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金声:会唱戏的何夏寿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9-07

  • 会唱戏的何夏寿
     

    被誉为中国教育界“春晚”的“千课万人”,在2017年春季小学系列研讨会的安排中,同时设立三个会场。第一会场:入行未满三年新教师培训会;第二会场:绘本教学深度品鉴观摩会;第三会场: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重建研讨会。526,我在第一会场做了个报告,题目是《我的“三书”教育梦》,深受与会青年教师的欢迎。

    巧的很,回到之江饭店用晚餐时,我与仰慕已久的何夏寿同桌。

    何夏寿何许人也?绍兴市金近小学校长,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写有《爱满教育》等专著。《爱满教育》是一本自传体教育散文集,作者以自己特殊的生命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他走过的一个个日子,遇到的一位位亲友。这些人以其天性的善良、纯朴又深邃的言行,启迪作者走上了教育的航程,让作者领悟到终生受益的真谛以及生命的意义。我很喜欢《爱满教育》这本书,有些篇章我已经读了好几遍,总想有机会与何夏寿见上一面,与他做深入交流。

    由于半路堵车,从会场回到之江饭店,正值饭时,走进一楼一号包厢,我赶紧入座。环顾四周,高朋满座,可是我就认识张祖庆。经组委会负责人张伯阳先生介绍,在座的有台湾的名师,有香港的作家,有澳门的记者,有大陆小语界的大咖,坐在我对面的正是何夏寿。他,50多岁,身着一件白色的碎格衬衫,浓黑的头发,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下颔有一颗毛泽东式的大痦子,满脸笑容。

    按照东北的习惯,用餐时一定要敬酒。虽然主办方节俭办会,不备酒水,我也要以茶代酒,表示一下意思。于是乎,我站起来,举起金杯,说道:“古人云,齐肩谓朋,同道为友,两岸四地,不管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是白金声的好朋友。在这美好的时刻,祝大家快乐健康每一天!健康快乐在今天!”包厢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在觥筹交错中,你我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桌间,张祖庆戏言:“我是读着白金声老师的著作长大的。”我说:“白金声是听着张祖庆院长的课变老的。”此时,我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张伯阳先生说:“2017年春,千课万人’一共搞了29次全国性的活动,现在马上就要收官了。今年秋季,小学各科系列活动,将在西子湖畔继续倾情上演,主题更前沿,研讨更深刻,课堂更灿烂,请诸位光临指导。”大家对张伯阳先生的热情邀请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何夏寿扶着椅子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在我的推荐下,他字正腔圆地唱了一段京剧:“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毕,学着杨子荣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霎时间,包括台湾的范姜翠玉、香港的罗一宸、台州的王乐芬等在场的所有的嘉宾都震撼了,频频点头:“戏曲天才,何校长唱得真好!佩服!”

    饭后,我回房间休息,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爱满教育》中的故事一个一个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何夏寿是绍兴人,他的家乡不但尽出文人,更“盛产”戏文。比辛亥还早两年出生的父亲,从未进过一天学堂,不但能看懂整本戏考,而且还会唱几十出大戏。何夏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迷上了戏文。“文革”期间,他在父亲的肩膀上,看绍剧,看京剧,看越剧,《借东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请樊梨花》《狸猫换太子》,一出接一出,给幼年的何夏寿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到七岁时,何夏寿的姐姐常常背着小夏寿去学校操场看露天电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这些样板戏中的唱词他能倒背如流。直到何夏寿长大成人,他的肚子里装了几百出戏文,这些戏文,这就是他的文化底蕴,这就是他的人生财富。

    何夏寿16岁那年,家乡小学需要一名教师,他通过考试,带着对戏文的无限喜欢走上了教育岗位。有一年,绍兴组织市级学科带头人评比,何夏寿被推荐参加。就这样,他从乡里,杀到镇里,又从镇里比到县里,最后参加绍兴市教育局组织的终极评比。那一天,有七位被选拔出来的语老师,聚在一地,借班同上五年级的《五月端阳》一课。轮到了何夏寿,虽说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比赛紧张,他一开课就漏掉一个介绍屈原生平的环节,快到结束时他才想了起来。要补上去明显是个破绽,不补,绝对是瑕疵。忽然,他想起了前些天唱过的越剧《屈原》,于是,他装作自然地过渡道:《屈原》的故事,书里有写,戏里有唱,有一出越剧叫《屈原》,想不想听?同学们一听语文课里还有戏可听,都来了精神。何夏寿趁机说,下面老师要唱的这段越剧,是屈原的自我介绍,你们好好听,越剧里都唱了些什么?于是,他清唱道:“屈原事君已十载,平日为人王明白。奸臣若是来陷害,分明另有诡计在……”通俗易懂的唱词,委婉动听的曲调,加上他有板有眼的演唱,赢得了孩子和听课评委的满堂掌声。事后,评委们说,老师的文本拓展环节处理得很好,用家乡的越剧带给学生视听的享受,既介绍了屈原的生平,又丰富了课堂形式,增加了语文课的文化色彩。结果,他的评比顺利通过。何夏寿偷偷地笑:评委们都被他的唱功折服了,哪里是课堂拓展,明明是以唱补缺。有时候,一俊还真的能遮百丑。

    不过这次“遮丑”,确实给了何夏寿一个非常深刻的思考:戏文既可以用来拓展,那可不可以用来导入过渡甚至解读?这堂课可用,下一堂课可不可用?语文教材多半是文学,戏文也是文学,既然都是文学,同宗同祖,两者不是亲兄弟,至少也是堂哥俩,他们都讲故事,只是变着“法子”讲故事。他忽然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经历,那时候,原本他是冲着戏里的故事去的,对,故事教育,他的语文课就从故事教育入手。故事教育的形式可以很多,但至少包括戏文故事法。那天,他高兴得像发现了金矿,以《西厢记》崔莺莺的“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为题,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在日记上,成了他生平第一篇发自内心的教学反思。其核心观点是:让语文课因为戏文变的更生动、更感人;让传统的戏文因为语文变的更具体、更悠远。

    于是,何夏寿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开发了戏曲课程,用现代表现传统,用课程传承艺术,让古老的戏曲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现在,民间

    戏曲课程已成为了金近小学继童话教育之后的第二张特色教育名片,何夏寿的戏曲课得到了国内小学语文教育同行的认可。80岁高龄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这样评价:何夏寿是全国小学语文戏曲教学的首倡者,自觉地将戏曲剧本改写成小学语文教材并实践于小学语文课堂,其探索和实践为广大一线老师如何因地制宜开发课程树立了榜样。目前,何夏寿开发的“小学语文戏曲文学课程”,已经成为浙江省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金近小学正在实施之中。

    第二天清晨,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一条短信:“

    老师,您好!我是周一贯先生的学生何夏寿,我有事,得马上回上虞,欢迎您到我校指导小语工作。再见!”

    非常遗憾,还没来得及与何夏寿做进一步交流,他就匆匆离开了杭城。

    上虞?上虞的白马湖畔不是有一所春晖中学吗?这可是誉满全国的名校啊,首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经亨颐,那时,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陈翔鹤、王任叔等人都在此任教,曾经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中学国文教育的实验,创造了令后人永远敬佩的成绩。

    如今,上虞的金近小学也在搞实验,小学语文戏曲文学课程”叫响全国。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我相信,何夏寿一定会“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有机会,我一定去上虞,去金近小学,感受一下小学语文戏曲文学课程,向会唱戏的何夏寿学习。

    作者:白金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

  • 【上一篇】孙双金:激活思维是最大的教学道德 【下一篇】汤素兰:有根的故事才有生命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