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袁瑢老师就以杰出的成绩享誉大江南北,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和斯霞、霍懋征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名师”。如今,袁老师亦年届九十有五。她虽离开教坛多年,仍心系语文、心系课堂、心系学生……
本人追随袁老师多年,获益不少。我每每去老城厢一间老式公房拜见她、聆听她教诲,她总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
“我们做教师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只教‘好学生’,而是‘教好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
“写字要一笔一画分明,不要敷衍马虎;做人要堂堂正正磊落,不要随波逐流。写字像做人;做人像写字。字如其人。”
袁老师坚持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养成教育’,是‘根’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培养’往往比‘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据说,新生入学第一课,袁老师是这样教《整理书包》的:第一步,认识课程表;第二步,按照课表在书包里有序置放课业用品;第三步,用废弃的报纸给新书包上书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第四步,按顺序练习“取书”“放书”和“收书”。(小学生开心极了,发现学校生活竟如此有趣)
第二天,袁老师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迎候学生。她会躬身对一个小学生说:“我能看看你的小书包吗?”于是,这孩子打开书包,接受检查。袁老师边看边夸:“真干净!真能干!”此时,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都接受了教育……袁老师所教学生的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正所谓“潜移默化”“滴水石穿”。袁老师常说:“小树要‘浇’,小孩要教。教孩子一年,要想到他终身。”
袁老师的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细、实、活、深、严。“细、实、深、严”是根基,“活”是灵魂。
袁老师《秋天的田野》的教学耐人寻味。课上,袁老师出示三个句子:金色的稻子弯着腰;红通通的高粱迎风飘;雪白的棉花闪着银光。袁老师让学生想象眼前该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请学生添上一句概括性的句子。学生说出多种答案:“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秋天的田野多么美好啊!”……
“用‘田野’好,还是用‘景色’好呢?”袁老师进一步启发大家。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秋天的景色不全是美好的,树叶枯黄了、树冠光秃秃的……”“稻子、高粱、棉花都种在田野里,如今这些庄稼成熟了,稻子弯腰,高粱低头,棉花闪光,一片美好的丰收景象。所以用‘田野’比较合适。”最后,全班同学一致赞成用“秋天的田野多么美好啊!”。
这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是袁老师牵着孩子们的小手,漫步在语文丛林中欣赏、采摘及至品尝,尽享语文之美。
袁老师总是无限感慨:“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讲课要实在,不搞花架子,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教学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步提高。”
这是袁老师的经验。她的经验没有过时——在当前,显得尤为珍贵。语文教学是一项“慢”的艺术。教学不需要“出新奇”,更不需要“摆噱头”。
我们要教会小学生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写好话。概要言之,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简简单单教语文,一心一意为学生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贾志敏(原上海浦明师范附小,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