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通知

智能生态下的小学数学 “八大整合教学”武汉论坛(10月·武汉)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9-15 11:47:30


千课聚江城 探八大整合教学度量衡里见智慧

万人启未来 融数科人文之光尺规图中寻进阶


“千课万人”智能生态下的小学数学 “八大整合教学”武汉论坛

  ——暨小学数学“AI赋能赋智”课堂样态展示会

10 月 17 ~ 19 日·武汉


【活动愿景】聚焦整合教学范式 探索 AI 赋能路径 推动课堂样态转型  

【活动主题】AI 赋能下的整合教学探究  

【活动时间】2025 年 10 月 17 ~ 19 日(周五~周日),16 日报到,20 日返程  

【活动地点】湖北武汉(报名后告知报到及会议地点)  

【活动对象】小学数学教师及有关研究工作者 

【活动形式】学术讲演 课堂示范 课后反思 现场互动  

【活动亮点】

1. 多维整合:涵盖八大教学整合模式,从单元整体到社会化学习完整闭环,全面覆盖小学数学教学前沿;  

2. AI 赋能:每模块明确 AI 赋能方向,展示科技与传统课堂的深度结合;  

3. 名师引领:特级教师团队担纲,呈现高水平示范课与学术报告;  

4. 实践导向:通过课例反思、现场互动等方式,强化理论落地与真实问题解决。  

【活动课程】(16 节示范课 20 场报告 18 位名师)


开篇报告与工作坊


一、大概念教学 

学术报告:重视直观形象,构建知识联系  

主讲名师:刘 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 

学术报告:创作国数课,从改变阅读开始 

主讲名师:华应龙(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 

学术报告:在大概念视域下,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成”  

主讲名师:华 维(特级教师,湖北)

二、AI 赋能赋智

学术报告与工具实操:AI 赋能数学跨学科学习  

1. 制作可交互的教学用展示网页 

2. 用于教学的 coze 智能体开发 

主讲名师:谢广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第一篇章 基于单元整体的单内容教学

关键词:量感追溯源 | 标准演化史


教学视点:了解“度”的演变,发展学生量感

课堂示范:《度量衡的故事——长度的测量》(四年级)[ 人教版 ]  

学习情境:经历测量标准及测量工具演变的过程 

AI 赋能方向:借助 AI 搜集“度量衡”的相关资料  

课后反思:在感受数与量的统一过程中发展量感 

主讲名师:毛铭欣(新生代名师,湖北)


第二篇章 国数主题教学

关键词:历史解码力 | 文化传承情


教学内容:国数(多年级组合)[ 人教版、北师大版、创编内容 ]  

教学团队:特级教师华应龙名师团队  

一、国数主题教学整体设计 

学术报告:创作国数课,从改变阅读开始  

主讲名师:华应龙(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  

二、国数主题教学课堂展示 

教学视点一:传扬中国精神,创作“国数”华章 

课堂示范:《度日如年的 14 年》(四年级)[ 创编内容 ]  

学习情境:抗日战争岁月漫长 

AI 赋能方向:用 AI 辅助了解知识的背景  

课后反思:创作国数课,从改变阅读开始 

主讲名师:华应龙

教学视点二:厚植爱国情怀,坚固成长根基 

课堂示范:《那一片中国红》(六年级)[ 北师大版 ] 

学习情境:中国 GDP 的发展史  

AI 赋能方向:与 AI 同备课,培植教研共同体

课后反思: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名师:李 军(特级教师,广东)

教学视点三:巧用“国数”素材,厚植爱国情怀 

课堂示范:《抗战为什么赢之兵法篇》(三年级)[ 人教版 ]  

学习情境:抗战中的兵法运用案例 

AI 赋能方向:AI 甄别信息  

课后反思:同一教学内容的“国数课”三变 

主讲名师:陈 畅(重庆市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  

教学视点四: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精神 

课堂示范:《血肉长城》(六年级)[ 创编内容 ]  

学习情境: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AI 赋能方向:用 AI 搜集资料  

课后反思:从砖石长城到血肉长城 

主讲名师:孙敬彬(特级教师,北京)


第三篇章 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空间结构化 | 动态具象化


教学内容:线与角(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  

教学特色: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团队:特级教师刘莉名师团队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术报告:重视直观形象,构建知识联系  

主讲名师:刘 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 

二、单元整体教学课堂展示 

教学视点一:重视直观形象,构建知识联系 

课堂示范:《线段、直线、射线》(1)  

学习情境:联系生活、空间想象、对比观察 

AI 赋能方向:AI 动态演示 

课后反思:结构化思维导向的空间观念探究 

主讲名师:吴家翔(黄石市教学比赛一等奖,湖北)  

教学视点二:叠合比对长短,复刻定长线段 

课堂示范:《线段、直线、射线》(2)  

学习情境:比较线段长短

AI 赋能方向:AI 示范演示 

课后反思:经验启智·工具赋能·认知跃升  

主讲名师:周 珊(省精品课一等奖,湖北)

教学视点三:经历抽象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课堂示范:《角的认识》  

学习情境:从具体到抽象,构建角的正确表象 

AI 赋能方向:AI 动态演示  

课后反思:立足几何直观,建立正确表象 

主讲名师:罗 誉(黄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者,湖北)


第四篇章 大单元教学

关键词:演绎推理链 | 作图逻辑流


教学内容:尺规作图(多年级组合)[ 课标新案例 ]  

教学特色:大单元教学  

教学团队:特级教师吴正宪名师团队 

一、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学术报告:尺规作图的实践与思考  

主讲名师:张秋爽(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  

二、大单元教学课堂展示 

教学视点一:周长认识中,加入尺规作图

课堂示范:《周长认识(尺规作图)》(三年级)  

学习情境:尺规作图比较哪条路长 

课后反思:尺规作图体现长度单位的累加与周长概念感悟 

主讲名师:李朝霞(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教学视点二:利用基本事实,解释三角形三边关系 

课堂示范:《三角形三边关系(尺规作图)》(四年级)  

学习情境:利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 

课后反思:利用尺规作图,发展儿童的演绎推理 

主讲名师:吴正宪(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  

三、学术沙龙 

◇研讨话题:

1. 小学阶段安排“尺规作图”教学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2. 三次尺规作图的课堂实践如何体现学习进阶?

3. 如何在尺规作图的实践中发展儿童的演绎推理?  

◇课例互动:  

1. 如何体会尺规作图的教育价值?  

2. 如何基于儿童认知,设计核心活动?  

◇答疑解惑:  

1. 收集问题,分类整理,关注个性; 

 2. 总体回应,形成结构,体现关联。  

互动名师:吴正宪、张秋爽、李朝霞


第五篇章 跨学科主题学习

关键词:算理通约性 | 情境生成器


◆结构化迁移类 

教学视点一:迁移学习经验,理解算理一致 

课堂示范:《笔算乘法》(四年级)[ 人教版 ]  

学科融合:数学 + 信息科技  

学习情境:从旧到新,体验感受结构化的数学学习

AI 赋能方向:AI 虚拟场景与沉浸学习 

课后反思:指向“学生理解”的数学课堂 

主讲名师:强震球(全国赛课一等奖,江苏)  

◆体验式理解类 

教学视点二:经历意义建构,发展数学理解 

课堂示范:《百分数的意义》(六年级)[ 人教版 ]  

学科融合:数学 + 科学 + 体育  

学习情境:AI 赋能,感受学习的价值与乐趣 

AI 赋能方向:AI 生成辩论话题  

课后反思:教学,指向“学生理解” 

主讲名师:强震球


第六篇章 项目化学习

关键词:真实问题场 | 资源适配网


◆健康科学类 

教学视点一:探究营养成分,优化午餐配置 

课堂示范:《营养午餐》(六年级)[ 人教版 ]

项目:营养午餐配置  

AI 赋能方向:多模态教学资源整合与推荐  

课后反思:项目式学习的问题设计 

主讲名师:刘 松(特级教师,浙江) 

◆美学探究类 

教学视点二:探秘生活现象,解析审美关联 

课堂示范:《寻找黄金分割》(六年级)[ 人教版 ]  

项目:生活中的黄金分割  

AI 赋能方向:多模态教学资源整合与推荐  

课后反思: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讲名师:刘 松


第七篇章 超学科学习

关键词:文明度量衡 | 虚实交互域


◆科技人文融合类 

教学视点:探寻教学新径,解码角度文明 

课堂示范:《角的度量》(四年级)[ 人教版 ]  

超学科主题:科技与人文的度量平衡 

社会接口:桥梁设计院;文物保护管理局  

AI 赋能方向: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  

课后反思:科技与人文的度量平衡 

主讲名师:张国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


第八篇章 社会化学习

关键词:位置决策树 | 社会仿真器


◆社会仿真应用类

教学视点:学习课本知识,融汇社会运用 

课堂示范:《确定位置》(六年级)[ 北师大版 ]  

社会融合:战场狙击与海事救援  

成果形式:位置确定模型 + 救援方案优化  

课后反思:确定位置的课堂融合 

主讲名师:俞正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


【活动收费】培训费:980 元 / 人(团队可优惠;AI 成员校可免费参加),食宿、交通 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活动咨询】

1. 电话:400-0017-582 0571-86596901 86596902 86596906 

2. 手机:178-5732-178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 

     151-6716-4759 151-6716-4603 139-5817-5104  

3. 微信:17280771995 15858298848  

4. Q Q:1309780748 1658661567 

5. 邮箱:qkwr_bm@163.com


报名.png     武汉数学.png

  活动报名         扫码下载盖章件






【上一篇】智能生态下的小学美术 “整合教学”观摩活动(10月·杭州) 【下一篇】小学教师AI赋能教学专业成长共同体成员学校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