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有什么样的“新常态”
从课改的理念“呐喊”,到“改课”的实践呼唤,迄今,“新常态”的实践探讨,“千课万人”的始终引领一线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最强健的实践步伐。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经从感性的热切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十余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宣讲”,最终必然以“坚持德育为首”“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落地”。
一切以激进为泡沫的理想“花开”,最终必然以常态为回归的实践“生根”。
因为,“常态”才是不计时辰的稳固和实在,“常态”才可能提供持续的再生和演进,“常态”才具备普遍意义的法则和推广价值。
宛若一种生态,“常态”必然受时令的制约,在即时状态下的常态,可谓“新常态”。
所以,新常态的提出,无疑是一种截取时间关照下的本质规建。
无疑,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以时代教育哲学和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要素,以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规律为基因,体现出生命生动发展的生态景象。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有什么样的“新常态”?或者说,“新常态”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有哪些关键基本走向?
“千课万人”总结出“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践行超文本”“着力拓展课程”“建构合作共同体”“关注文化价值”“承载生命对话”“深化学科间的统整”八大走向,应该说,这是叫全面的概况,任何一点,都是当今深化小语教学的重大成果。
我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新常态”还应该有如下两大基本特征。
其一,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时代审视和深化。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当地小有名气的教师,他们对当今教育教学的确有广泛的信息吸纳和思考,当问及教育方针、教学规律、教学基本原则等问题时,不少人却不知所云。
我想,不管怎样的教学改革,基本的方针、基本的规律和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尽管这些基本原则、规律会随时代教育哲学的发展而发展,但只要我们以时代教学哲学审视,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存在的。
所以我们必须强化教师对教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甚至深化这些基本问题,才能真正发展教学方法论,才能构建课改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常态”。
其二,对小学语文教学“旧常态”的继承和扬弃。
我以为,单就“新常态”的提法,就有一个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思考维度。
所以,我们在及时提出“新常态”的同时,有必要先思考“旧常态”的本质特征,由此而发现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小语课堂的“新常态”中,不致于丢失。
因为,“新常态”必然是对“旧常态”的“继承”和“扬弃”。
比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旧常态”中的“听说读写”,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学“新常态”中依然实用,并且作为小学语文最基本的学科手段而依然被运用。
至于“旧常态”中的以语文知识为课堂活动的基本聚焦,当然需要扬弃。
作者:余小刚(《四川教育》首席记者、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