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薛法根的《珍珠鸟》
我听过薛法根老师好多节课,也曾对薛老师的三节课进行过书面点评。无疑,薛老师的课堂是小学语文界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薛老师的课堂带有薛氏独有的印记,让人听过就无法忘却。
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教语文。
薛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文习语,不管语文界刮什么风,他从不回避语文知识的落实,他的语文课最像语文课。《珍珠鸟》这节课也不例外。学生在说作者名字时,读不出“骥”字,薛老师微笑着给学生示范写“骥”字,他不厌其烦地交流“骥”的字形结构,“骥”字的意思,还穿插冯骥才年龄、属相的内容。如此学“骥”,“这匹千里马”学生一辈子都会忘不了。“雏鸟”的“雏”字也是如此,薛老师与学生交流刚出生的孩子叫什么,叫“婴儿”,叫“小宝宝”。他告诉学生“雏”的左边“刍”字也念chú,右边是“隹”,短尾巴的鸟,“雏”指刚出生的鸟,是短尾巴的鸟。薛老师对语文知识的重视,学生是很难忘记这些知识的。
课堂生命的姿态是放松的,自然的。
薛老师在课堂里没有刻意扮靓自己,不求教师自己出彩。我们在他的课堂里看不到出彩的课件,出类的资源开发和出众的教师才艺表演,他的公开课不追求唯美,不追寻高雅,不追逐精彩,可以说薛老师的语文课最不像语文课。薛老师的课不会让人感到他正在上课,正在上语文公开课。他的课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像聊天。薛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拔节生长。课文中雏鸟是怎么信赖“我”的?薛老师与学生聊,学生聊出了:啄笔尖,啄手指,陪伴,喝茶,睡觉,飞来飞去。聊出了“我”关爱雏鸟,雏鸟信赖“我”,彼此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聊课,学生是全身心放松的,原生态的,也使薛老师的课堂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贴近儿童思想,课堂有一种谈笑风生的气场。
“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不精彩到精彩,真正体现了学生成长过程,这样的课才是好课,才是真实的有效教学。”(周一贯先生语)薛老师深谙“教学的终端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个道理,每一个教学板块的推进都能看到学生思维的过程。比如,这节课的写话练习。教学雏鸟信赖“我”,学生习得分步写的写作方法,用这种方法写薛老师和同学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深。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展现出来,学生的思想有了发展的可能,课堂就有了精彩的机会。薛老师说:“好的语文课,上着上着,教师不见了;差的语文课,上着上着,学生不见了。”这节课,上着上着,薛老师“不见了”。
学语习文逐步推进。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在师生言语重构的交流自然地落地。《珍珠鸟》课文中有两处用了分号,如果没有注意,很容易被忽视。薛老师与学生交流描写雏鸟样子,引导学生关注分号。学生发现:分号的前后内容是并列的,前面写了雏鸟的颜色,后面写了雏鸟的形状。之后,学生就读懂了第五段的分号,分别写了雏鸟白天和傍晚的活动。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写是最重要的语文运用。薛老师有意识地安排了写师生关系这个板块。通过写,消化和提升阅读成果,表达学生的思想情感,感受“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也通过写,学习和掌握了分步写的方法。如此一举两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薛老师的随机点评,又无缝链接了读与写、学与导。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室 沈小玲)
用自然艺术的方式改造赤裸裸
科学讲求真,艺术讲创新;若为学情故,艺术最贴心。这几句胡诌,是我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感受。求真,就是求真理,真理是赤裸裸的,不需要打扮修饰,不需要渲染烘托。创新,就是用原创的、最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在语文课堂上,有许多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都能梳理出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赤裸裸地呈现并训练这些知识与技能,那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薛法根老师上上《珍珠鸟》,就是用自然扎实又风趣创新的方式,落实了语言文字,熏陶了情感态度,习得了语用方法,获得了听课老师与专家的发自内心的点赞。本人数次评点薛老师的课,曾有过微词,更多是欣赏。这次再评点一回,很想换一换保养的文风,但一时找不到创新的入口,也就“套路”一番吧。
一、识字趣说本源
一篇新课文,往往有生字新词。很多的教法都是字词一黑板(现在是一大屏幕),然后音形义逐一过招,名曰“扫除拦路虎”。这样没有语境的赤裸裸的教法,其实是效率很低的“求真”。试想,课文尚未接触,怎么知道哪些“虎”在拦路呢?薛老师的课可以明鉴。当问起学生是否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学生都说没有。真的没有吗?薛老师就故意“考”了学生一回:请问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一炮击中学生软肋——冯?才。薛老师顺学而教,并且幽默地指导字形:形声字,你们也能猜出它的读音(激起学生自告奋勇的兴趣);右边的“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在“北”方,北方有广阔的“田”野,由农民和牧民“共”同使用(调侃戏说字的本源,可能学生印象更深刻)。左边马,冯骥才属马,冀才,有才能的马,好马。这一过程一石三鸟:掌握形声字规律,声旁可以猜音,形旁可以猜义;认识文章作者及他的志向;要关注注解。接着又发一炮:作者家里养了几只鸟,小的叫什么,由学生反复地出错的笑声中引出“雏”字,再一次从字的本源来分解这个形声字:刍——隹。
拦路虎,教师认为有学生不一定有,学生认为无也不一定真无,还得看学情。或问,这一环节的识字,如果只讲求真,不求语境,可能一分钟就上完了;现在联系语境,追根溯源,花了这样多时间,值得吗?学生在认字过程中还获得许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语境得到强化,气氛如此活跃,不正是教学期待的吗?值!
二、句式色彩形状
句式也是中高段经常要涉及的语文知识,一般的也是静态地赤裸裸地拿出某一句子或句群,然后告诉学生规律性知识。但薛老师给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先用一个数字强烈引起学生的注意:读一段只有40个字的话,写出了小家伙外形上的可爱:“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学生读后,老师让学生注意到其中的分号,朗读分号前和分号后的句子,知道分号前是说颜色,分号前是说形状,前后的句子是并列的。接着又用这一规律去寻找并体会另一处句子“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他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分号前是白天的陪伴,分号后是进笼。这里,还穿插了“小家伙”“家伙”“老家伙”的称呼对比,让学生的笑声中感受汉语独特的优越性。
尽管是讲分号讲并列,没有枯燥乏味赤裸裸的解说,都是在语境的体会下进行的,求真是有情感色彩的。
三、文序合分又合
顺序是文章构成的关键要素,阅读教学不可不讲。薛老师独具慧眼,把文章梳理成三条线索:时间的先后,距离的远近,动作的亲疏。如果按教师的解读,逐一把课文如此条分缕析教学,那也是赤裸裸的,繁琐枯燥的。薛老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动作”作为教学主线安排教学,用的似乎可以称作“词卡教学法”。
写词卡。用“一般人看不到的美好画面”让学生寻找课文相关处,并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书写横线,学生把相关的动作词语写(若是词卡,则贴)到黑板上。学生先后写了“喝茶、睡觉、啄笔尖、啄手指、陪伴、飞来飞去。
辩词卡。以“一般看不到”为标准甄别词语。比如“飞来飞去”,在天空、树林、外面“飞来飞去”司空见惯,“在家里”就“一般看不到”。
品词卡。以“最美好的画面”品味“陪伴”“睡觉”,体验幸福感、甜蜜感、安全感。并从作者这一面来表现安全和信赖。
理词卡。以“信赖是怎么写出来的”理出一步步的过程顺序,析出这些行为词语所在的三条线:时间又先后,距离有远近,动作有亲疏。重点以“时间”为例,引导学生里出时间词语:起先,随后,渐渐的,先是、然后,后来。
用词卡——
四、练笔就取现场
学这样的一篇课文,练笔的练点在哪里呢?薛老师又一次地利用词卡做了语文学习的“迁移”,即仿照课文的写作形式,写一段老师自己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关系变化的情境。薛老师已经在刚上课时就埋下表现的伏笔,又在练笔前与学生好几次的互动,比如握手,抚头,拥抱……在老师调侃、自嘲、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中,在学生既稚气拘谨又放松放肆的笑声中,一篇篇令人发笑又令人感慨的文字被发掘出来,说老师“游荡”,对老师“警惕”等看似贬义不敬的词语频频出现,实际表现了学生天真无暇的本性。这样一种紧扣课文,取之“现场”的练笔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又一高潮之处。
知识是存在的,静态的,技术是无情的,赤裸裸的;但是课文的语境,课堂的环境,教学的情境,创造的意境是无穷的,是活动的,是丰富的,用自然艺术的方式改造赤裸裸的知识教学,薛法根老师给我们很好的示范。
(浙江省龙游县教研室 赖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