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 香: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及课例分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10-14

  •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及课例分析

    课题解释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课例:以“茎的共同特征”为例

    课例分析——话题聚焦:恰当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概念转变。

    指导思想: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 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基本观点

    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看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它:首先应该是一节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具有小学科学课程特点的科学课;其次,它一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简易多媒 体,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资源等)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课。

    教学背景

    本课例涉及的教学内容,被多种版本教材选用。茎的共同特征”一课,是某版四年级上册“植物的叶和茎”单元中“茎的组成”里的部分内容。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般植物有六大器官,但对于“茎”有不少模糊的认识。

    教学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绘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出一般情况下茎的共同特征,即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叶腋有芽。认识到“芽”是会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发育成其他结构的。

    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逐步养成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和体会植物的多样性,发展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系列观察和比较,归纳概括茎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叶腋有芽”的认识。

    技术准备

    多种植物、演示文稿、投影仪、针头式摄像装备

    了解学生对茎的认识情况:从外部看,茎的特征是什么样的?

    一、科学课程教学视角下的教学效果分析

    亮点:关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在概念转变上下功夫

    主要策略:

    初步观察:排除非共同特征

    典型观察:观察—绘画(描述)—分析、比较—归纳

    更多观察:观察—分析比较—引出新问题—专家答疑—归纳

    亮点:分层呈现观察材料,在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初步观察:比较、推断、排除

    典型观察:比较、推断

    更多观察:比较、生疑、难以推断、新的归纳学习(方法)、再比较概括

    运用概念:演绎

    二、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效果分析

    亮点:多媒体技术支持——实物投影: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典型植物的茎;扩展到蔬菜类,了解茎的位置及特点;反映针头式摄影装备拍摄的图像细节。

    有助于观察到茎的特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兴趣;加强了学习过程的反馈、互动的程度;放大细节,直观、准确,突破难点。

    打破学生认知习惯中的时空界限、人物定位,感受多渠道的另类学习方式;拉近学习对象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联系实际展开学习;课件的使用生动再现茎的生长变化,生动、直观,便于理解(静态&动态);感悟自然界的变化,激发探索兴趣;视频与课件的衔接自然、得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

    小结

    教师了解各种媒体设备的性能,相互切换,使用恰当,突破教学难点问题;

    注重观察,即时呈现,有助于学生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很好体现整合思想;

    技术支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的兴趣。

    三、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和认识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和功能,运用的简易媒体及其资源应该与教学目标内在关联。

    2.把握学科特点,不可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3.把握概念建构课的特点,要关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要积极利用简易多媒体的技术支持呈现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需求,形成主动学习(概念转变)的动机。

     

    作者:彭  香(北京市小学科学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 【上一篇】尤春来:浅谈小学科学养蚕活动的意义及开展策略 【下一篇】陈志伟:​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