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耀伟:打造理想教室(一)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9-08-29

  • 洪耀伟:打造理想教室(一)
     

    教室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共同家园。打造理想的教室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班主任和基层教师建班育人的重要途径。

    教室合理的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又是打造理想教室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本书以打造理想教室为主线,以教室物理空间利用和环境布置为抓手,充分开发教室的空间资源和育人功能。

    教室环境布置分别从黑板报、图书角、卫生角、个性化区角等着手,教室空间设计利用主要从地面空间、墙壁空间、门窗空间、黑板空间、桌椅空间、讲台空间等着手。旨在为一线班主任和教师同行在打造理想教室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打造理想教室应遵循哪些原则?

    打造理想教室,离不开科学理论和方式方法的指导,实践的检验越确切,越能发挥对打造理想教室的指导作用。结合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可遵循如下原则:

    (一) 共生原则

    我们都说教学应相长,然而在我看来,所谓的教学相长还带有技术的色彩,在技术之后其实另有一层生命的光泽,那就是——师生共同生长,即所谓的“共生”。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学生双主体。

    1.教师主体

    理想教室应是以教师和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又反过来决定和影响着师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进而促进班集体优良风貌和价值观的形成。

    1)身体力行

    打造理想教室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班主任自己要进行教室布置和空间利用方面的相关学习和提高,如观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案例,实地参观一些优秀的教室等,掌握一定的教室布置和空间利用的技巧和方法。

    2)了解学生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就要做到了解班级学生,特别是在建班之初,就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班级哪些孩子分别在手工、绘画、设计、书写等美化环境和空间设计方面有特长,以便指导他们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主体

    1)培训引导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成立之初,在前期对班级学生进行必要的了解后,由学生自荐、推荐出几个有特长的学生担任班级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的“艺术总监”,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分别从版面设计、色彩搭配、内容安排等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可以由班主任直接进行,有条件的,也可以邀请学校专职美术教师参与。

    2)以点带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等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则放手让“艺术总监”带领小组同学一起做,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指导即可。这样,就很好的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

    (二)美育原则

    何为“美育”原则?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实用性、审美性、教育性。打造理想教室,要遵循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三位一体,班级布置和空间利用不是孤立的,初看起来,两者好像是班级显性文化建设,其实它们又是隐性班级文化的呈现和展示,是互相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具有相融性和渗透性。 

    1.实用性

    以我们教室里的“雨伞架”为例,之前,班级并没有专门放置雨伞的地方,下雨天,多数学生将雨伞随意放在窗台或走廊地面上,弄得走廊和地面湿滑,来来往往踩了很多脚印,特别脏,而且容易摔跤,很不安全。

    由此,“雨伞架”应运而生。天气晴好时,“雨伞架”安静的伫立在教室的后方,和卫生角融为一体,还可以利用其中的间隙摆放扫把和畚箕等劳动工具;下雨天,将雨伞整齐的挂在上面,不仅解决了全班40多位学生雨伞的放置问题,同时也保持了教室的干净整洁。

    在设计定做“雨伞架”时,考虑到班级学生多,为保持其牢固性和防止遇水生锈的问题,所以我们选用了不锈钢材质。下雨天“雨伞架”下方还放置一个大小适合的铝合金托盘,这样雨伞上的雨水会直接滴到托盘里,避免走廊地面弄脏弄湿。这些方面均体现了“雨伞架”的实用功能。

    2.审美性

    在设计“雨伞架”时,除了考虑它的实用功能外,还要考虑了它的审美功能。为了使它的颜色和班级大环境相融合,我们选用了纯净的白色。在造型和尺寸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和班级大环境及空间融为一体,采用流线造型,别致轻巧。

    另外,为了移动方便,在它的底部设计安装了四个小轮子,移动时轻轻一推即可完成,这些都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考虑到了其审美性和艺术性。

    3.教育性

    “雨伞架”除了解决班级在雨天的雨伞、雨具的放置问题,同时也体现着其背后的育人功能。每到下雨天,第一个进入教室的同学,会自觉将“雨伞架”推到教室门口的走廊,方便同学们放置雨伞。

    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会自觉将它移回教室,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爱护教室环境和公共  物品的责任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为班级服务的主人翁意识。

    所以,一个成熟、理想的教室,必须具备与空间及环境布置相吻合的教育功能,服务于师生的精神成长。

    (三)人本原则

    我们都说教育要以人为本,都要追求人性化,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性化呢?在我看来至少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年龄特征

    在布置教室、设计利用教室空间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段和学生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点,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此外,在操作形式、内容上亦有区别,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室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内容上均有不同,幼儿园、小学可能会更加活泼、明快、多样一些。但均可以在区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个性鲜明、活泼可爱、不拘一格的形式晒一晒丰富的课余生活以及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和成长足迹,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文化气息的班级环境和空间,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不同的是,初中高年段和高中可能在这方面的表达则相对趋于理性和成熟。

    2.符合学段特征

    打造理想教室要注重目的性和阶段性。其实,也是一种可持续性。因为教室布置和空间利用不仅仅只进行一次,是一个根据学生年段、学段不断持续的行为。

    比如:对于起始年级来说,养成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注重一定的阶段性和目的性,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并认真组织实施,并与环境布置和空间利用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需要一个从现实到心理上的过渡期,这时班级布置张贴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运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来呈现。

    而随着学生逐渐适应初中生活,高年级的班级规章制度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集体讨论、互动,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贴近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张贴布置,就体现了目的性和阶段性。

    要知道,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班规,张贴出来才会有一定的约束力。

    3.符合学生真实需求

    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内心需求是我们在打造理想教室时应充分注意的,除了刚才我们说的“雨伞架”外,还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的李薇老师,将教室前方的白板空间分割和利用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任课教师平时的板书区域,她还和学生创意性地开发了生日祝贺区、温馨提示区等。

    上海市民办新北郊中学刘佳老师,在教室的讲台上准备了餐巾纸,讲台下的储物箱里准备了创可贴、酒精棉、花露水,以备师生不时之需。以上这些举措能让师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和尊重,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四)承启原则

    打造理想教室,要做到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坚持在传承、积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注重研究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特点,着眼学生终身发展,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室环境文化布置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承启”原则。

    1.传承性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璀璨夺目,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例如,在教室前面的黑板空间分割利用中,我们对黑板空间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分割,把不常用到的边角处开辟了一块专门的“经典诵读”栏目,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每周两次由学生按学号轮流抄写内容并上台解释其大意,然后再利用课间两分钟预备铃时间带领学生诵读。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诵读,对传统国学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和更好的传承。

    2.时代性

    阅读一直是华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习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减弱,那么如何借助当下热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随着《朗读者》的热播,如何在班级中营造读书的氛围,黑板左侧面的墙壁是一方空地,我们因地制宜,设计成了“班级书吧”。如果说右边黑板空间分割中的“经典诵读”是传承传统的话,那么,左侧学生自己布置装饰的图书角则富有时代气息。

    图书角有专人负责管理,班级的同学们带来了平时珍藏的好书,还用饰品进行了精心的装扮。这不仅为同学们课余提供了充实自己,阅读好书的机会,还成为了班级环境布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发展原则

    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利用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持续更新和变化发展的。

    1.定期更新

    打造理想教室不只是为了满足师生的感官需求,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别人来参观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彰显育人功能,是为学生的成长需求服务。

    但如果长时间不更换,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和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持续和关注。所以,如何根据班情学情,符合班级发展目标,定期更新,使教室布置和空间利用具有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2.注重创新

    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每次更新时都要有新的意境,要充分开发师生潜能和创意。

    例如,上海市松江区上外松外的葛慧老师,在新学期发动学生在教室前方新开辟了“历史上的今天”,每天有由学生将当天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公布;上海市奉贤区汇贤中学的罗燕老师将教室后门旁的一块空墙壁开发成了师生交流角;上海市闵行区闵行三中的朱超老师将教室后方的空桌椅了变身成了“作业讨论区”,供学生讨论交流作业……

    这些创意,使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真正成了师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新景观。          

    3.全员参与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打造理想教室的目的是让学生朝着教育所期冀的目标发展,所以,在教室布置和空间利用建设中,班主任除了做好舵手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有富有特色且自己喜欢的环境文化,并在平时不断充实和完善。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会使理想教室建设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 【上一篇】陈宇:如何成为一名善于规划的班主任? 【下一篇】张文质:我们低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难度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