鲜明地体现也易于体现这一思想。

    三、循段而谋、以变制变的教学序列

    教学序列是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方式和策略系统,它的设计和安排,受制于课程观和教学观。农作物是有机体,萌芽、生长、抽穗、结实对土壤、水分和养料等有着不同需求,耕作、培育、管理的方式相应而变,并形成特定程序;学生是有机体,不同阶段身心特点有别,教学内容、方式和策略也要因段而异,并构成合理序列。在有机教育的视域里,语文教学概而言之就是语文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这是有机语文的核心教学观。在此教学观下,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是构建教学序列的首要依据。

    四、因体而取、因文而异的内容选择

    语文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三大依据:一是语文课程性质,二是学生身心特点,三是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沟通,教学内容特点是学科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性质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前提下,教学内容特点对于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特点则很大程度上是课文特点。长经历。以下是常见的教学目标:

    五、以生为本、顺应天性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策略是沟通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的手段与媒介。教学方式、策略的采用决定于:一学科逻辑,二心理逻辑。有机语文以生为本,教学方式和策略的采用,必须优先考虑学生天性,以其身心特点为依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就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诗性思维和生活方式。


    作者:施茂枝(福建省集美大学教授)

  • 【上一篇】孙绍振:文本贵在人的心灵探索 【下一篇】薛瑞萍:阅读和写作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