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双金: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9-08

  • 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
     

    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以先生的观点来谈论教学行为,不免沉重了些。但无法回避,必须直面这沉重的现实。

    什么是教学道德?用孔子的话来说,“循循善诱”是教学道德,“因材施教”是教学道德,“举一反三”是教学道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道德。教学道德就是让学生心智得到启蒙,思维得到激发,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万物的本质特征。儿童到学校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思想启蒙。让儿童心智得到启迪,这才是真正的启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中思,思中学,它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规律。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思维火花四溅,让学生浮想联翩,让学生思接千载,让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天马行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思维激活了,语言也就发展了。逻辑思维强的人必然语言有条理,形象思维好的人必然语言生动活泼,发散思维好的人必然语言不拘一格。

    我们的语文课堂,还能看到多少思维的火花?太少了!我们看到太多的唯一答案,太多的肤浅回答,太多的唯美煽情,太多的就内容而内容、就字面而字面的低效讲析。我们的学生就在这样的课堂里荒度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我们就这样认真而善意地浪费着学生的宝贵生命。这样的教学道德吗?

    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第一,阅读文本要善于发现矛盾挑起认知冲突。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要让学生有疑且觉悟,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文本内在的矛盾、冲突;善于用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等到李白踏上小船才踏歌相送?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找春天》:“春天像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可以启发学生: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小姑娘?改成春天像“慈祥的老太太”、像“活泼的小伙子”行吗?问题一出,冲突顿生,思维的火花就点燃起来。

    第二,语言实践活动要有思维的张力。所谓有张力,就是有思维发散的空间,有比较多的可能性,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多元的。我执教《春联》一课,设计了两个语文练习:一是讲述明代解缙续写《春联》的故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财主把门前的竹子全部砍去,如果你是解缙,你会续上哪两个字?学生稍作思考,说出十来组词语,让我和听课老师叹为观止。二是出示写弥勒佛的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让学生对下联。结果学生对出“张口能念,念天下难念之经”“开口便讲,讲天下难讲之道”“垂耳能听,听天下难听之音”“慧眼能观,观天下难观之心”“妙手能写,写天下难写之章”“大足能行,行天下难行之道”等十多幅下联,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让我们为了唤醒和激活而教吧!

    作者简介:孙双金(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

  • 【上一篇】贾志敏:袁瑢老师的经验不过时 【下一篇】白金声:会唱戏的何夏寿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