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在讲理中深度理解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9-09-06
  •  
    让学生在讲理中深度理解
    周爱芳
     

    罗鸣亮老师一直是幽默的,幽默中透着睿智,透着思辩。罗老师也一直是热情的。在课堂上,他激情澎湃,用自己独特的妙语连珠、肢体语言感染每一位在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他的课,总有新颖创意的地方。从讲究教具独特到讲道理的数学课堂,罗老师在为我们诠释更为本质的数学,今天的《长方体的体积》让我们感受到在讲理的数学课堂中要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度理解。

    一、了解学情  明确探究方向

    罗老师开门见山,课伊始问:对长方体的体积,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学生立即在大脑中搜索回忆:长方体有长、宽、高名称;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罗老师紧接着问:关于长方体的“体积”,还知道了什么?学生“毫不留情”,知无不言:一个物体占空间的大小,是体积。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换做我们普通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恐怕要尴尬一会儿。罗老师敢于暴露学情,抓住锲机,峰回路转:既然还不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可以用“长×宽×高”计算。那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对长方体体积计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本节课学习明确了方向。简约大气,这是学生本节课深度理解知识的良好开端!

    二、空间抽象  诠释体积计算道理

    学生理解体积意义后,计算长方体体积实际上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有几个体积单位”。面对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学生想到的是“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先去摆一层,再摆几层,最后看看一共可以摆几个。罗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提供实物小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尝试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在脑中完成数学活动:沿着长摆,每行摆5个;沿着宽摆,可以摆4行;沿着高摆,可以摆3层,相乘出来的总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就这样在头脑中不断地想象、不断地空间抽象,可以这样摆,还可以换个方向摆,可见学生在罗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能主动去构思,再加上罗老师课件的及时辅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紧密关系,明白长方体体积计算为什么是“长×宽×高”的道理。

    三、适时追问  理解体积计算本质

    罗老师整节课都是在询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在表达、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近知识的本源,即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本质,寻求知其所以然。

    例如 学生: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摆……

    追问:为什么选择1立方分米,而不是1立方米?

    学生:一排摆5个小正方体……

    追问:你怎么知道可以摆5个?

    当学生有两种不同的摆法时,老师追问: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猜测被盖住长方体的长4分米、宽4分米,高就是0.5分米……

    追问:有道理吗?你是怎样想的?

    这样的追问,课堂中举不胜举。正是有了这些适时追问,让学生理解了长、宽、高与每行的个数、摆的行数、摆的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长方体体积公式形成的道理所在。

    四、拓展提升  沟通知识联系

    在学生明白长方体体积计算道理之后,罗老师顺势拓展了测量线段的长度,就是数一数线段里含有多少个长度单位,计算图形的面积,就是计算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计算物体的体积,就是计算物体里面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由此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前后知识间的本质联系。最后罗老师出示神秘人物的名人名言:测量测量,就是数一数,量一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最后署名是——luomimgliang,故弄玄虚的一招,让现场学生和听课老师爆发出一阵笑声。这笑声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罗鸣亮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满满的自信力,我想罗老师定是对教材不断研究,所形成的浑厚的数学素养,才能让他有如此睿智地设计,课堂上才有师生思维碰撞精彩,这种高端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深度理解。

  • 【上一篇】新颖独特的课堂——赏朱乐平《高》、唐彩斌《三角形面积拓展练习》有感 【下一篇】与名师大咖零距离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