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晨:教育神经科学对英语教学“学本课堂”的启示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6-23

  • 教育神经科学对英语教学“学本课堂”的启示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可以随手拿起一个茶杯喝口水,拿茶杯的动作很自然、很方便,因为杯把儿是根据手的形状来设计的。在我们周围也都是适合人体自然形态的器具,如果设计出三个镜片同一行排列的眼镜框,会立刻招来奚落。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是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器官——“人脑”的认真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呢?如果不是,又如何保证向学生提供符合人脑学习规律的英语课堂呢?

    英语教学不够高效,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人脑的学习机理。例如,《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因素”就与人脑的学习机理有直接的关联。当学生感到过度焦虑和沮丧时,会诱发“习得性无助”和“大脑功能降低(downshifting)”等人脑应激反应,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故创设放松而又不失挑战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探索的话题。再举一例,一些学生无法一边听口头呈现的信息,一边做笔记,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守纪律,而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资源只能做到其中的一项任务。听并且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可能占用了他们全部的语言网络资源,因此缺乏认知资源去把听到的内容转化到书写系统中。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识地减轻语言网络中某一区域的认知负载,才能够解放出认知资源以便运用于其他区域的加工。

    事实上,英语教师的很多成功的教学方法是有教育神经科学基础的。举例来说,教师通过变换课堂交互形式、在板书和PPT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吟唱歌曲,以及通过猜谜等游戏来授课时,实质上是为了保持人脑的第一个感觉输入过滤器——“网状激活系统(RAS,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始终处于警醒的状态,从而保证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经由网状激活系统的关口被传递到较高级的认知脑区,提升进入长时记忆的可能性。

    所以,现代教育神经科学已然成为奠定“学本课堂”要旨的基石之一。英语教学涉及语言、记忆和思维等一系列需要较多脑区参与的高级认知功能,如果一线教师们从现在开始,悉心了解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现状,并不断与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结合,验证研究成果,提出研究问题,产生研究证据,才能最终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的角度,真正服务于中国教育的蓝海战略。
     

    作者:李  晨(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上一篇】刘 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 【下一篇】Helmut Stein:Based on Learning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