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千课万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成果推广活动圆满落幕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9-07 14:40:52

立德树人 实践本位

千课万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成果推广暨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四月的宁波,春光明媚,草长莺飞,4月14日,在这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港口城市,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成果推广暨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市萧山第二中学、宁波市镇安小学、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协办,“千课万人”观摩活动组委会、北京名师之约文化传播中心杭州分中心承办。针对当前中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研讨会创设实践本位创新模式,共邀请20位专家学者,安排了5场报告、4节示范课、1场学术评鉴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实践演练,形成示范效应。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何俊教授开宗明义,为大会作主旨报告,具体阐述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本位创新模式的理念,围绕此中心,结合多元路径、课程模块、实践教育和文化浸润构成“一枝四叶”的课题骨架,给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颖、有效的理论元素。随后,林正范、朱杰人和柯孔标三位专家对报告进行了学术评鉴。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指导委员会主任林正范对主旨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这项研究成果绝不仅仅是一本书,几篇文章所能够反映得了的,对中小学教育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并总结了三个特点,即:系统设计、注重分层,小学、中学各具特征;注重实践,将传统文化在孩子身上内化;浸润式营造学习环境,规避教育的片面化。朱杰人教授则用“守正出新”四个字表达了观感。他认为何教授的课题研究准确抓住了国学教育的要害,坚持传统文化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作用,体现守正精神;而出新方面,则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与中小学结合,在运用现代观念、方法、技术下,融入传统教育学习。传统文化对人格养成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所说:“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成长过程中留下抹不去的烙印,德育内容不需要拓展,是必须的,而实施途径可以选择,因此实践本位创新意义重大。”

三位专家的评鉴为本次研讨会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意义作了最好的注脚。此外,郁明、胡建权、顾秋红的基地成果展示同样精彩。从郁明老师的以人为本、内化自我培养生命情怀,到胡建权老师的以兴趣立点、构建课程群体系,再到顾秋红老师的定位国学、提出教育策略、践行童蒙养正课程,三位名师在国学教育的同一主题下,呈现不同的成果面貌,实际上正是“一枝四叶”理论不同层面的体现,也是实践本位融合多元路径、强化文化浸润的美妙过程。

为进一步验证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的可操作与实践性,研讨会设置了四节课堂展示。汤萌老师带来《破釜沉舟》的教学,反映出国学教育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古文阅读。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汤萌老师以国学经典作为导入“悠悠中华,流传下许多优秀的古典名著,司马迁的《史记》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借助注释,指导逐句朗读。在体会人物特点的过程中,引领我们步入历史的河流,感受古文学的奇诡魅力。“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这生动的描写恰是金伟国老师所讲开元通宝,唐朝历史知多少?建立于感性的历史知识层面,以古钱币激发兴趣,完美嵌入传统文化学习,一明一暗教学线索的布置,可谓匠心独运。《声律启蒙》等是古时孩子的启蒙读物,当代教育对此严重缺失,汪霞老师主讲《笠翁对韵》作了很好的补充,打开“对仗、押韵”的大门,引领孩子走进古诗词的美丽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汪霞老师这样说,探索国学经典,接续传统文化,显现了立德树人的功效。王崧舟教授的《天籁》带领孩子化身庄周,感受其对大自然动静的细微体察。以孩子之心去顺应自然,明辨人籁、地籁、天籁,采取“美读”的方式,将庄子经典文篇内化为行文节奏、意蕴,滋滋流淌入孩子的心田,潜移默化塑造谦谦君子人格,开阔生命境界。

浸润传统重教育,引吭高歌抒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被提升至重要的教育国策,梳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限与困境,弘扬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实践本位创新模式理论进行了示范性地摸索与展现。感谢所有与会者的到来,为本次研讨会增添璀璨星光,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千课万人”将继续与您相伴,成就更卓越的未来!

【上一篇】“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语文“发展课堂”研讨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千课万人”小学“班主任工作品鉴”研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