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写景点风光,也可以写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要求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本课教学不是生硬地抓住“世界遗产”做文章,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运用自己收集整理的一处景点的资料,从景点风光或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写导游词。
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推荐景点,收集资料,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进行小组学习,了解导游词的特点,并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和课堂的开放,设计分层习作内容,提供习作评价清单,让学生自由表达、自主评价、快乐分享。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分步达成,目标具有统一性、延续性和纵深性。
【设计意图】
本节课追求生本、开放、民主的习作课堂。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分层习作,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和多样性;运用习作评价清单,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力求学生在习作上有实实在在的进步。
【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景点资料收集单”。
2.教师:准备“××景点资料收集单”、课堂学习资料和学生课堂习作练习纸,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经验推荐一处景点,尝试从景点风光或景点故事传说等角度收集并整理此处景点的资料。
2.在学习范文、与课文比较中,了解导游词讲究口语化、注重互动交流的特点;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收集的资料,能从景点风光或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以导游的身份写导游词。
3.通过学写导游词,愿意向别人推荐家乡的景点,感受家乡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反馈资料收集单。
(一)再现资料收集单。
杭州的风景名胜很多,西湖、六和塔、梅家坞……。你觉得哪儿最值得游览?请推荐杭州的一处景点,并完成资料收集单。
(二)反馈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情况。
(三)创设真实的习作情境。
1. 根据学习实践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2. 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欣赏对比,了解导游词的特点。
(一)引入视频,链接课文。
1.播放景点视频,欣赏导游讲解。
2.链接三年级课文《赵州桥》,出示课文选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二)小组探究,发现特点。
1.呈现同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赵州桥。我们先来欣赏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大家看到了什么?对,是龙,一条条栩栩如生!请跟着我一幅一幅观赏。你看——这两条龙,相互缠绕,嘴里吐着水花;这一幅是飞龙在天,两条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这一幅就是大家熟悉的双龙戏珠。请大家仔细看,这些龙有什么特点?是的,这些龙都是四爪,尾巴细长,没有鳞片,比较短小,这是隋朝龙的特点。有没有觉得,这些龙似乎在游动,像活了一样。接下来自由参观,请注意保护文物,不要乱涂乱画!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导游词与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预设:
(1)都是重点介绍景点风光。
(2)导游经常和游客对话,交流。
(3)导游词提示游客注意事项。
(三)联系生活,学习小结。
三、情境融入,自主选择内容学写导游词。
(一)再现景点推荐统计,聚焦习作内容。
(二)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激发习作兴趣。
1. 展示优秀的“景点资料收集单”。
2. 梳理学生的“景点资料收集单”。
(三)自主选择内容,按需分层习作。
1.出示分层习作的内容。
2.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3.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自评互评,交流修改导游词。
(一)阅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
1.出示评价清单,明确评价目标。
2.对照评价清单,进行自评自改。
(二)小组交流习作,开展同伴互评。
1.组内交换,对照清单进行互评。
2.根据同伴评价建议,进行修改。
(三)指名交流展示,组织全班评价
1.指名交流导游词 。
2.其他同学对照清单,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四)师生课堂小结。
作者:臧学华(浙江省长兴县小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