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小学音乐课堂范式例谈
音乐素养,素养这个词实际上是现阶段教育里面最为热门的一个关键词,我们说音乐这个学科就在讲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但我就在想我们的音乐素养是什么呢?那么基于音乐素养形成的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音乐课堂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呢?我们应该关注是哪些?那么首先我们说无论是音乐、美术、语文任何一个学科,作为教育,大的教育背景下才有学科,那么我们首先是我们要思考总的一个育人目标是什么?总体的目标是什么?实际上我们要思考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另外一个呢是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人,他的一个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这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说看看我们的课堂有许多的音乐活动,有很多的合作,你不要小看这些活动,在这些活动里面,要建立规则意识,你比如说没有经验的孩子,在这里你不会跟别人合作的,他闹哄哄的,看到乐器他去争去抢,没有谦让的意识,没有同伴合作的这样的意识,所以说作为社会能力的人,这样的一个条件的话,那么我们很多的音乐活动我觉得是很具有他的价值,那音乐教育我们是为了什么?老师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很多老师肯定说那我们是为了人的精神生活更为美好,大家肯定有这样的共识,我们是希望孩子们今后的精神生活更为美好,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他们哪怕离开学校之后音乐可以伴随他,能够真正的给他带来快乐和愉悦,那么这一点我们孩子怎么做到?他要具备参与音乐的能力。
我们说剧院里在上演很有名的很多经典的音乐剧、歌舞剧,但是你欣赏不来最高雅的最美好的就是对牛弹琴,那么假如说孩子没有具备这样的一个参与能力的话,那么音乐并不可能伴随他的一生,所以我在想,我对我们的音乐老师说,我说我们区里的所有的孩子到六年级的时候他至少要有一种小型乐器,在器乐这方面因为我们整个区域是比较靠北的,就是很多学校是农民工的孩子,那这些孩子他出来之后他哪怕是打工的,我一根竖笛,我一根口琴,这些都可以给我带来愉快,所以说我们在想,我们的音乐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它应该是参与的,合作的、体验的、共享的一个音乐课堂。
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音乐素养。什么是音乐素养?实际上对于音乐素养的表述有很多,很多东西不是我想出来的,只不过这一些是我觉得我认同的这些,跟大家在这里分享。首先它应该是自主音乐的需求。首先爱音乐,这是第一个条件,从而他才能够跟通过音乐的方式去获得情感的愉悦,通过音乐的方式去跟人获得交流,去用音乐。第一是自主的音乐需求;其次呢是音乐的实践能力,比如说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的表达能力,还有音乐的创造能力;第三是音乐情绪情感的体验,感受和审美的体验等等。音乐文化的理解,那今天早上的黄老师的很多的观点以及整个的对音乐文化背景的这样的深入的研究我觉得是非常好的,音乐形式与情感。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背景,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音响模式和内容意义,作品和社会文化以及中外的一些音乐的异同等这样的认可。那这个是音乐素养。
那么关于这一些,我就希望让老师们能够清楚我每一个阶段我应该要关注孩子们的哪一些素养的形成?从而能够促使我们的孩子会有阶梯式的纵向的发展。给大家看一下,比如说第一册,一个是经验和态度,实际上两大块,知识和技能。但是你看一下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看一下音乐经验和态度,首先你关注的是他的音乐兴趣,孩子对你这个音乐课堂,参与这个音乐状态是怎么样的,所以我通过学生去关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这整个活动的这样一个情况,像歌唱,我们说歌唱能力,首先我关注的是歌唱的状态,他的姿势和态度,然后你看一下,我们的音链,那这一个呢是我们是借鉴柯达伊的这一个建构,第一个阶段三个音链的形成,那这个三个音列的音准“嗦咪啦”这三个音准就在第一册里面,不多就是三个音列,但是这三个音列孩子们对它的音色、音准、听觉,以及让它这个三个音列但是它都可以进行合作了,就是两个声部的合作了,“嗦咪嗦咪咪,咪嗦嗦咪咪”它都可以进行合作。那么你看还有一些曲目的积累,那么就从歌唱这一块来说,第一册是这样子的,那第二册到二年级的时候,它五声音阶这些音列让它要形成,而且形成非常稳定,因为我们关注的少,所以孩子们可以很扎实的,不仅仅可以进行听辩,进行歌唱,进行合作,他还可以进行一些即兴,像歌唱还有音赏,我觉得欣赏曲目的关注,那可能更关注他一个聆听的习惯的完成,是否具有良好的聆听的修养,这个才是最为重要的,他是否能够非常专注的欣赏音乐,身体的律动,我们都看到了,就是我们的课堂上现在很多老师都喜欢有身体的律动,那这一个呢可能源于就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这个体系的影响,那么在这这里我首先要讲一讲早上黄老师说到的新体系。
实际上新体系就是三大教育理念的本土化的实践,那为什么不是三度的奥尔夫单独的柯达伊,不是单独的达尔克罗兹呢?为什么要进行融合呢?实际上每一大教育体系都有它的优势,比如说奥尔夫我们说什么呀?奥尔夫他是低门槛,会说话会走路就会奥尔夫,对不对?这个是他很大的一个优势,你比如说刚才的奥尔夫的乐器,那我第一个阶段的孩子“嗦咪啦”几个音列的时候比如说我让孩子们进行木琴合作的时候我的音条我就是一个“嗦”无论怎么敲,那边就是一个“咪”,无论怎么敲它合成都是和谐的,它可以大胆的去参与音乐,它不在乎对和错,所以他是非常重视孩子音乐经验的积累,并且他的音乐形式都是什么?他的学习形式都是参与的体验式的音乐形式,那么当然了,那个奥尔夫他可能最大的缺陷,我们说音乐的学习当然是感觉到知觉的建立,他非常注重音乐感的培养,这个非常好,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中低段的时候,孩子需要丰富的音乐经验的建立。但是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个奥尔夫,往纵向的因为他的经验式的,那么纵向来说他的优势就没有柯达伊那么强,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为系统性,知识能力的建构最为系统性合理性的科学性的是柯达伊这一个教学体系,你可以看柯达伊的这一些书,你看他纵向形成的时候每一个阶段都是非常清楚孩子应该根据学生这个年龄特点他去要去完成什么,就是老师们完全可以去根据他的这一些要求逐步的去做,比如说第一个阶段“嗦咪”2个音乐的建立,他是幼儿园小朋友就进入的,“嗦咪”这两个音呢他就有相应的这两个教材去解决“嗦咪”这两个音列的一些实践,然后呢再扩,所以他的这一个知识性体系是非常非常完善的,那“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是最早,我们可以在奥尔夫以及柯达伊的教学体系里面都可以感觉到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影子,那么我觉得体态律动有什么好处?
真正的音乐我们看到就是原始人,非洲到现在他们对音乐的这种表达和表现是非常强烈的,当听到音乐的时候他会手舞足蹈,也就是实际上身体的反应对音乐的反应他是最为本能的,它是最为本能的一种反应,它是最直接的也是最为本能的一种反应,那所以说这三大体系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互补,然后再增加我们中国本土化的一些实践,再去做,所以我们强调身体的一个反应和即兴的律动,你看看器乐的演奏,我们规定像我们区里面一到二年级的孩子他要进行这个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和经验的建立,他要进行这样的一个合作和尝试,那么到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他必须要有一种小型乐器,到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独立的或者是与人合作一种小型乐器,那么就是他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他至少要有一种乐器他是可以伴随他的。
那么我们看音乐知识和技能,那么我们关注的是感知的技能,而不是概念化的技能,我们关注的是音乐感知的技能,比如说节奏感,刚才我们的课堂上大家可能也看到,包括刘老师的课堂对恒拍的感受,节拍的感受,恒拍感的建立,然后我们要求,你看我们说我们的第一首合唱歌曲教材里面是什么?《两只老虎》,那个时候我们才有这样的孩子这一种歌唱合作的意识,实际上你看在第一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孩子建立这样子合作的经验,但这一个合作是节奏的合作,两种合作意识一种是自我合作,比如说我脚在恒拍,手在拍着节奏,那我是不是也在进行着两个声部的合作意识?那么还有我跟别人的合作,我这一种节奏型,另一帮孩子另一种节奏型,那这样子也是进行一种合作,也就是在第一册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有充分的合作的经验和体验了。那么像那个上次有一首曲子《田野在召唤》林琼老师设计的我觉得非常好,你在感觉的时候孩子就知道规律的,就这么简单。
好,我们刚才有唱了几个T首?我们再来一次,内心你要数一数。几个地方?“2个地方”分别在哪个音的后面,你能感觉到吗?非常好!我们说当你这个歌谱出现的时候很多老师说就唱啊,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做这样的反应?他进行合作的时候孩子们对他在关注的是音乐对他的提升,实际上音乐本身是会给他暗示的,是让学生去感受到音乐,哪个地方出现“T首”,然后师生合作了之后,让学生充分的整体性的感受,学生对主旋律学生会唱的,然后你们感受一下,我们唱的主旋律,这有什么特点?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是一个声部?他这样的形成是2个声部,他同时关注到的,不会说我在合唱的时候我就关着耳朵,我就关注“哆嗦”机械性的,你可以唱出来,但是你忽视的是对上一个声部的关注,这样的形成他会慢慢的2个声部同时在他的身体里面,他同时能感受到,我现在这样子的体验了之后我分成2个声部,是不是很快?他就可以形成,是希望能够建立2个声部同时进行的一种感觉。所以很多老师说我干嘛这么去浪费时间呢?直接谱子出来不久完了吗?就唱着跟着谱子它可以做到,而且可能更节省时间,但是我们是希望其建立起听觉与视觉的契机,2个声部同时进行的一种感受,那么所以说这一个我们的现在目前教材都有这样子一个特点,我们感觉到4年级的时候,双声部歌曲是不是越来越多?一到四年级的时候是不是一个跳跃?然后很多老师感觉到到四年级的时候很辛苦啦,孩子们也很辛苦,然后音乐作品也越来越多,是不是?那个时候感觉到很难去进行,实际上我们说作为这个合唱作品他所具备的什么能力,老师们你们觉得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能力发展他不是说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下面什么东西都不做准备,我到四年级的时候我马上就一个飞跃,做不到的,也就是我下面要有逐步的阶梯去搭建起来,对吧?那怎么搭建呢?你看一年级他就进行了这样一个合作意识,不仅仅是跟别人合作,他自我的一个合作,协调他的身体的一个机能,身体的整个一个反应能力,就有这样的一个合作意识,比如说到第一首卡门的作品《两只老虎》实际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玩的很多了,那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可以通过视觉卡门的形式让学生来玩,他就很清楚的,实际上卡门的技术是什么?他是一种模仿,加器艺这两者,那么前面我们低段的时候就已经不断地在玩这样的形式,那到这一个阶段的时候水到渠成,是很轻松的。
那音感听力我们都说,我们孩子个唱不好,音准不好,音色不统一,问题在哪里?听觉上。你比如说在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你一味的唱你永远唱不好,那为什么他的声音不和谐?不协调?那是因为他的听觉判断能力不够敏锐,他感受不到他这里面他的声音是不够融合的,不够协调的,他感受不到他的音准跟别人是有差别的,那这些时候我们只有在他的听觉进行了之后,孩子才能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那实际上关于这一点刘志华老师和林琼老师他们两个班就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尝试,我觉得还是效果蛮好的,像当时在四年级的时候,这孩子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就是孩子们很难在他的这个声部合成的时候在各方面出现了瓶颈很难再往上去,然后当时呢我们就在想,肯定是要进行和声感,就是孩子对和声的感觉缺失,当他和声感的建立,和声敏锐了之后,实际上我觉得小学阶段,主属下属你非常敏锐了之后,对我们教材里面的这些合唱歌曲是非常帮助的,他可以根据主属下属他自己可以去调整,它可以找到相对的音,那第一次让学生去感觉和辨别,当然这不像我们一样,这个是主,这个是不是属。让孩子去找感觉,就好像是刚才的音成,我刚才看到一个孩子他的“发”的肢体是这样一个感觉,这很好的这代表“发”给他的感觉是“下”的感觉,“嗦瑞”是宽广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当然很多孩子还跟不上,不断地是需要去丰富他,你比如说是主,你在琴上弹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很多孩子说就是稳定的,听到这个音的时候我就想站稳,有些孩子的肢体他就往上提,有些倒的这样的感觉,那所以说在进行的就是和声感的。像刘志华老师一样的在钢琴的这一个里面,在他尾音的时候让他去辨别去寻找这个感觉,先找到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对他的身体的一种状态他先找到,然后再进行辨别,逐步的去加入,那加入他的对和声敏感了之后我发现很多的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当他对和声敏感了之后孩子们他的音色也会越来越靠拢,他会发现寻找,然后更加的融合,所以说当他的听觉敏锐了之后你的音准音色,整个也就上来了。所以我们关注的是音感的听力,听觉的发展。
那么节奏要素,你看一个学期你只要这四种节奏,这四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能够做出敏锐的一种反应和判断,四分八分这种节奏型,在这一个体验活动中有很多很丰富的一种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行进,去逐步的去建立起来,实际上孩子的创造能力是非常的强的,开头的时候我让四个孩子站在这里,然后呢到后面一个孩子他会发生变化,蹲下去,当蹲下去的时候他又会训练的休止符的那个反应,等等。通过活动的方式他很有乐趣的,在参与这一的一个,实际上是在训练他们的一个节奏的反应能力。比如说刚才刘志华老师进行的以及一些节奏型等,旋律要素就是要关注着三个音级等这样的一个进行。然后他对手势的一个反应非常敏锐,并且他这样三个音列要那个即兴的编排让小朋友唱,你还要选即兴的创造,包括身体的旋律的这些创造能力。
读与写,不要很多老师说新体系可能就是玩玩的,活动啊怎么样而忽视了我们的双基就是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当我们认真的去做的时候他的知识和技能绝对是比我们原先的课程标准里面的要求更高,我们在中央音乐学院,我们尝试着用他们的教材在进行实践,我就发现,他们对一年级的孩子他也就这几个音列,但是他们的音乐活动形式一年级第一册他玩,形成三个声部的玩,也就是他要进行三个声部的合作的,不管是节奏也好,音列也好,它可以进行三个声部这样的一个合作形式。然后他还专门有读和写,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组成的这个节奏谱,他就正儿八经他有这样的一个训练。那么还有在线上,看到一线谱,二线谱,同样的他这个五线谱的形成也是逐步的递近的。比如说第一个阶段他就“嗦咪”这两个阶段的时候就一条线,上面是“嗦”下面是“咪”,让他寻找相对的关系,相对的音高关系,然后呢再到“嗦咪啦”的时候两条线,然后逐步的增加,想在我前面的时候上的课《数鸭子》对吧,我用的是三条线,三线谱来进行的,我可以来进行。基本上每一节课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技艺,音乐技艺。他基本上每一节课,有时候是2个,有时候是3个这样的一个低段音乐技艺。他通过逐步的音乐添加的方式逐步删减的方式到最后全部形成技艺,就好像我上次的《数鸭子》,因为我最终希望的就是孩子们能背谱,只有他能背谱了他才能玩奥尔夫乐器,他才能够清楚这个主旋律怎么去敲击,那么在这个过程里面是先让学生进行一个音高的辨别,逐步的去增加,然后逐步的去删除,最后形成音乐的技艺,这样的一个过程。他最后才能够全部的起来,才有可能去参与你的这个音乐合作,那么这样子我每一册我都有这样的一个要求那么我就希望老师们能够非常清楚每一个阶段怎么为孩子负责任。所以我们区的老师可能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在想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一个意识,我们不能说就当下的40分钟,我们要要求你到六年级的时候你带的学生你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你心里要有数,那么要求你在这样的一个课题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形式应该是音乐的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学科的双基,一个是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然后是基础的音乐活动的经验的建立,这两点。那么同时这几点我们的学科素养就形成的,实际上当我们的两块,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和基础的音乐活动经验丰富了之后孩子的音乐技能绝对不会差,一旦他对音乐的反应非常敏锐了之后,反过来他会促使知识和技能更为稳固,实际上我感觉这两更多是是一种形式和载体,去推动这样的一个素养的形成,经验、品质和态度这是技能的形成,最终我们完成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际上我感觉到我们这几年在追寻的音乐教育之路,新体系音乐教育之路我觉得刚好就是跟现在的这一个学科素养形成我觉得是非常吻合的,我们在追求的也是这个以方向和目标,那么它具备哪一个特点?第一个我就不多说了,与学生掌握的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一个是他系统性那么是希望老师们逐步的去建构;不是说我这节课是我上的,那么我下一节课怎么去形成,在这一个阶段里面孩子们需要音乐营养师什么?他的经验怎么逐步的去建构,这一个老师肯定要清楚,以感性的音乐体验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以内心音乐连觉为重要的音乐能力;刚才在我们的这两节课例我们感受的比较多的是运动觉,也是被我们所忽视的,运动觉的这个发展,那么去调动和发展孩子们的内心的身体各个机能对你音乐的一个感受,有时候想想我们的孩子很可怜,你有没有感觉到你越是小的孩子他听到音乐的各种感受越为张扬你有没有感觉到?他的身体是很放松的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有点像老头子了,很麻木的感觉状态,有时候我感觉到非常非常的心寒,这不是我们音乐应该有的状态,所以唤起孩子内心对音乐的需求和渴望,这个是我们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音乐老师必须要去面对的,这样一个问题。你身体里面有没有音乐?你内心里面有没有这个需求?你有没有感受到音乐所带给你的一种状态?一种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更加多元化的去带领孩子们去参与体验合作音乐,所以说音乐的实践活动,就是作为最重要的教学途径,我想我们的音乐教学,我期望着我们的音乐教学孩子们离开我们的音乐课堂之后他长大了之后,他也有具备参与音乐的能力。他也去参与合作音乐这样的一种能力,我经常会想想我们中国什么时候也能够像匈牙利一样,他的整个的国民的歌唱素质非常高,他哪怕是开出租车或者怎么样的,他走在街头上就是一个合唱队,几个人在歌唱,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大家参与到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那才真正叫音乐属于每一个人。那才真正的叫音乐可以伴随他的一身,那当然了这一个过程非常非常遥远,可能需要我们一代人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也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出现像柯达伊这样的一个又是教育家又是演奏家,又具备作曲的能力,他的知识系统为什么能够这么清晰的建构?他的这一些给学生的这个作品,他全部他自己写的,所以他每一个阶段出来的东西他非常清晰的,不像我们的这一个教材,也就是我们的这一个教材,到下面一个教材很多老师更我说找不到关联,确实,因为我们的教材站在更多的是人文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站在科学的知识体系的这一点来思考问题,实际上这一路走过来我感觉到,我们在成长也在变化着,那么我们整个区域我们在做的就是新体系下的课例研究,那么从我们刚刚开始的技能方面的培养,到开始关注音乐的元素,到逐步的拓展到对音乐能力的发展,到现在我们队音乐素养形成的这样子一个系统性的思考,我觉得实际上我们就是基于新体系理念下的课例研修来进行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音乐素养形成更为清楚,然后更为均衡的发展。
好,最后呢就是,实际上我们还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说很多老师觉得我们在这样的课堂里面我们感觉到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急需我们音乐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你对这个音乐的自我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你内心是否有对这一种音乐素养的自我的表达的能力;第二呢是音乐情感体验系统性的建构,怎么去形成系统,当然了我是站在我们的区域的角度上去建构,但是我们也不一定,我也请专家来论证,看看是否科学和合理,但是我们也很希望能够让老师们在每一步能够走得更加清晰;第三呢音乐活动的有效性探索,然后是基于我们学生的音乐课堂范式的研究,怎么样的课堂才是基于我们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这样的一个课堂。我们应该要关注的这样的音乐课堂,我们是否能够提炼出一些关键词,或者是一些非常典型性的一些东西来,第五是基于学生素养形成的课堂评价的实践与探索,那这一个是我们的一个十一五的实验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非常高兴在这里认识大家,音乐教育之路我们更大家一起共同前行,我们觉得非常幸福。也希望大家有空的话可以更进一步的交流、探讨,好!谢谢大家!
作者:姚丽雅(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