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
4月10日互动专刊
专家课评
带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驰骋
——孙双金老师《春联》教学艺术赏析
《春联》是阅读课吗?是语用课吗?是传统文化课吗?是,却又似乎都不是;仅用这些名词简单了,孙老师的这课要丰富得多。
《春联》更像一座桥吗?除了架在学生与语文之间,是不是还架在过去与现在,语文与生活,民族与世界之间?
《春联》更像燃烧的导火索吗?在引爆着——关于对联的知识,关于学习的视野、兴趣,抑或还有语文之情、家国之思?
你一定懂的,因为你在听课。
我也在。还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学习体会吧,孙老师用一篇课文,教了丰盈的语文,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带到了语文的大草原上,这是何等广阔的天地,这是多么自由的舞台……
内容统整,姹紫嫣红
孙老师基于课文《春联》,又超越了课文《春联》。这堂课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1.读读课文中的几副春联,悟悟春联的特点。
2.讲述两个经典春联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学生两次“替”解缙改写春联。
3.学生初试牛刀,补写两幅春联,并进行了对对子练习。
4.熟读《笠翁对韵》与新编《对课》。
5.欣赏名联,为名联补写练习。
6.姓名对对子游戏:夏商周对_____;孙行者对_______。回家吃一顿特别的午饭:给爸爸、妈妈的名字找“另一半”。
可以说,孙老师把学生领进了语文的大草原,草原的名字是一个中国字:对。
这个语文的原野上,各个景点坐落有序:春联——对联——对韵。
这个语文的原野上,隐含着内在的秩序:借助春联学习有关常识;学习《笠翁对韵》拓展对联知识;欣赏名联把握对联亦可言志、表情。
课堂内有姹紫嫣红,课堂外有万紫千红;课堂内有青山绿水,课堂外有千山万水。孙老师打通了课堂内外,连接了语文与生活,来到这个原野的孩子,当然可以获得知识,也在各色对对子活动中“舒筋展骨”“练练拳脚”,相关能力得以发展,更要紧的是,孩子感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人文精神”这一点上,孩子们至少获得了:在诵读与理解间积累了精彩的春联与名联;在学习与运用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句话,为孩子打下语言的底子与精神的底子。
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糅合,学生学习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扎扎实实。
活动充分,生枝长叶
在孙老师的课堂里,学生是主人。在孙老师的课堂里,你能看到老师的精彩,也能看到学生在“慢慢站起来”。
“慢慢站起来”的秘密是保障学生完整、充分的学习。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堂,设计活动,所以孙老师的课,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孙老师的这堂课,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或曰板块,都是全体学生在阅读,在思考,在交流。
学生能自己读好的就让他们去读,比如几副春联,比如《对课》。
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让他们去想,即使有难度,还是要让学生“试一试”,比如对“春联”特点的品悟。
学生能自己运用的就让他们去用,不设标准答案,呵护学生思维的火花与语言的灵气。比如两次改写解缙的春联。
这堂课,学生有独立的阅读,也有自己的思考,但是,更多的,更精彩的是学生的讨论与表达。几个大的教学环节,孙老师都请了很多孩子来交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不说几次精彩的对对子练习,就说一个细节,老师讲完郑板桥的故事,学生从上下联中读出这户人家“缺衣少食”,从横批“南北”中读懂他们更没有“东西”(年货)后,孙老师轻轻一点:“这户人家穷,穷得怎样?”学生的思考竟然如此多样有深度:有智慧,有文化,有尊严。孙老师又添了一句:有才能。
相信学生,无限相信儿童就是各种可能。
课堂是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让学生有思考地学习,有分享地学习,有创造地学习。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思维得以激活,语文素养的大树就能生枝长叶,枝繁叶茂。
实践创新,一路花开
理解与运用,是语言学习的两大领域。
孙老师的课有理解,有运用。朗读、背诵、议论、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很充分,对孩子来说,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语言运用活动了。孙老师的这堂课,安排了这样几次语用练习:听解缙故事,改写春联;补写两副春联,并完成一个对对子;给“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补写下联;用“夏商周”“孙行者”进行对对子活动。
这里回顾一下为解缙改写春联的教学。
解缙改写春联本是故事,孙老师的匠心在于顺着故事的脉络,依着故事的起伏很自然地分成三部分,于是学生一方面被故事吸引,另一方面又多了尝试运用的机会。第一次的改写不可谓不精彩。学生的答案达到了八种之多,我们来欣赏一下: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门对千根竹矮,家藏万卷书高;门对千根竹稀,家藏万卷书密;门对千根竹少,家藏万卷书多;门对千根残竹,家藏万卷整书;门对千根空竹,家藏万卷实书;门对竹千根,家藏书万卷;门对千根竹浅,家藏万卷书深;门对千根竹薄,家藏万卷书厚。
第一个回答的孩子,补充的“短长”很精彩,但坦言自己曾经看过到,因此,老师只是表扬她“看到,记住了,了不起”。而下面的几个孩子,则是自己的思考所得,是自己的智慧结晶,所以,孙老师均予以鼓励,如第5个孩子改了词序,“残竹”“整书”,乍读不是很顺,但与故事情境基本吻合,孙老师大张旗鼓地表扬:“什么叫创造?这就是,别具一格,突破老师的限制,请你再说一遍。”又请这位孩子板书姓名,允许他写在第一个学生的上面。
最后,这节课的黑板上出现了12个孩子的姓名。诚如孙老师在这个环节结束后的小结:“我从来没有发现孩子这么能创造。”其他几个运用环节,也基本是这样一个情况。
在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在孙老师激励不止的教学下,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学生专注的学习状态,这是情智交融的境地,这是语言与人彼此激活的时空。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孩子才会小脸通红、小眼发光,进而才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学习状态。
教多激励,爱心滴灌
一堂好的语文课,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老师。
孙老师的课,从容,大气。读课,会想到“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读人会想到庄子说的“大知闲闲”、“大言炎炎”。
孙老师的课,好像有一种魔力,他的话语里,他的手里,似乎藏着一柄金钥匙。我们当然可以从教之“术”或“法”的角度去概括,去提炼,去学习。20多年陆陆续续听到孙老师不同的语文课,我隐隐感觉到他的独特,“激励”艺术是很凸显的一方面——这样概括当然比较浅,也比较薄。
可是,孩子们是那么喜欢孙老师的激励,今天,这么多的童年多么幸福地获得了孙老师的激励。
孙老师“激励”的背后有两块宝贵的金子:爱心与用心。
1.爱心,成就激励的源
孙老师的课,是不是更多的孩子在被激励?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被激励?我们可以回味一个细节,一个学生站起来,可是回答不出,孙老师说:“你猜吧,说错了,我也要表扬你!”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激励是从容错这里出发的。
孙老师的每一个激励,是不是都很真诚地发自内心,今天课上用得最多的是“神童”“神女”,用得最“牛”的是让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大大地写到黑板上——孙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在数十同学的羡慕里,在数千老师的注目里,孩子一步又一步,走到台前,一笔一划写下几个汉字——这是怎样的精神奖励啊!
2.用心,求得激励的效
孙老师的激励用心求“适切”,适切才能赢得课堂的有效,方能造就教育的神奇。
首先是针对教育情境进行“适切”地激励。春联的四个特点,孙老师请学生自读自悟,交流中学生已经得到了两个答案: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第三、第四个特点无人能答,教室里很安静,学生很沉默——深度学习毕竟有难度啊。孙老师这时鼓励道:“能说出前两个答案的要表扬,能说出第三个特点的,就是中学生的水平。”一位学生体会到了“平仄相对”,孙老师请他做小老师,讲讲什么是平仄相对。当学生在“内容相关”这一点上“卡住”时,在孙老师的耐心等待与鼓励下,学生理解到春联前后句内容有“相应”之感。孙老师马上板书“内容相___”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结果学生得到了不少答案:内容相符、内容相应、内容相似、内容相联……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一位学生“石破天惊”:内容相关。这个过程的确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但何尝不是孙老师激励艺术结出的果实?
其次是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适切”地激励。教学中,孙老师有一双慧眼,在与学生互动中善于观察、敏于发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最典型的做法是针对学生的姓名进行“剖析”,以独特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大嘉褒扬。如学生程思俊答出“内容相关”的答案后,孙老师奖励他站起来,转一圈,全场老师、同学都看到,同时还如是鼓励孩子:“名字不是随便起的,你不但长得帅,而且有思想。”再如苏子豪第一个对出对联后,孙老师又这样激励:“你的名字有一个‘子’,有‘子’的人了不起,孔子、老子……你还有一个‘豪’,请你上台,把自己的姓名大写在黑板上。”激励语言既有针对性,又富有变化,哪个孩子听了不高兴,学习不跃跃欲试?
(上海 谈永康)
沐浴传统文化享受智慧课堂
作为一位有担当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坚守“情智语文”的核心理念和教学主张,把“ 12 岁以前语文 ”作为他研究的领域和对象。近日,在千课万人的会场,孙双金老师的《春联》一课引发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让我们在笑声中回味孙老师的追求与实践,思索他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快乐的语文学习中,沐浴中国的传统文化,享受智慧的语文课堂。
一、整合资源,彰显师者的智慧
语文课程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孙双金老师是一位实践语文整合教学的先行者,他善于将课程资源有机整合,他曾经执教过的《送别组诗》、《李白与酒》、《李白与诗》等课,都是有主题的整合课。这次他执教的《春联》,也是一堂体现孙双金老师整合课程理念的充满智慧的语文课。
《春联》一课原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篇教材,孙老师利用了教材中的五幅春联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读春联,悟特点”;接着,通过明代神童谢缙的故事,让学生尝试给对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添字,告诉学生对联也会“生长”,通过郑板桥救济穷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对联也能讲故事,智慧地传递穷人的心声;然后孙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初试牛刀,补春联;老师还适时补充了一段《笠翁对韵》的节选,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反复诵读;再从春联拓展到对联,引导学生诵读名联,尝试给名联补下联,给名字对对子。
孙老师以春联切入,来统领中国的对联文化,整合了教材中的春联、名人的春联故事、《笠翁对韵》的节选、传统的名联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一位师者的大智慧。
二、鼓励儿童,感受生命的成长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孙双金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可爱的长者正领着一群天真的孩子在“玩语文”。然而这看似轻轻松松地“玩”,背后却蕴含着师者的智慧;这宛若开开心心地“玩”,却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成长。
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老师眼里是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富有个性的儿童。课堂上,他毫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对于发言的学生,他总会认真询问学生的名字——“季麟羽”“林思俊”“苏子豪”……,同时从中华文化的高度对学生的名字加以解读。只要能够积极举手回答的小朋友,孙老师都不吝赞美,一个个小才子、小才女、小神童就这样诞生了,孙老师让他们把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徐文睿”、“吴一帆”“黄佳慧”……那一个个名字是老师对一个个儿童的关注,对一个个生命的呵护。同时这样的赞美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捕捉到:
“你是苏东坡家的后代。”
“大才女的名字,怎能不写在黑板上呢? ”
“这就是创造,别具一格,真是不一般!”
“你的名字要用红粉笔写,再有我就拜他为师。”……
孙老师对学生的溢美之词仿佛从心底流淌,让每一位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整节课充满笑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他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这么有魅力,是因为在他的心灵深处永远住着儿童,他善于呵护儿童的灵性,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实践,亲历学习过程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孙双金老师《春联》一课的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让儿童真正经历真实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通过四幅春联的观察、比较,发现了春联的四大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内容相关之后,如何加深对春联特点的认识?孙老师引入了明代神童谢晋的故事,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故事中进行第一次的语文实践,尝试给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的结尾添字,学生尝试对出了:
生1:门对千根竹矮,家藏万卷书高。
生2:门对千根竹稀,家藏万卷书密。
生3:门对千根竹少,家藏万卷书多。
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与鼓励下,课堂不时闪现学生富有创造的实践成果:“门对千根残竹,家藏万卷整书。”“门对千根空竹,家藏万卷满书。”“门对竹根千,家藏书卷万”等。
第二次的课堂实践是让学生初试牛刀,补春联。教师出示了:1、春回大地,福满 。2、寒尽桃花嫩,春归 新。接着,引导学生给“刀子嘴”补个对子。第三次的语文实践是通过记诵《笠翁对韵》、名联等,丰富学生的积累。第四次的语文实践则是给弥勒佛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补下联。从给春联添字、补词,再到尝试补下联,孙老师的课堂实践精心设计,逐步加大难度,学生的思维也不断经历着一次次的挑战,在他的启发下,孩子经过思考、比较,说出许多引发老师们阵阵掌声的下联:“长耳能听听天下奇妙之声 ”“慧耳能听 听世间奇妙之音”、“大嘴能吃,吃天下美味之食”“大嘴能说,说天下难说之言”“开口便念,念世间祝愿之语”“开口便笑,笑天下迂腐之人”“双脚能走,走天下华丽之都”“妙手能书,书天下难写之文”……最后的环节,孙老师继续着给名字对对子的语文实践,从“夏商周”、“孙行者”到给自己的名字找另一半,课堂上学生经历着紧张的智力生活,补春联、对对子的新知富有挑战,学生的脑细胞被激活了,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课堂也就不时闪现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听孙双金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春联》一课妙趣横生、大气磅礴,在沐浴传统文化中,享受着和谐灵动、充满魅力的语文智慧。这也正是孙老师语文教学“情智融通”所显示的魅力,正如他自己所诠释的:“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福建 陈朝蔚)
趣学《春联》,注重语用
——孙双金老师执教《春联》赏析
《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小品文,从内容、形式和功用三方面介绍了对联的有关知识,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孙双金老师基于教材,大胆突破,用大量的语言材料,不断加深学生对春联、对联和名联的认识,注重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注重语言的积累与内化,注重知识的活化与运用,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品读春联,感悟特点。孙老师打破常规,从文中抽出五副春联,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赏读春联,体悟特点,提升审美能力,化繁为简,目标明确。
1、依次呈现课文中的四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分男生女生比赛反复诵读,理解春联的意思,感受春联的丰富内容:或描绘春色,或展现景象,或歌颂生活,或表达意愿,进而品味春联的思想美和意境美。
2、重点学习春联“柳绿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通过朗读、理解与品味,让学生一步一步地领悟其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在这个过程之中,通过加注汉语拼音一一对比,仔细咀嚼,反复品悟,让学生体验春联仄起平收的语言美和声律美。
二、趣引故事,强化特点。孙老师多次讲过,语文课要重情感,重情趣,重情味;语文课堂要超越理解,关注应用,强化欣赏。在学生明确了春联的基本特点后,他补充风趣的对联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对联特点的印象。明朝解缙“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对联能“生长”——“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清朝郑板桥“南北 六七八九,二三四五”的故事,告诉学生对联也能讲故事(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在学生学对对子后,孙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欣赏三副名联:一是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二是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是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对联知识:对联有适用范围,对联可重复用字,对联讲究语序。无论是对联故事的欣赏,还是天下名联的学习,孙老师分明都是在告诉学生:生活需要对联,对联丰富生活,对联与生活紧密联系,要学习开放式语文,学习生活语文,学习大语文,特别是为孩子们取名“神童”“神女”,并在黑板上书写这些姓名的举措,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
三、学习对韵,积累材料。对联是有规律可寻的,古人总结出了不少成熟的经验,《笠翁对韵》就是一本非常典型的对联知识读物。孙老师利用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出示“一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和“一麻: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二段多达16句的韵语让学生反复诵读、欣赏、一齐背诵,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便于对联的创作。同时,琅琅上口的阅读,悦耳悠扬的书声,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对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践行语用,形成能力。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对联特点的把握,孙老师将三副不完整的对联提供给学生,即:春回大地,福满( );寒尽桃花嫩,春归( )新;刀子嘴,( ),让学生通过思考、揣摩、比较、分析,或填充局部,或对上整句,或补充二字,或填充三字,初试牛刀,增强学生的成功感。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的上联,推想“开口便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长耳能听 听世间奇妙之音”“妙手能写 写天下难写之文”“大嘴能吃 吃天下美味之食”等精彩的下联。这是知识的运用与迁移,是学活的语文,学有用的语文。在诵读对韵材料后,让学生学对对子:夏商周( ),提示学生打开思路,从各方面对对子。于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出了诸如“元明清、魏蜀吴、元角分、语数英、早中晚、中朝日、秒分时、优良中、眼鼻耳,百千万、陆海空、日月星”等十分漂亮的下联,这是灵活地运用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最后课堂练习对联:孙行者(祖冲之),黄佳慧(洪秀智),再次加深对对联的认识,以形成扎实的技能,将课堂气氛掀向高潮。下课前让孩子们回去用爸爸妈妈的姓名作对联,将知识的延伸学习落到了实处,学生乐于接受。
趣学春联明特点,注重语用强技能。启发激励挖潜力,对子文化精且深。
(湖北 夏循藻)
——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春联》
“风景这边独好,课堂如此多娇。”这次,来自江苏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五年级《春联》,课堂的高远立意、高操引导、高效学习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往常一样博得了高度赞誉。
其高远的立意主要体现在从中华文化的高度俯视春联,其高操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善设计、善激励、善提升,其高效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读春联、悟特点、补春联、学对韵、赏名联、对对子等在短短的两节课里圆满完成。
一、开课:看似闲笔含深意
一开课,教师设计的问题看似与本课主题“春联”无关,但是一步一步看下去,却发现其中隐含着深意。
师:是杭州人的举手。生:(多数举手)师:不是杭州人的举手。生:(少数举手)师:大部分都是杭州人。
师:不是中国人的举手。生:(没人举手)师:外国人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生:皮肤颜色不同。生:语言不同。生:风俗不同。
师:中国有什么风俗?举个例子。生:过年有写春联的习俗。生:放烟花的习俗。生:还有包饺子。生:吃年夜饭。师:还有什么习俗?(稍停)拿红包。你们拿过红包吗?生:拿过。
师:外国人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肤色不同,一看就看出来了,外在的不同。语言不同,一听就听出来了。最深层次的不同是文化风俗不同。我们过年吃饺子、放鞭炮、拿红包、贴春联……所以,国与国、人种与人种之间的不同,最深层次的是文化不同。举个例子,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移民美国了,你也是黄皮肤黑头发,一看就是中国人,但他一讲话讲的是英语,他不懂什么贴春联,他懂的是美国的文化。他长的是中国人的脸,但说的是英语,内心是美国的文化,你说这个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生:他是美国人。
师:作为真正的中国人就要走进中国文化、中国习俗。今天我们走进什么文化?读。生读:“春联。”
这个环节设计的话题非常精巧,“杭州人——中国人——外国人和中国人的不同”,没有开门见山直说春联,而是从家乡、国家的角度提出习俗和文化,进而引出课题,从文化认同的高度渗透了家国情怀的教育。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看到这些文字,许多教师认为这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落实的空话,是不好操作的理念。而孙老师自有独到的眼光,从家乡人、中国人到春联,从简单事实到思想意识,巧妙地将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事理之中。正如周一贯先生所说,孙老师从春联入手,引出中国的对联文化,这是整合的语文课,是当前语文课的前进方向。
二、过程:语文实践善引导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不是依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学生在“做”中形成。在课堂上,孙老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认识春联的特点,进而培养了语言运用的能力与兴趣。
整个课堂环节清楚,环环相扣,螺旋上升。1. 读春联,悟特点;2.说故事,补春联;3.读对韵,赏名联;4.对名字,话拓展。学习内容也从春联、对韵、对联拓展到对对子。
在“读春联,悟特点”过程中,教师逐一出示课文中的四副春联,引导学生练习诵读,理解意思。然后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品悟春联的特点。学生说出“字数相等”“词性相当”之后,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说出三个特点的是中学生水平。”“如果还说出第四个特点,那你就是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较快地说出“平仄相对”的第三个特点。第四个特点更难,但老师依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为什么用‘红桃’对‘绿柳’,而不用‘猪头’对‘绿柳’呢?”在学生有困难时仍然不忘激励:“猜猜看,猜错了表扬你。”学生一开始显得“文不对题”,说出了“对仗工整”“词性相似”“结构相异”等答案。教师引导后,学生的答案逐步趋向正确,从“上下联相应”“内容相同”“内容相应”“内容相反”“内容相近”逐渐得出“内容相联”“内容相关”这个正确答案。
在“说故事,补春联”过程中,教师以两个故事为例引导学生“炼字”和加深理解。如,教师利用明朝解缙“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的故事“炼字”,有的学生在上下联最后加字,有的学生在上下联最后一字前加字,还有的学生只是将原对联中字调换顺序,其思维达到了高峰,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且看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来的对联:(1)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2)门对千根竹矮,家藏万卷书高;(3)门对千根竹稀,家藏万卷书密;(4)门对千根竹少,家藏万卷书多;(5)门对千根残竹,家藏万卷整书;(6)门对千根空竹,家藏万卷实书;(7)门对竹千根,家藏书万卷;(8)门对千根竹浅,家藏万卷书深;(9)门对千根竹薄,家藏万卷书厚。连成年人也难以想到的答案,居然出自孩子口中,令人拍案叫绝。教师在随时“配发高帽子”的基础上没有忘记进一步引导:“如果是自己想出来的就是当代神童!”“自己的才是独创的,自己的才是伟大的。”“春联还会长脚,这就叫文化。”
在“读对韵,赏名联”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诵读《笠翁对韵》,诵读当代对韵,区分春联对联,欣赏天下名联。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跟读、打着节拍读、停顿读、填空读,在读中理解和积累,杜绝了繁琐的分析,效率极高。欣赏名联读用结合,层次清楚。熟读孙中山名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李大钊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简单改一下顾宪成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重点仿写“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再一次达到高峰——“长耳能听……”“大嘴能吃……”“大嘴能说……”“双脚能走……”“妙手能写……”学生勇于尝试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习得了语言,也提升了思维品质。同时,深刻揭示了“语文没有标准答案”的含义。
在“对名字,话拓展”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对“夏商周”,再让学生对“孙行者”,接着让学生跟班上的“黄佳惠”对一个名字,并布置学生“跟家里的名字找另一半”,将学习内容引向生活,将学习时空引向课外。“对得好的评选十大文化家庭,对得不好的回去读书。”幽默风趣、擅长激励、分层要求的艺术可见一斑。
至于板书学生姓名、夸张而得体的表扬语言、亲切自然的体态语等等也是课堂的亮点,由于大家都能感受,也已经有人评说,这里不再赘述。有的“对联”是否要求不高,不太规范,也留给大家去讨论。
“适逢杏坛添异彩,要叫春风度玉门!”但愿大家能够认真领会和借鉴孙老师的激情与智慧。
(重庆 陆清华)
学员课评
深度感受新常态课堂的魅力
——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语文“新堂态课堂”教学研讨有感
语文教学到底是什么?可以是王崧舟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可以是戴建荣老师歌一般的吟唱,可以是张立军老师那样指向行文特点的条分缕析,也可以是薛法根老师那样指向语用的读写结合……其实语文教学可以有很多种呈现方式,而这每一种呈现方式,我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帮助孩子们学习语文,学会用语文,让我们的母语教学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田,成为流淌在孩子们身体里的血液,成为孩子们文化的根基,成为奠定他们一生的文化符号。本次参加“千课万人”三天半的学习,观摩了多位一线教育专家的精彩教学,聆听了专家们睿智的点评及别具见解的报告,让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期待,更增添了我对语文教学深入的思考。很欣赏吴忠豪教授所说,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简单单,扎扎实实;教学的目标聚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实践;教师教得清清楚楚,学生学的明明白白。这次的新常态课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魅力一:两岸语文,同样的舞台
一直想了解我们宝岛台湾的小学语文教学,但始终未有机会一窥究竟。这次“新堂态课堂”给了我一个近距离观察台湾老师课堂教学的机会。本次活动,除了有我们一线教育名家的课,还安排了李玉贵、邹敦怜、葛琦霞三位台湾老师的课。她们三位老师的语文课,既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与我们的教学有明显的不同之处。所谓相同,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都要关注语言的运用,关注方法的学习,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而不同之处,则有其中的一些方法与理念。李玉贵老师的语文教学可谓“一问到底”,问题意识非常之强,她的四问,即“探问、质问、疑问、追问”贯穿整个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特别是她对学生动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接受,还是问题的发动者,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质疑文本,思考文本的合理性、必要性,同时学会用表格整理数据的一些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运用;而邹敦怜老师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她是以作家的视角展开教学,将语文教学引到关注文字书写的技巧,如重复句型的使用可以加深印象;二是关注写作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是快笔书写,读写的结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城市——杭州。在邹老师的教学中,还有对德国的辩证的看待,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刚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谈德的印象,我们的学生多数谈到的是对德国二战的种种罪刑,基本是一种负面的史实观,而邹老师却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去看待德国,并且花了足足有五分钟之多的时间,这就是教师的宏观视野;葛琦霞老师的“数学诗”教学也是别有特色,她通过带领孩子们阅读绘本,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也能与诗相搭配,进而从“数学诗”中寻找范例,让孩子们从例子中体会感受,最后让学生创作,一首首超乎想象的学生“数学诗”跃然纸上,呈现眼前。在葛老师的课上,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展现,这就是“数学诗”带来的别样效果。当然,除了这三位台湾老师不一样的课堂之外,我们的名师们,也是精彩纷呈。
魅力二:指向语用,关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上的一次调控。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领悟文本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过程,了解文本当中语用的规律。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们的很多教育名家都把语文的教学指向了语用,让孩子们在理解中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总是能够精确地指向语用,他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花架子,没有多余的演饰,所具有的就是他的真实、自然而深刻。本次观摩,薛老师带来了《谈礼貌》一课的教学。他的教学,一开始教给学生字根识字的方法,而这样的教学似乎成为了他很多课开始前的一个习惯。识字写字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纵观此次观摩,唯薛老师教学了识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紧接着,薛老师让学生诵读了一些关于礼貌的俗语、古训、名言,这样做的目的,到后面的读写结合时,起到了具大的作用。教学,无一处不体现着匠心。在后面的教学中,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了解到了三个事例的典型性,既有古人,又有现代人,既有普通人,也有伟人,既有小孩子也有大人,人人事事都要讲礼貌,最这些事例是非常典型的,在此过程中,教给孩子们利用“引用、比喻、归纳”的方法说道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他的读写训练不是一轮就结束,而是在学习之后的读写,在读写之后的点拨,再进行读写,有来有回,体现训练的坡度,达到训练的效果,推动孩子们的提高。他的整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理解与运用“以事说理”的方法,语用的性能非常明显。
来自北京的张立军老师,向我们展现了他强大的教材分析与挖掘能力,他的课真如他自己所说,能让学生思接千载、神驰万里,他的课也真正地体出了“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张老师本次教学的是《只有一个地球》,他一别于所有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对话,通过推想、联想,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走进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带领学生以作者的视角、以读者的视解去审视文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习作教学,这是作家思维的最好的培养,他的课就是一场思维的体操,他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思维的训练,张老师在与学生的你来我往之间,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之间,教给了学生写文章的方法,他的课堂,是真正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
魅力三:读吟唱演,如诗如画
语文离不开读,没有对文本的精心朗读,就不能全面的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情感;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谈不上作文与表达。当然语文的读,不只包括课堂上的朗读,也包括课外的阅读。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既看到了王崧舟老师那样,让学生在各种读中的如诗如画,也有张祖庆老师那们的悦读、猜读教学,当然,还有韩兴娥老师那样的海量阅读策略的指导以及陈琴老师“素读”的推广。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中才能悟情,读中才能悟境,读中才能其义自现,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于心子自知,也只有我们的孩子能够广泛阅读,我们的语文才能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未来。
讲到读,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崧舟老师的《天籁》,如此难以理解的一篇古文,就是我们的成人读起来也是晦涩难懂,但是王崧舟老师能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们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意思,读出了感悟,他的读不是简单的齐读重复,而是多种形式,领读、合作读、对读、齐读、指名读,各种各样,不拘一格,孩子们读着读着,“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的意思就明白了,排比的方法也明了了,画面也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了。不只是读,王崧舟老师更以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语文的课堂中,感悟到了何谓“天籁”,也让学生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他也奏响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天籁之音。
吟唱一直是戴建荣老师的标签,他的课堂总会传来悠悠的吟唱之声,那余音袅袅,总会驻足孩子们的心间。本次戴建荣老师带来了《远古的歌谣》,他从“王”“人”这两字古文字的演变,从猜字谜开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两个字谜乍看只是调动兴趣的作用,其实,它是为后文戴老师《击壤歌》准备的,足见戴老师设计之精心。课堂上,戴老师在孩子们读背两首诗歌后,教授孩子们吟唱的方法,边吟边做动作,边吟边想象,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兴味盎然,手足口脑并用,这是一般的语文课堂很难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戴老师的课堂魅力所在。戴老师仿佛在吟唱的游戏中,将两首小古文教给孩子们。当然,本次教学,黑龙江的赵昭老师,也使用了吟唱的方式,在教学“山阴道上”之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赵老师现场吟唱了“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很好地给学生营造了画面,理解了词语。
本次观摩课上,虞大明老师教学《树上的那只鸟》时,与学生角色扮演,角色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他的教学不露痕迹,自然之中现设计的精心,欢乐之中悟父亲之爱;还有何夏寿老师剧本教学——《智取威虎山》,他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了自己扎实的京剧唱腔吸引了学生,并且通过角色扮演与对话,体会了杨子荣的机智能勇敢,这也是本课教学一大特色。读吟唱演,展现的都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鲜明的教学特点,他们的教学如诗如画,令人回味悠长。
千课万人,堂堂都是好课,课课都是精品,真是魅力无穷。
(安徽 赵 亮)
就这样被你征服
——“千课万人”听课随感
忘川飞渡,逝水流年;
草木随风,日月逐云;
千课万人,美的旅程……
三天半的学习眨眼而逝,和着四月杭州的绿意,蘸着西湖浓郁的诗情,尽是不舍,尽是留恋。微风一吹,便心旌荡漾,摇曳万紫千红,排挞而至的,正是这三天半的丰硕收获,如潮水般铿然震慑着我的心……
依稀记得第一天,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天籁》,把晦涩难懂的经典国学演绎成了荡气回肠的天籁之歌,听课者无不为之叹服,妙哉!美哉!一曲“天籁”荡涤胸怀。而张学伟、赵昭、邹敦怜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则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文本,充分挖掘了文章内涵,既立足学生,又关注表达,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情怀,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课一菩提”,让听课的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还有张祖庆老师的《灵犬莱西》,引导学生捕捉重要信息,通过电影实现图像互应,带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课堂中破译了长篇小说的阅读密码,从而共读一本好书,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依然铭记第二天,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谈礼貌》,标新立异,风趣幽默,把这样一篇说理文上得语文味十足,佩服薛老师独具匠心的备课,带给我深深的思考;还有那何捷老师的《回忆,是值得深藏的财富》,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新高度,并勇敢地对传统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凸显了“写作本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薛瑞萍和葛琦霞两位老师的诗歌教学,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中洋溢着的浓郁的诗情,更引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多关注“诗歌”这一文体,让学生因诗歌而童心飞扬,文笔生花,既感受诗的魅力,又体会语文的美妙。
还有那第三天,戴建荣老师带来的《远古的歌谣》,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韵律优美的吟诵形式,将我们带进了如诗如梦、有笑有乐的课堂情境中,我们和学生一起,如痴如醉地参与,自然而然的获得,这样的语文课,真好!朱文君老师的《龟兔赛跑》,将小古文演绎成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歌谣,游戏互动、角色互换、情境朗读,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而何夏寿老师执教的戏曲教学《智取威虎山》,更是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的课堂很少进行戏曲教学,而何老师做到了极致。整堂课,何老师以点带面,删繁就简,以学定教,巧妙点拨,最后以读促写,重视能力,赞叹于何老师对戏曲和剧本课程的开发,的确,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成为课堂资源的开发者。同样带人震撼的,还有王红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可谓“守常出新”,把握关联,着眼意象,于平实中尽显丰厚;在从容中收获美丽,那流泻于课堂中的教育诗意和语文情怀让人打心底里为之赞叹!
当然,更忘不了今天上午聆听的陈琴老师和赵丽宏老师的报告,两位老师的报告如醍醐灌顶,无论是经典“素读”,还是文学创作,抑或语文随笔,都让我思考语文的意义。而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春联》,基于教材,大胆突破,有情有趣,整节课笑声荡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如何对对联,听课的我们也懂得了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好对联教学。
总之,三天半的学习之旅,短暂而快乐,丰盈又充实,带给我的思考多如繁星,“千课万人”,真的就这样被你征服,是你带领我们,既领略了课内的万水千山,又感受了课外的万紫千红,这一场美丽的邀约,这一场语文的盛宴,值得我一生倾情,一生珍惜。
来日方长,不虚此行,不曾止步,惟愿“取你精华,弃我糟粕”,满载殷殷收获,向语文更高处漫溯,更期待和你再次倾心相遇!
(山东 王伟乐)
获奖信息
学员评课奖
安徽省芜湖市天门小学 赵 亮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中心小学 王伟乐
精彩短信奖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第六小学 禹丽娜
浙江省象山县新港小学 倪海峰
幸运奖
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 余晓军
微信公众号添加幸运奖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郑旺中心小学 高秀磊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尖岗小学 李朋臻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南师附小二部 涂翠平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中心小学 管雅婷
以上老师将获得本次观摩会相应光盘
4月10日互动短信
137****7800 聆听千课万人各位大师的课,受益匪浅。
135****2359 绿柳舒眉聚杭州,红桃开口抒心意。千课万人春满园,教肓园地竞绽放。
158****6066 头脑风暴,视听盛宴,千课万人,不虚此行,接近尾声,期待再见。
157****1161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千人敬重,万人仰慕!每一堂课都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136****7035 三天半的学习即将结束,对这个地方恋恋不舍,每一节课依旧余音绕梁!感谢活动的组织者!您们辛苦了!
186****5085 道不尽千课万人,课课尽显新常态;讲不完千言万语,句句都是好经验。
158****5600 这次精神之旅,让我很享受……谢谢讲课的老师们和千课万人的全体工作人员!
186****0057 喜欢千课万人自己的系列歌曲,及课间的音乐
135****2359 春意盎然,相约杭州。千课万人收获多。
136****7035 难说再见,这一节节精彩的课堂;难以告别,这一位位完美的名师;难舍分离,这一段段秀丽的诗篇!“千课万人”下次我们再相会!
186****3567 陈琴教授博学、睿智、吟唱优美,为我们展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交给我们经典阅读的方法,带给我们思考的力量和实践的方向。
138****2783 陈琴老师:想成为您的学生!!!
138****4685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素读,回归传统!
158****2082 作文不是教出来,作家不是大师带出来的,是读出来的。当你读的足够多的书时,自当腹有诗书,下笔有神!所以,孩子们,赶紧读起来吧!
186****0057 喜欢肖川,喜欢陈琴
159****0026 陈琴老师的报告给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视野,我们也要尝试到我的教学中
186****1127 陈老师讲得真好
157****6212 如沐春风,如浴春雨,陈琴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她的教育理念与我校多年来施行的一手字,一笔文,一口话的学科教学目标相吻合,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137****9720 陈琴老师的素读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灵动的,母语如歌!我爱母语!
135****5926 陈琴老师的速读报告我听过四次了,每一次都收获很多,坚决拥护陈老师诵读经典的理论观念,我将努力学习使用,希望学生能有所收获!
159****9209 举案说法,比较中阐述,理论与实践相融,现场唱诵吟哦,陈琴老师的报告极具感染力与说服力!赞
159****9209 听着听着,在激奋感动之余,突然想到陈琴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多大的实践热情、实践勇气、实践智慧啊!掘井及泉,非精神內守、恒常追求而不能为也。向陈老师致敬!
158****1620 能不能把陈老师的课给大家分享完,很遗憾的。
186****5646 陈老师!一代宗师!
150****1026 陈琴老师的讲座真精彩
139****5135 素读,从头开始学。
159****9209 谢谢陈琴老师,让我再次如此真实可感地认识到语文“素读”的魅力!语文教学博大精深,语文实践丰富多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7****7145 陈老师的讲座声情并茂,好似黄钟大吕,使听着醍醐灌顶,素读恰如清流为学生贫瘠的课堂体验注入了新的活力!
158****2096 经典诵读,诵读经典,传承中国的文化,陈琴老师这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点燃整个教育原野。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感触深,震撼大,反思良久……
138****2516 孙双金老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质朴、亲切、和谐的语言,让学生从心理上放下戒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励性的语言如此丰富,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135****2359 双金善讲,讲中国传统文化。
137****1100 孙双金老师用幽默的魅力,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就已经爱上这节课,爱上汉语的魅力。他的课堂重情趣、情感、情味,诠释了情境语文。
139****0196 将春联学习落到生活实际,孙老师的课实,却活。
139****5615 孙老师的课使学生进入我们传统知识的殿堂,学生如醉如痴,我们老师听得如醉如痴,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186****3567 孙双金老师循循善诱、步步为营,逐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表现令在座的老师叹为观止,。同时向我们指明了语文实践课堂教学方向。
135****5926 孙双金老师的真正体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了解什么是对联,对联有什么特点以及怎样写对联,层层递进的让学生学习对联,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
136****5510 “语文的答案不是一个,是好多个。孙老师喜欢听不同的理解。”“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不高,要看他能否用不同的字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中国汉字有无限丰富性,你们可以PK解缙。”就是这样的启发、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课堂发言精彩频现。孙双金老师,我崇拜您!
159****9209 孙老师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目中有人,心中有生,人成了大写的人!我以为这是人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向这样的课堂致敬!
186****0057 中国的春联好有文化,双金的课堂多有智慧。
139****1169 一堂《春联》,联起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联起了梅兰竹菊、花鸟虫鱼,联起了家国天下、古今文明。孙老师,感谢您的精彩呈现。
134****3031 孙校长的课精彩纷呈,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情有趣。教学时他以讲故事的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时刻关注孩子的智力,思维的开发。在课堂上注重践行语言的运用,如为对联添字,给上联补下联等等。在他的启发下,孩子历经思考、揣摩、比较、分析,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对词,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师父的领太重要了,孙师父把孩子领进了对联的领地,孩子深受启发,说出一个个精彩对词。如:孙校长带领孩子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出对联的四大特点:词性相当、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和平仄相对。之后依托教材,拓展补充诸多风趣的对联。他通过解缙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对联也会“生长”;又通过郑板桥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对联也能讲故事。只要能够积极举手回答的小朋友,孙老师都不吝赞美,一个个小才子、小才女就这样诞生了,这样的赞美在课堂中还有很多,孩子们的自信心就是这样被建立了。他们大胆地举手发言,发言错了也不气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期间孙老师妙语连珠,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课堂带入到一个个的高潮中,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舍不得结束这节课,一个个用期盼的眼神,请求孙老师继续上课。语文教育只有引向情感,才可以在深入理解的接触上赋予文本以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显示出灵动的活力,艺术的魅力,发挥巨大的感染力。孙老师用幽默的魅力,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就已经爱上这节课,爱上汉语的魅力,接下来,孙老师趁热打铁把春联、对联和名联串起来教学。一段《笠翁对韵》的节选读得琅琅上口,为学生推荐传统经典,传承对联这一传统文化。他的课堂重情趣、情感、情味,诠释了情境语文。
讲的精,还要练得精。为自己的名字找“另一半”,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对联兴趣,人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名字配对,连台下的都受到感染默默找起了自己名字的“另一半”。看大家的兴趣浓厚,孙老师还把为爸爸妈妈的名字配对作为家庭作业,如此巧妙的、趣味十足的作业怎能不让孩子积极完成?怎么能让他们不爱上语文?不在生活中享受语文?想像一下,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时,一起讨论名字的“另一半”的场景,这不就是真正的“文化大餐”吗?
134****3031 孙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情有趣。教学时他以讲故事的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时刻关注孩子的智力,思维的开发。在课堂上注重践行语用,如为对联添字,给上联补下联等等。
138****5228 听了好几次《春联》,唯独孙校长的《春联》给了我深刻的思考,学以致用,永远是一道不变的风景!
134****8857 孙老师的课,人文性工具性统一,学生乐学,好学。他的课给学生垫底传统文化。
135****5926 赵老师的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我们不能复制别人的成长,但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无论是读书还是教学!
138****4685 感动周一贯老师,八旬高龄,活动全过程陪伴!感谢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