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个课程,且这个课程必须是好玩的。已经启动的这个项目是“校园植物档案”,且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开始。
但最终会是什么结果,目前来看,并不十分清晰。我希望,这个过程是慢慢地,从一个萌芽开始,逐渐生发,逐步成长。至于课程的未来,到底是不修不剪地自由生长,还是不枝不蔓地简明规范,一切都由时间来确定。事实上,真要做出这么一个好玩的又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课程,何其难!
首先,一个带有不确定因素的所谓课程,是否会被大众认可,是个大问题。我们习惯了必须做带有明确目标且可量化的东西,一旦遇到了“不知将来为何物”,会不会很崩溃?
其次,不确定,是因为各种“可能性”,但可能性的背后,是比“规定性”多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课程实施,便完全不可能靠“一个人去战斗”,互联和互动是一种必然。但具体如何去操作,还需要不断摸索。
由此,也便有了与众人分享这一探究过程的想法。过程里,必定是有成了的也有不成的,会有觉得成了可最后不成的,还有这也不成那也不成之后又突然成了的。我觉得,这样的分享,也许才是真正好玩和有趣的。因为,这才是课程生长过程中自然而真实的状态。
我的第一堂课,是给校园里的植物照一张“标准像”,这是建档的第一步,一如我们的身份证,证件照就是第一步。于是,我带着四年级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玩各种拍。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先是拍不好。大树在那里一动不动,可一只只小手不停乱动,一个个小脑袋不停晃动,镜头里的对象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反复失焦……于是,我觉得需要为他们补一堂“摄影入门课”——构图、对焦、曝光,必须解决这三大问题!其次是不好拍。项目启动是3月12日,植树节。可是,校园里的桃花、梨花、海棠尚未全开;樱花、枣树、石榴还没发芽;玉兰倒是满枝头的花苞,可它一日三变,周五的时候还含苞待放,到了周一却已经“人老珠黄”……
总之,是一个又一个遗憾伴随着大家。于是,同学们一个个懵圈了:“这‘标准’像到底咋拍啊?”确实是有点难为孩子们了。范例中的标准像是校园主干道上的大香樟,一年四季都挺漂亮的!可那些还没长枝枝叶叶的花草树木,除了光秃秃的丑,还有就是傻傻的各种分不清。我的建议是:先拍一张存个档,再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然后,就一个字——等!等它抽枝,等它发芽,等它开花……观察一整年,等上一个轮回,总能等到它们最美的时候。想知道最终的结果,往往需要耐心的等待,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
清明过后,是孩子们的踏青季。于是,接下来的一周里,我的课堂会是这个样子的——先是大家一起听听歌,再是校园里一起拍拍照,顺便用形色APP认认花草,最后可以规划规划校园赏花看景的最佳路径。并没有规定性的游学任务,却已经开始期盼他们踏春归来时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