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荟萃,群星闪耀重现五千年文学发展一路灿烂。
名家云集,童年有光再写新时代文化传承千树花开。
文化是一国之根基,国家之魂,国民之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深埋在每一人的心中。为了寻找文学珍品,追寻古人之遗迹,传唱历史足音,“千课万人”组委会于5月17—19日隆重举行“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经典荟童年”教材古诗文教学观摩会,聚集各地名师,共商群文大计。
一、聆听诗歌韵律,记忆文学珍品
诗歌的韵律起伏代表的是诗人情感的跌宕,静静地倾听韵律,体会诗人情感,融入诗歌意境,再现诗歌情景,文学是与诗人的一次邂遇。
陈建先老师带来《四时田园杂兴》,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读,结合注释、想象自主弄懂诗意,让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感悟了解诗情;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田园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陈琴老师的《格律诗的读写密码》从认识格律诗和绝句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再从格律诗的读和写中论述,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解开格律诗的密码,让学生在了解格律诗和掌握格律诗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古诗词,整堂课生动有趣,别开生面。
二、感悟诗歌趣味,传唱历史足音
一篇篇生动精彩的诗歌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无奈,更多容阔的是山河的画卷,时代的悲鸣。品读诗歌的趣味,传唱历史的足音。
孙双金老师教授的《敕勒歌》让我们置身在北方草原辽阔富饶的风光中,体会酣畅的快意的生活,品读民歌粗犷质朴的风格。由表及里、由物及人,慢慢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那个环境、怀有的情感,由此去理解诗人、理解意境。李伟忠老师的《绝句》先从字词认识和诗人介绍引导,让学生们在认识字音字词、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再带领学生们慢慢理解诗的含义,学习诗的写作特点。李老师注重生成与引导,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示范。彭才华老师的《七律•长征》向孩子们诠释了什么是长征精神,也让我们再次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砥砺向前。彭老师在带领学不断品读诗词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从中领悟诗的含义、诗人的情感,并通过品读让学生们学会去阅读诗歌、了解诗歌、欣赏诗歌。
三、读懂诗歌叙事,走进古人情怀
诗歌永恒的生命在于它有情,是诗人情感的链接,是一个时代的歌唱。走进诗歌,走进古人的情怀。
王红老师的《元日》《清明》组诗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孩子们从认清字词、想象画面再到引导学生去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关系,整个教学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文字有色,文字有声,文字有情,王红老师聚焦诗句,紧扣两首诗中的字词关键意义,带领学生领悟诗中含义。戴建荣老师的《三衢道中》采用“吟唱”教学法,让学生们在品读中了解诗、了解诗意,在诵读中带领学生品味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诗文化。独树一帜的教法,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老师,让人心之向往,回味无穷。
四、融入诗歌遐想,追寻远古幽思
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自有颜如玉。展现的是诗的想象,充斥的是心灵的向往。引领人无尽的探索,找寻历史的足迹。
白皛老师的《作诗初阶》让学生们主动学习作诗,让诗作为学生们一种情感排遣,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积累,通过吟诵、帮助学生获得感物咏叹、净化升华的能力,找寻自我,进而获取诗心,文心,不局限课堂,是一种启发诗教,寄意高远。朱文君老师的《惊弓之鸟》善于开导和引领学生,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人物立场,分清现状,陈述建议,感受人物的睿智丰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人物,更容易掌握课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徐俊老师从古诗词教学的“三适”原则出发,对古古诗词中存在的问题、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之深、见解独到,令人感叹不已。
五、注视诗歌意象,推动文化传承
借物抒情是古代诗人最喜欢运用的手法,一座亭子、一朵花、一片树叶、一座桥都是诗人情感的慰藉。他们借树叶表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河滚滚来”表达岁月的流逝。一物、一象,走进诗人内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了解意象的含义。
肖绍国老师的《“诗画红楼”课程——<湘云醉卧>》通过青石、芍药、扇子、蝴蝶,四种富有美感的事物,感知到古文的美,与古诗的结合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在古人心中不同的事物所带来的不同的感受。王崧舟老师的《爱莲说》从莲之缘、莲之爱、莲之神、莲之志、莲之承五个方面由浅入深的带领学生了解莲花、品读莲花,由莲花的形到莲花的意,由抽象的莲代表君子地志向和高洁的品格变为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