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坛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国际峰会 4月19日互动短信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8-05-04 20:21:49
“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国际峰会

419日互动短信
 

获奖信息

精彩短信奖

绍兴市柯桥钱清镇钱东小学 袁恩琴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王五芹

幸运奖

重庆市巴南区清华小学 冉敬源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民营开发区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小学部 刘鲜玲

微信公众号添加奖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中心小学 李金凤

质疑问难奖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路小学 张明珠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实验小学 于鹏飞

 

组委会的精彩短信

     136****3318 期待着,期待着,西湖,理想课堂,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展翅飞翔,能掌握更好地学习本领,我们来了。我们早早地来到智慧汇集的西湖体育馆大会场,等待专家们的到来,聆听他们的指导,学习他们的精髓,吸收新鲜的血液,切磋他们的技艺,成长无数的园丁,哺育千千万万的花朵。

135****8027  会场座位应该安排写字板,方便教师记录。

139****1606  热烈祝贺千课万人数学理想课堂国际峰会胜利举行!

151****7215  以学为中心,实现智慧的教育,拥抱理想的课堂!千课万人,汇聚教育的智慧,阳春三月,定不虚此行!

186****6070  我在现场,我爱千课万人!

159****9489  上午活动很精彩,收获非常多。

138****9572  精品教育品牌——千课万人,短短几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高大上的东西,真的非常感谢。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培训也要以师为本,也许我们今天听得很激动,但回到学校真正落实起来估计还有一定难度,首先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当然还有学生的素质等等各方面因素。如果每次活动增加二线城市和小县城的老师来上课,专家帮忙来把脉课堂,也许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呢!

188****5003  第一次参加千课万人活动,第一次来到醉美杭城,第一次直面聆听大师风采,今天注定收获满满……

136****9398  回味中感悟,感悟中反思,反思中进步!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

138****0715  一次次掌声,一次次成长!

151****6692  视觉听觉盛宴。

156****1063  相约西湖,关怀时代,守望课程改革的精神灯塔;沟通世界,眷注童心,构筑教学探索的诗意家园。

 

史宁中教授的精彩短信

137****7324  有幸身临千课万人现场,感受史老师的思想,学习名师的课堂。我感受到,重视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的起点,是“学为中心”的基础。史教授的讲座很好听,因为也站在了我们的起点上……感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相信会有满满的收获!收获多一点“不要急”,知道多与学生“泡”在一起。

150****5423  读懂儿童,课堂会有温度。读懂数学,课堂会有深度!

133****8792  我们研究的不是画在黑板上的圆,而是学生头脑中的圆,史宁中教授这句话高度概括数学本质,即数学的抽象性,既形象准确又不失风趣。

180****6159  儿童数学课堂,首先要把儿童放在心上。只有把儿童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关注儿童的认知起点,才能更好地找准儿童的学习目标,把握好学习的重难点,向课堂要效率。

153****9880  实施“学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史教授的讲座让我们产生深入的思考,从五十年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十八大、十九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课程在形式上、理念上、目标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理想课堂要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要知道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起点,知道学生的认知过程。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智慧!

181****1807  听了史教授的报告,让自己更清楚了以后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教本质、教关系、教规律,为培养孩子一辈子的教育而教育!

135****9838 史教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朴实的课,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 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 本课中史教授以多样化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数学抽象、 推理的过程, 关注学生体验、 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从而由学会达到会学、乐学。   

 

俞正强老师的精彩短信

156****1063  我就不告诉你,我就不告诉你,空间到底在哪里,俞老师就这样激发孩子们自己找出空间在箱子里,盒子里,袋子里,抽屉里,发现了空间就在我们身边。

189****7910  俞老师的课总是那么幽默风趣,孩子们聊着聊着就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俞老师在教学中利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串,让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特别是七个娃的设计,很特别,我们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外空间与内空间让学生学习概念:体积与容积。本节课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思考:如何利用我们身边的物品设计出全新的课堂。要学生会思考,首先,老师要会思考。向俞老师,俞校长学习。

151****5260  俞特的课让我认识到平时教学时往往将公式与解题方法一股脑灌输给孩子,却忽略了最本质的概念。就像孩子们描述的认识“体积”的过程一样,以前在课外学习过的是模仿,俞特的教学才是创新的关键。小学教育决定未来,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概念讲透,引导到位,我们的学校教育要看得到未来!

180****6025  俞老师让学生,通过面的构建,将物体分隔成内外两个空间,从而区分容积和体积。形成概念,学生快速理解。

132****8022  俞老师把空间,体积,容积讲得这么透彻!以往我只花几分钟,俞老师今天用了一节课,孩子和老师们被深深地吸引,打动了!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这才是真正学为中心的课堂!

137****0968  俞特用其独到的方式帮学生纠正“补习班”造成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引发学生正真的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看似与课堂无关的“宇宙又占了谁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学生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理想课堂吧

137****0969 一般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对数字和空间有着非常敏感的表现,这样的人通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挖掘现实中隐藏的数学特征。在俞特的这节课中,我们明显的看到俞特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而且为了避免学习中的枯燥,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或者身边的例子、俄罗斯套娃等等进行实事教学,这样小学生们会发现原来周围存在了这么多数学知识,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也才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

189****6189  听过好多次余老师的课,个人非常喜欢余老师的讲课风格,诙谐,有趣,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就掌握新知,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每次听完课,我回去都会按照余老师的模式进行上一次同样的课,甚至在备课时也都像余老师学习,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就发现很难,就像刘忠阳老师说的,余老师可以不看课本,就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在实施的时候就发现,单独的一节课我可以实现,如果所有的课都这样进行,就很难,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解决这种情况吗?谢谢。

151****7215  俞正强老师的课,让孩子们在轻松取悦的聊天中分析感悟了空间,体会了体积,容积和面联系!教师聊着,孩子们说着,以学生为中心,理想的课堂不就是这样!?

139****0510  我是俞老师的同乡,特别崇拜他,很喜欢这种谈话式教学,我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用这样的方式。俞老师的概念课上得非常深入透彻,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原来概念课可以这样上,可以将三个概念这样联系,用套娃来解释体积和容积如此巧妙。还有最后的练习,题目十分开放。与情景导入相比,俞老师的课堂让学习发生得更自然了,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学生的经验,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所有的结论也来自学生,是学生对自己的经验和生存环境的总结,真的做到了以学为中心。

134****8575  俞老师的课很精彩,是在聊天中进行的,生动、有趣、幽默。同时又环环相扣,教学的难点一一被攻破。

180****4896  俞老师通过幽默的对话形式进行体积与容积的教学,将深奥的理论生活化简单化,使学生将概念理解的不仅透彻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从头到尾都以学生为中心,虽然他从不对学生进行反驳,却无形中让学生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近。

139****0510  让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里有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不出错就很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所以,真的要让学生说,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或她的,对的或错的,都是课堂上最重要的资源。这也再一次证明俞正强老师的谈话式教学真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155****6858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小学二年级学对称图形时,有一个课下练习题是判断题,问圆形的阴阳八卦图是不是对称图形,刚才老师说可以抽象为轮廓,那这个图不就可以看成圆形成为对称图形了吗?

139****5081  俞正强老师的课,真是太精彩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体积,面积,容积。佩服佩服!

135****7373  俞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切入点非常棒,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吴老师的课重在让孩子参与探讨发现总结,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表达。两位大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我们难以达成的,必须不断学习。

139****0510  让学生出错,学生的错误里有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不出错就很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所以,真的要让学生说,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或她的,对的或错的,都是课堂上最重要的资源。这也再一次证明俞正强老师的谈话式教学真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139****2914  感动俞特简朴幽默的课堂;感动俞特如小学生般站立虔诚聆听专家的点评。至简,至诚才至上!

152****5734  一直听说俞老师的课堂精彩,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今天有幸能够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到,幽默的俞氏语言,“吃透”教材和学生,看似在与学生聊天,实则是在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谢谢俞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课,让我们受益匪浅!

138****8432  俞老师的“容积与体积”课堂上,有些许幽默、些许随意,但在这些看似随意的问题里让学生却能触摸到知识的本质,能近距离的感受知识,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是我们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173****1037  刚上完面积这一课的我,在听了俞老师的课后感触实在太深了。孩子们总是面积周长傻傻分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或许这就要我们从周长,面积认识的第一课找起。俞老师的课堂,让孩子用自己的经历来理解数学,让孩子从自己的认知出发真正理解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孩子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透彻。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

137****3133  俞正强老师的课我百听不厌,课堂调控能力实在太好了,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让人感觉轻松学到知识。感谢千课万人,受益匪浅!

 

吴正宪老师的精彩短信

135****5871  又听到了吴老师那动听的北方话,看到了吴老师那亲切的微笑,最幸运的是又可以置身于吴老师的课堂,有一种幸福就是听吴老师的课。

189****7910  吴正宪老师在分类,学生上台讲解的过程中澄清学生的原有认知,此倍数非彼倍数,让学生清楚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孩子们在聊着聊着中,讨论中,理清思路,学习知识,真正做到尊重儿童。向吴老师学习。

134****8575  吴老师的课堂中师生讨论很激烈,在讨论中,知识点逐渐清晰。

151****5260  在吴特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思维非常,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下是数学概念“去伪存真”的思考,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真正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9****0510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总是很有自己的特色,总是很热闹,学生们很忙,像小蚂蚁那样忙着把自己发现的知识添到大脑里。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发现,甚至自己写下自己的发现,这应该就是学为中心课堂的该有的样子。

137****7368  吴老师是一条泥鳅 搅动了这班鲶鱼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是一个渔夫,把因数和倍数这个网纤紧握手中,是下网前与下网后网中的鱼有不同。(认知发生根本变化)课堂上老师处处服务于学生,在他们的思维顿悟处给予指点,体现了史宁中老师说的理想课堂三会: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

135****6620  吴老师从让学生举例说明因数和倍数入手,加以实践操作和分类,辅以质疑辩论,所有活动都是学生在参与,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5****6620  吴老师从让学生举例说明因数和倍数入手,加以实践操作和分类,辅以质疑辩论,所有活动都是学生在参与,充分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39****0510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总是很有自己的特色,总是很热闹,学生们很忙,像小蚂蚁那样忙着把自己发现的知识添到大脑里。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发现,甚至自己写下自己的发现,这应该就是学为中心课堂的该有的样子。

135****6620  在数轴上找36的因数,不仅可以直观看到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还较好地解决了倍数无限,因数个数有限这个问题。正如吴老师课上所言:一条小小的数轴藏着这么多的关系!这给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寻找合适的学习载体提供了新思路!

180****9781  感谢吴正宪老师给我们诠释课堂的精彩一一聊着聊着就对了,学着学着就会了。如西湖春风温暖而清新!

139****0510  让学生发声,学习才能发生。

156****1063  儿童数学教学,要把儿童放在心上。对数学的讨论与日俱增,但是对儿童的关注却不多,把儿童的认知降到零,吴老师的想法和俞老师是一样的

151****7215  吴正宪老师精彩的呈现了“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历了去伪存真的过程,通过动手分,大胆谈,举例说,真正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孩子们的学习真正的发生了,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刘集小学 杨晴晴

180****3850  听了吴老师的课,有一些不明白之处,请教吴老师: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应该在学生应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的认知冲突常常也可能成为一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也经常成为一节课最精彩的部分。吴老师的《因数和倍数》也有这样的冲突,即因倍数关系的前提应该是整数。可课堂上似乎并没有主动出现这样的冲突,甚至举出没有有余数的例子。是不是可以认为孩子原有认知基础就已经有了整数的条件,而老师提出的两个反例是否有为制造冲突而制造冲突呢,这样先迷惑孩子再否定真的有必要吗?

132****8022  因数和倍数这一课在教学中,我按照教科书上的上,自己以为讲的很清楚,上完课,一写作业发现孩子们很茫然……今天吴老师对教材进行改进,用12个吸铁石代表12个人进行分组来,直观方式去重新认识因数和倍数非常好,但是如果能充分利用会比较好,比如再增加一个背景是分组比赛,这样就要求分组的时候人数是平均的,不可以有余数,从而深刻认识因数和倍数,这样孩子们会恍然大悟是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因数和倍数!其实在分组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悟出找因数的办法!在教师有序的整理下,因数可以从1开始除,到重复就停止!甚至还会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就是在1和本身之间!课可以继续拓展,那如果又来12人呢?其实就引出了倍数就是……边学边悟,感谢吴老师的倾情演绎!

158****9239  人教版二年级新教材已经没有了因数的概念,是乘数×乘数=积,因数只在数学阅读中给出。倍数因数不是在算式中定义的吗,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这里脱离算式来讲,那157.5的二倍,这个原有认知怎么解决?我理解中的倍数不同于以前的倍数,怎么现在感觉一样了?回到了二年级孩子的理解。

157****7695  曾经读的第一本教育书籍就是吴正宪老师写的,觉得很有共鸣。没想到今天能现场听吴老师的课,缘分吧,而这份缘分源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180****6159  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吴老师朴实的话语,说出了数学学习的本质,学生就是通过这一步步去伪存真的过程,慢慢的成长,慢慢地从不会走到会

138****6922  再一次见到我喜欢的吴正宪老师,聆听她的声音,感受到她的独具匠心,整节课的点点细节,课前轻言慢语的提出要求,课堂上有意识的关注孩子如何表达完整,每一回合的讨论、思辨,去伪存真,还原数学的本质,这里“学习正在发生”……

176****2816  今天印象深刻的是吴正宪老师的“错了错了就对了”这句话,这句话在吴老师的课经常听到,今天现场感受到这句话是立足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将学习活动变成“改”伪存真的活动。

187****4788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因数和倍数,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智慧火花不断绽放。

 

刘德武老师的精彩短信

139****0510  上一回听刘老师的课是5年前,记忆犹新!刘老师上的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勇气令在场的听课老师折服。今天又有幸再次听到刘老师的课。已上了年纪的刘老师尚且如此有情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151****6692  刘老师70岁呈现出17岁的活力,大赞!

189****7910  向刘德武老师学习,刘老师就像老顽童一样,带领这孩子们在钟表盘上玩着数学游戏,学习着数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向刘老师致敬!

150****5423  不相信刘德武老师是72岁。声音年轻的像是23岁。这一节数学课,真的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也可以这么美!承愿,60年以后,每个孩子都智慧如刘老师!

158****6242  谢谢刘老师,很感动,您都70多岁了对教学仍然孜孜不倦,您虽然年纪大了,但教法很新。

135****6620  一个小小的钟表盘上竟然藏着如此丰富的数学知识,不得不感叹刘老师的巧妙设计!本节课不仅让许多知识串联起来,还让孩子们充分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正如刘老师所说,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数学问题,少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感谢刘老师智慧分享。

173****1037  小小的钟表盘却蕴含着大大的数学知识。刘老师的课既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又不乏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既敢于想象又勇于实践。整堂课通过一关关的游戏,带领孩子们一步步发现隐藏在钟表里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也不禁感叹数学的神奇!就像刘老师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少数学,只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

150****5423  我相信,很多孩子上完这节课以后,再看到表,就不只是表了。一节课,一辈子。

180****9781  72岁高龄的刘老有一颗爱数学的心,有爱才有激情,有爱才能永远年轻!

189****6189  课堂上刘老师的语言亲切、幽默、严谨,利用形象的动画验证孩子们的猜想,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在不断地碰撞,让这种能力逐渐成为一种本能。最后联系法国·罗丹的一句话得出:生活中并不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

180****6159  刘老师的《我们来到钟表盘上》,告诉我们生活中从来都不缺数学,而是缺少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生活处处皆数学,我们只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就能够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美丽。

135****1331  小表盘里有大乾坤,小课堂里有大智慧!刘老师设计了看数说角、连线成形、反弹返回、滚动表盘、撕残片求周长等活动,从易到难,进行了知识的整合,包容数与形,让人大开眼界!不仅学生要有想象力,教师也同样要有想象力!钦佩!
 

袁晓萍老师的精彩短信

132****8715  袁晓萍老师的课堂学生脑洞大开,老师的声音甜,笑容美,表扬及时又好听,一场统计的盛宴,一节毕业班总复习的好课!

152****8971  袁老师讲枯燥的统计知识用幽默生动、形象接地气的方式曾现给孩子们,大赞!

150****5423  真没想到,统计这一节课上的这么有意思。真没想到,老师能这么灵活的运用网络流行语。真没想到,后面那一伙子这么那么智慧又那么沉稳!真的没想到!

150****5423  真没想到,六年级的孩子们课外知识已经这么丰富!

135****6620  真没想到,统计课还可以这么上!袁老师巧妙的设计、生动幽默的语言带领孩子们经历了反思统计的全过程。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台上台下一次次笑声,可见袁老师功力非同一般!谢谢袁老师让我们也享受了一次愉快的听课历程。

151****5260  统计这节课很对口味,思维导图式的板书、贴近孩子们生活语言的小视频、活泼开朗的老师,一句话:“真没想到,统计也可以这样教学!”赞!

189****7910  期盼着,期待着……袁老师终于来到了。特别喜欢袁晓萍老师那有穿透力的声音,让人感觉很舒服。更喜欢袁老师那独特新颖的教学设计,给孩子们一种清新的感觉,培养孩子们数据分析观念。

139****0510  袁老师的课非常亲切自然,能让下午上第二节课的小朋友们又如此的表现,只能说明学生在这样上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很出彩,为学为中心的课堂很出彩!

159****1010  听了袁老师的课,让我感受颇深,真没想到统计课也可以这样上,统计是一门科学和艺术,重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134****7970  当学生时我不喜欢上统计课,觉得无趣;当老师了,我发愁上统计课,觉得难上,不知道给学生什么……今天聆听了袁晓萍老师上的《统计的秘密》,面对统计我终于激动了一回,原来统计课可以上的这么有趣;统计这么有用,统计才是真的有用的数学,教给学生用统计的思维来看世界……只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什么课都可以出彩。

180****6025  袁晓萍老师语言清晰,深入人心的温柔,娓娓道来的套路,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完善统计理念的形成,让我们在欣赏中真没想到……

180****4896  袁老师课堂新颖,设计独特,耐人寻味,初听时趣味浓,再听穿透人心,袁老师的“真没想到,统计……”贯穿全课,真没想到,一个词题就把整节课串联起来了,真是课如其人,干脆利落,充满魅力。原来数学竟如此美丽,让人沉醉其中。

 

罗鸣亮老师的精彩短信

151****9520  罗老师真的是真幽默但是更大胆,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

150****5423  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所有人惊喜!谢谢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喜,谢谢罗老师带给我们的惊喜!

135****9838  罗老师上的是一堂真实的朴实的课,质疑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这堂课上学到了知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 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不是走过场、不是作秀,操作性强。

138****5566  听罗老师的讲座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的语音语调中充满磁性,他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罗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他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感谢罗老师精彩的课堂。

156****1063  罗鸣亮老师,从一所农村小学的普通老师到福建省名师、全国名师,到一所5000多学生的学校校长。一路走来,是什么成全了罗老师的梦想?课堂。罗老师的课堂,幽默大气、有深度、有生命的灵动。也正如罗老师所说,第一次赛课回来,当了学校的副校长,第二次赛课回来,当了校长,再次赛课回来,当了城里学校的校长。的的确确,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梦想在课堂。想走得更远,唯一的捷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

151****5260  罗鸣亮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有时候适当的驻足是给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成功长叶,失败长根,罗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地去搭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桥梁,这才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正确方法。

156****1063  罗鸣亮老师,从一所农村小学的普通老师到福建省名师、全国名师,到一所5000多学生的学校校长。一路走来,是什么成全了罗老师的梦想?课堂。罗老师的课堂,幽默大气、有深度、有生命的灵动。也正如罗老师所说,第一次赛课回来,当了学校的副校长,第二次赛课回来,当了校长,再次赛课回来,当了城里学校的校长。的的确确,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梦想在课堂。想走得更远,唯一的捷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

156****1063  罗鸣亮老师,从一所农村小学的普通老师到福建省名师、全国名师,到一所5000多学生的学校校长。一路走来,是什么成全了罗老师的梦想?课堂。罗老师的课堂,幽默大气、有深度、有生命的灵动。也正如罗老师所说,第一次赛课回来,当了学校的副校长,第二次赛课回来,当了校长,再次赛课回来,当了城里学校的校长。的的确确,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梦想在课堂。想走得更远,唯一的捷径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节课。

 

曹培英、孙晓天、钟  静圆桌论坛的精彩短信

156****1063  思维、交流与问题解决在数学学科中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但曹老师认为,它们都是通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复述”泛学科的共同核心素养,不是学科名称加素养名称的组合(如数学交流),而是本学科独有的对形成共同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贡献的素养。

135****2238  今天下午听了孙晓天、钟静、曹培英三位老师的圆桌论坛感触颇深。数学课堂始终要坚持“学为中心”,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

158****9239  学为中心的课堂,课上活动,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

156****1063  已有一些趋同的认识,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例如:素养能力含义更为广泛;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又如: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连贯性,是所有人为了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必备素养,是各种素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应当少而精,有必要将核心素养与由核心素养衍生出来的其他素养区别开来。

156****1063  学生的思维是循序渐进的,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给学生带来长久的效果,今天的老师带给我们的思考!

187****8668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课堂。教学活动应以问题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上一篇】“千课万人”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理想课堂”国际峰会 4月19日互动专刊 【下一篇】“千课万人”第二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理想课堂”国际峰会 4月16日互动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