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凯旸:体育教学评量的发展与趋势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28

  • 体育教学评量的发展与趋势——以学习为目的评量取向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我今天能来这个地方,一方面来学习,另一方面也来跟各位分享一下有关我在做教学评量这一方面上面的一些心得。事实上,这个议题其实跟各位很有关系,非常有关系。但是它一直不太被重视,那等一下我会跟各位说明一下为什么它跟各位很有关系。

    我在一个教学会议上写了一句话:做卑微的工作,树高傲的自尊。这是一个作家陈之藩先生他因为在美国的时候去看了一些美国的年轻人,他觉得说:哇,美国的年轻人他愿意放弃家里优渥的生活,然后到投入到社会去,然后就是去做一些很基本的工作:送报纸,或者是一些很简单的工作,然后去建立他对未来的一种生活的那种梦想。所以我一直觉得说这句话很符合今天来参加研习的各位,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你们都是为了教育性的工作,在做一些很基础的工作。你们从非常扎实的根基开始,尽管各位可能在这个教育的现场也待过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你们仍然愿意去做这样子的一个学习,令我也非常敬佩。那事实上各位当上老师之后,在座的都是老师,你会发现其实当学生真的幸福多了。有没有这个感觉?如果有时候看到学生那种反应或者说有时候都会觉得其实当我当上老师以后才发现原来当学生的幸福。所以这两天我也跟各位一样坐在台下,我也感受到了那种幸福感。

    好,我们今天要谈评价,首先什么是评价?其实事实上从昨天到今天所有的老师只要是讲座的课程都提到这个词。可是这个词如果你不注意的话,它一下就过了。可能在你的心中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那事实上如果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我来说的话:评价像学习的体温一样,它会去帮你度量,你到底在教学上面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我们先来看一下一般对评价的看法到底是什么,这是我大概问过很多可能是初任的教师或者是一些非专业的:到底评价是什么?他们说:评价,简单啊。就是上课最后会做的事情,通常是一个考试,反正最后就是要决定学生的分数。所以这个是对很多人来讲评价的想法,这个有错吗?我们没有说他错,但是我只能说评价他很大的成分,不只是这样子。那为什么说评价如果说这么重要的话,那为什么去谈评价的人非常的少。我用了苏轼的这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讲评价都不太一样,好像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这种感觉。那后来对评价好像有一点了解又不太了解,好像看那个庐山一样。跟各位说,事实上你的教学当中你就已经在做评价了。很多人是因为你已经在做但是没有人告诉你你已经在做评价,所以你不晓得它的重要性。有的是已经非常靠近了,但是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们今天呢就是要来把各位讲一下评价和教学的一个关联是什么。事实上各位如果这两天都在看了很多的优秀的老师在做教学的演示。我有时候都在想一个问题:你们到底看了什么东西?看了很欢乐的气氛呢,还是看学生很忙碌,还是看很多很精致的教具,到底你们都看了什么东西。其实看这种教学就想看变魔术一样,就是看那个一下子鸽子出来,一下子什么出来这样子。所以对你来讲你会觉得很兴奋,你会觉得好像有一点崇拜又有一点难度,但是如果今天换你来变变看,你会觉得这个好像又有一点难。其实我今天要说的是如果你了解一些评价的概念的话,你会知道……反正我会告诉你那个魔术是怎么变的,听完之后或许你还不能变魔术,但是你至少会知道那个魔术到底变什么,怎么变的。

    那我们来看下去,因为文章的部分,当初邀稿的时候,我以为要讲研究的部分,所以我那个文章是有一点研究取向的资料,基础资料的部分也已经写在那边了,所以你们看看就好。今天谈的更多的部分会是评量与教学的关系。我们先把一些我们会用到的词理清一下。因为可能两岸的用语有点不太一致,其实我们那边不讲评价,讲评量。所以我来这边以后。我听了两天的演讲我就把它做了一个修正,类似的词。首先,我要定义的是:测验,测量,评价。这三个词我把它稍微区分一下。首先呢,我们要讲的是测验,什么是测验,他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在那个地方。那在这个标准答案里面你去把你能够最大的反应反映出来,但是它的最后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我们常常说:像语文的考试,数学的考试那种,我们可以称它为一种测验,因为它通常背后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那测量呢,测量的话我们讲的是依赖一种工具,因为我相信这个工具有一个信度,有效度。比如说我量个身高,是用那个身高计,因为它有信度有效度,可信的,有效的。或者是量体重之类的,所以说:比如你们说的体质检测,到底算测验呢还是测量,在你们的想法里面?测验?测量?哪一种?基本上它的概念上比较接近的是测量,因为它依赖的是一种工具的信度效度,它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你只是在那个里面去做一些表现这样子。那么第三个,我们来讲评价。我们慢慢的把评价的概念拉长。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的三个概念,就是单元的最后面是一个考试给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搜集有关学生学习成就资料,用以判断其质量、重要性及下决定的过程。基本上评价本身他有一些功能性在里面,只是一直未被彰显,或者说一直没有被注意。这只是一个概念,我们会慢慢地把它讲解的更清楚一点。首先第一个出现的名词,可能在你们的师培的过程当中,你们大概也修过这个有关评价的课程。第一个我们谈的是终结性的评价,那什么是终结性的评价?就很像刚刚我们的第一个概念一样,当我有一个大单元,可能是两节课、三节课、四节课,就看你的大单元是多少,随着我的时间一直在进行,进行到最后出现的一个评价,那个部分我们通称为终结性的评价。

    那这个评价事实上在教育的现场大概做了什么事情,实际上这个事情是蛮吊诡的事情。通常在学校里面,它可能是在期末的时候,就几个老师被召集起来就说期末我们体育来考个什么试,它可能是一个篮球的一分钟投篮;或者是考个跑步的一百公尺;或者是考个单杠拉几下之类的事情,那这些体育老师听完之后就点点头就回去了,那在期末的时候就考了这些。以前台湾就是这么做过。做了这些事情之后,老师各自回去努力,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终结性的评价就被使用了。那我们来看一下,这种学习被理解成是所有部分的总和,比如说我们说这几天所有老师讲过的例子当中大概讲到篮球的例子,从运球,从传球,我听到最难的大概就是三步上篮了。那刚刚开会的时候我们就来考三步上篮,因为那是我们这学期篮球单元最难的一个动作了,所以我们就考它。那这个时候假设是什么?假设是如果你三步上篮做的好的话,你的前面应该都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在这个想法之下,反正我们就从里面抽一个最难的,抽出来之后,反正它在课程的第四节。你的课程都上到第四节了,你的前面三节应该都是OK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想法之下,你的课程的想法是所有的部分加起来就是总和,1111最后等于4,四个一加起来就等于四了。再来评价技术选择是一个是准化的动作或者是技术的测验,或者是规则的考试,有的还会加上规则的考试。第一天马老师有讲:考规则考试,他说什么?他说了一个什么词啊?我突然忘记了,是什么?是见鬼吗?还是什么?反正他类似讲了这个词。所以说这种情况之下,很可能就是这么使用,最后反正是要给分数,所以我们常看到期末的景象就像这样,一群人就开始考试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我们做评价的这个项目是教学上已经教过了,那已经算是很好的。有的考试的,就是拿来测验的这个项目往往还是你上课还没有教过的东西,就觉得跑个一百公尺也没什么问题嘛,就像刚刚余老师讲的:它可能就是体能的,纯粹就只是一个体能。其实在孙子兵法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不教而战,谓之杀。你今天一个士兵不教他打仗就把他送上战场去,基本上你就是要杀这个士兵。所以这个相反也是一样的,今天你的学生你没有教他,那你终结性评量的时候出现这样一个项目,基本上你也是叫他去送死而已。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对终结性的评量你可能基本上是一个概念要针对你的教育目标来执行。当我把终结性评量结束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几种做法:首先呢,你可能会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六十分,着我们一般称为标准参照,我们一般定一个标准,有这个标准之后,过了这个标准就叫过,通常这个标准不会定得很高,因为要顾及所有学生会定个中标或低标之类的,不会定在一个高标。这只是个举例,不一定就是六十分,比如说一个仰卧起坐一分钟可能是二十下这样一个数字,那你只要过了就通过。通常你使用的是这种标准参照的话,那你的目标大概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所以老师你如果希望大家都这样的话,可能要选一个标准的参照。第二种呢就是常模的参照,我就把这个班级所有的表现从最好的排到最差的,就拉一百个等分点出来。那这种常模的参照比较大的优点就是了解整体状况是什么,差异是什么。比如那天马老师举的例子,比如像体质检测在这边把最后的百分之五切下去,那个就叫差的;把最好的百分之十五切下去,那个叫做优秀的,那中间的这个就叫做良好,这样看的话良好的范围是非常大的。所以基本上这个体质检测鼓励性质还是蛮高的,所以从这个情况之下我大概就可以知道如果这个学生今天评出来的结果是百分之二十五,我当然就可以告诉他在这个班上你只赢过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在你的前面。这个部分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就是有所谓的比较这件事情。教育上可能不鼓励去比较这件事情,所以基本上如果用了常模的参照,大概会有一个整体的概况,会了解这个差异性来自于什么地方。再来呢,第三种呢……我干脆把这两种合起来:一方面用了常模,一方面有一个标准。不要把标准定那么低,前四分之一后四分之一把它拉开放一个区域。在教育上总是要鼓励学生,如果你掉到红色区域的话你现在可能是属于需要被急救的,要改善这个状况;如果在黄色区呢就可以了,再努力点你也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在绿色区域基本上就是属于标杆的,就说很好,大概可以成为班上的楷模。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对终结性的评价来做几个思考:第一个,你的评价到底是一个部分的还是整体的表现。其实这两天我也一直听到我们讲座的课程过程里面提到这件事情,你的这种评价,或者说你的教学面到底是片段的,是整个运动力的片段呢?还是全部的评价。你的测试只是测试投篮这件事情还是进行一个三对三的比赛,这个都是可以让老师可以思考的地方。第二个思考,你的评价是功能性的呢还是品质性的。这个等下我们会有更明确的例子,比如说只准进几颗,这个是功能性的;这个动作出去之后,看的是这个目标,是有一个结果性的,是属于一种功能性的评估。如果从品质来看的话,这个动作到底是成熟了没,我们等下会针对成熟的部分来进一步说一下。第三个思考是到底你的评价是最大的表现还是控制的表现。今天上了一天的足球,我们来比踢远呢,还是比踢进球门,踢到一个目标物里面;还是在所谓的动作表现上,那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如果你是属于踢远,这个我们看的是最大表现,你能多好就多好;可如果你是踢到一个定点的话,我们在运动上探讨问题是的控制的问题,因为这个目标它可能在不远的距离,但是在方向上可能需要做一个更精准的控制。再来,你的评价是动作的呢还是技术的呢?动作跟技术有差吗?我从学术上的定义来看,动作呢,我们知道肢端和关节肌肉组合起来的身体上的一个活动。可是如果一个运动在一个运动里面能达到某一种目的的话,它就会变成技术。比如说一个桌球拿了一个乒乓球的球拍,拿一颗球就开始对抢,对抢推球这个本身对我来讲只能算是一个动作不能算是一种技术。但是如果今天我已经到了球台上去了,因为某一种目的把球往那个地方打,就像一推球或者是攻球这个动作,我忘了某一个方向打的时候,他有一个运动上的目的性存在的时候就会变成是技术。所以说有关于动作和技术的部分呢我们来讲一个问题,跟刚刚余老师谈的问题非常的接近。这是一个有关动作发展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反映了很多理论的目标,这个理论在很多国家都是被采用的。在零到一岁的时候属于一个反射动作期,婴儿出生以后会有一些反射动作,那种动作是属于天生的,比如说典型的抓握的反应,婴儿出生的时候只要有东西递到他的手掌,他就会抓起来,他是一种反射的反应。渐渐的会进入到所谓的初始动作期,一到两岁小朋友通过动作去感受外在的世界,那个时候是他的认知开始发展的时候,他会去摸这个东西的形状,所以说你为什么看起来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到处拿东西,那是一种天性。接下来是最大的阶段:从两岁一直到十岁,这是所谓的基本动作发展期,他基本上是所有运动的功能性最基本的部分就是在这边发展,等下我们会解释一下什么叫基本动作。

    那随着动作的发展,如果发展得好的话会从初步基础到成熟以后会开始转换,其实刚刚余老师有提到课程转换的事情,事实上动作也是一样。你的基本动作呢会转换到特殊动作上去,这个特殊化动作特别指的是某些运动里面,你需要的特别的特殊形态。比如说带球上篮这件事情,他就是一种特殊化的动作。所以等特殊的动作上去之后其实你的运动范围会变小,所以说刚刚余老师为什么说不太赞成高中的时候还是那么多项目。除了现实,就是从教材上考量以外,他也符合一个动作的发展,动作从广泛的慢慢的集中,集中到某些特定的部分。那接下来,如果你顺利的度过了这一段以后,将会拥有一个终身的运动,或者是拥有一个比较休闲的运动,就是会往上面去,那同时你有可能会找到新的运动兴趣。那接下来是特别重要的部分,这个也是为什么会在小学有乐趣化的原因。基本动作分成这个四大类:稳定性的技能、非移动性的技能、移动性的技能、操作性的技能。所以如果你们在观课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是水平一水平二,你大概都能看到这些东西。事实上这四个技能里面,最重要的是稳定性的技能,是因为他是后面三种的基础。稳定性的技能分两种:第一种是静态的:主要的部分是重心的转移,重心从一个点转换到另外一个点,他就是一个所谓的静态的平衡,几乎是所有动作的基础。一个婴儿从爬爬爬,突然有一天坐起来了,坐在地上那个时候就已经在练习稳定性了,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发展好的话就维持九十度倒下去了,那个就是所谓的稳定性的技能。那稳定性的技能会从静态到动态,当然第一个移动当中要不要稳定?当然要啊!如果一个稳定性不好的学生,他在带球上篮一定会有问题,不是他的手脚有问题,是因为基本上他连稳定性的功能都没有。再来动态的稳定性有什么呢,除了那种比较特定的,比如旋转这个动作,他是一个动态的稳定性的一个技能。当我的身体进入空中之后,能不能维持一个相对应的位置,那个也是动态的稳定。所以基本上有分静态的稳定和动态的稳定。动态的稳定里面有轴心旋转,跟身体进入空中那一个动作。所以说稳定性的技能的话,一般都会在体操类的教材里面出现,很多体操类的教材在教这个东西。所以,特别是水平一的话很多是这种稳定性的,或者什么之类的就已经在发展这个稳定性了。第二种是非移动性的:什么叫非移动性的技能呢?这一类的技能主要是由关节和肌肉做屈伸或者是扭转这两大类。所以说像一些像武术这种运动的话,除了武术本身以外,主要在训练一些屈伸,像体操的话也是在训练一种屈伸,一种旋转,都是蛮重要的教材跟背后的功能。其实这个部分跟那天吴剑老师讲的神经对肌肉的支配都是相通的。这种所谓的稳定性非移动性一样再将神经,所以它背后是一个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三个大类是移动性技能:跑跳爬。只要这个技能能够让你产生移动的,都归在这类里面,所以很多水平一水平二的课堂里面会涉及这个。所以从教材来看这个时候都属于发展的阶段,所以基本上是比较游戏化的部分。移动性里面就需要非常多稳定性和非移动性的技能。最后一种就是操作性的,我们分两大类:一种是身体直接接触的:足球,我直接用脚去踢;丢,手拿着东西像那天高丽老师演示的投掷也是操作性的技能,那个也是操作性的,这是第一类身体直接接触的。第二类身体透过一个工具才接触的,比如说羽毛球,羽毛球拍;棒球,拿了一个球棒去打另外一个球,这一类就属于操作性的技能。你有这些概念之后呢,像投接踢运球都属于操作性技能,所以当我们在发展这些技能的时候大概会清楚这个是什么类别,所以之后再演示教学的时候不要只是被田径,什么运动项目迷惑了。能知道这个到底在锻炼的是什么,是移动性是操作性是稳定性。第一个会知道这个教材的背后要谈论的是什么。怎么样去发展这些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在水平一的时候都属于在发展时期,发展时期要提供一些有利的因子去辅助他,除了动作发展本身外要搭配一些因素。空间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学生会因为空间性的改变去诱发他的动作。第二种是时间性,空间和时间都是动作发展技能很必要的条件。时间和空间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也是设计教材上一个可以参考的。还有一个有利的因素是诱发的环境。特别在水平一二这种年纪比较小的身上,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候,用情境去诱导学生,让学生去想象自己是一只猴子,把动作展现出来。在这部分也有做过一个研究:在美国老师把一个气球绑在门上,结果学生发现天花板有气球,非常高兴的想去拍气球,突然发现这个投掷的动作被诱导出来了。所以在设计教材的时候有没有诱导的因素,会是一个辅助的方式。作为一个动作发展上面你应该会知道的,而且这些东西常常会在水平一水平二的教材中出现。那选择的项目,在最后进入到特殊技能的时候准备去衔接哪一个教材。像跳绳这个运动对时间性空间性都有蛮不错的训练。在种种情况之下我们称之为发展式的体育,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发展是年龄相关而非年龄相依的,一个小婴儿七坐八爬九站立,这是一个神经成熟论的观点。时间到了就成熟了,特别是在教低年级水平一水平二的学生,看他动作做起来好像和别的学生不太一样,体育老师不要想着明年就好了,他只是没有长大。千万不要这么想,因为只适合年龄相关,不是绝对的关系。到了大学会发现头球的动作和小学的没什么两样,这就是因为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发展好。第二个基础动作成熟了才能够转换,如果前面的基础动作没有成熟的话要进入到专项运动中去一定会困难重重。再者,动作之间有迁移的效果:如果从体育的专业背景出来的话就很容易理解这件事情。比如一个打乒乓球的拿到一个网球拍以后怎么看都像是大乒乓球的样子,因为动作都会有迁移的效果。其次乐趣是重要的因素:在这个阶段,要去诱发这些简单的动作,就要用很多的乐趣的因素在里面。基本上观课里面乐趣占了多数。怎么来评价动作技能,这里有5张图,如果从动作发展的最基础到成熟的话,请试着排列一下。一方面看一下各位对于动作发展的敏感度,动作表现的敏感度到底如何。上课的过程当中你可能就能看到这5种,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可以知道谁是动作发展还没有成熟的,或者说你的班级现在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这有时候就像刚刚提到的,我很难告诉你细节是什么,但是整体上看起来我就会知道。再给各位20秒。好,这是正确答案,答对了吗?可以看到最基础的动作双脚是不能分开的,只会用手往前。慢慢地知道手可以过肩膀后方,可以有引背的动作了,会转腰了。第三个会知道脚分开了会稳定一点,到之后可以知道他的身体可以用的更多一点,最后到这个完整的动作,可以甩这个手臂。当你有这个动作发展的概念的时候,在设计这个教材的时候就会知道,教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当成是课堂上的标准。也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就从最开始的这个动作开始做,因为这个动作事实上如果他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了那就不用再去试着做这个动作了,在做教材应到时候根本不用去做这个部分。这些都是所谓对动作发展的敏感,随着你的教学经验增加就会知道这个部分到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但是还是要强调一点:这个东西是年龄相依,只要没有发展完成。比如说这个年龄他只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的体育课就不太上了,接下来的体育课里面没有这个类型的话,到了大学还是这样子而已,所以我们看到大学生很多都是这个阶段。所以我们再把评价的功能在延伸多一点,其实评价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评价可以视为监督教育质量的工具,还可以带动教学的改变。评价不代表教学活动的结束,更不是教学历程的终点,更重要的是评价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回馈起积极作用。所以除了终结性的评价以外,评价可以在别的地方出现。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可能是一个体育课常会看到的场景,是整队老师在前面,这种情景是非常常见的。我们一般称为这个是命令式的教学。他有一个什么铁点呢?第一个:课前会决定所有教材的内容、目标、教材时间、动作的标准是什么、时序,时序就是每个活动要多久时间,5分钟10分钟那个叫时序、上课地点、资源安排器材。课中老师会做一些动作示范的说明,教学程序和资源解说、要求学习者立即反应作出正确的动作。课后,老师会给出评价和回馈。这个是我们最常看到的教学的历程。命令式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是刺激与反映间的联结,这种是行为学派的,那天也提到了巴甫洛夫的狗的摇铃,狗流口水那种。所以这种命令式的教学常常是刺激与反映间的连结,视觉上看的那种刺激,然后做出动作。教师做了所有的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做了所有的决定,所以设计的目标与活动并定统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表现都是用这个统一的标准。在学习者的角色,学生就是跟随教师指令动作要做出立即正确的反应。事实上这种命令形的教学常常出现在最后快结束的时候,所有评价的功能在命令式里面常常会被忽略掉,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这个评价的依据是老师制定的统一标准的话,评价的功能相对被压低了。命令是有好处的,不然不会那么多人用命令式。第一个有利于大团体教学,如果团体人数比较多的话用命令式比较好。第二个引出立即的反应。再来是简历正确表现标准并达到精准的监控。还有确保安全,有效使用时间。再来就是对过去知识、经验、标准和文化可藉此过程保留下来。这句话看起来有点难,举个例子来说明:你会不会觉得你现在的教学方式,如果是你以前上课时的方法,那么就在讲刚才说过的这件事情,很多方式会以命令式的方式保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今天要我去做一个教学演示,我可能百分之八十也会选择命令式的教学。看起来整齐、安全,有立即的反应,所以有它的好处在。所以大团体,安全考虑,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下,有一些新动作,初学者,有一些纪律性的时候,命令式都蛮适合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执行命令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事情:第一个老师不要从头到尾就只站在中间,如果我是上课的学生,用的是命令式,我从头到尾看老师都是远远的看着。有一天你特别走到他这边来的时候我相信那个学生的感受会很不一样。再来避免相同动作重复过度说明和练习,避免不清楚的命令下达,避免受少数人影响全班活动,因为像命令式是集体行动,所以当这个班上有差异落差超过一个程度的时候,在执行上会有一些困难。所以说短时间内要做出正确的模仿的话,命令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评价介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老师不要在队伍中间看,要在队伍中游走,要去对那些在动作上没有达到你的标准的去给他评价。我这边的评价跟回馈有很大的区别,就是一般讲的“give me five”击掌,或者说“好的”只能算是回馈,不能算是评价。在这种情况之下,强调的是评价的标准化的工具,像刚刚说的因为标准是老师订定的,是统一的一个标准。所以基本上这只是一种异中求同的评价,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会做一个相同的评价。所以说评价有一个更大的意义,比如说今天我上完课,然后我不是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吗,最后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通过我的标准了。那接下来我第一个会解释学生的学习表现,还有就是会不会是你的教学内容太过简单了,所以当评价实行的时候它不仅仅反映的是学生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你的教学和教材。如果今年上了课以后学生的反应是这样了之后,明年的这个学期如果再上这个教材的话,你可能要把教材难度提高一点,表示你的教材有可能有这个倾向。所以评价的实施应该要激发多元的学习,当然最后评价的这个部分会有一些给分的议题。给分是一个很麻烦的议题,等下如果有时间我们再来谈这个议题。一个具有教学效能的教师可能要具备什么?第一个精熟各种教学能努力,第二个要能够有效利用教学方法,第三个能够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第四个是一位很专业的决定着,最后具有令人满意的人格特质。

    我们来看看除了老师中心以外,有没有办法把一些学习的主体性还给学生,多一点拨给学生。我们来看一下学习主题与课程的思考,核心素养嘛,所谓的课程其实有三种,有不同层次的取向:很早期的课程,很多国家都一样,他是属于那种教材取向的,教材取向就是我定了一个东西,这个就是中心,所有的人都是围着这个定好的一个范本,一个文件之类的,运动的内容都帮你定好了。篮球要上什么,羽毛球要上什么,那个东西就叫做教材的取向,跟认识没有关系的,只跟教材有关。慢慢的会发展出所谓的能力取向。其实像核心素养也可以像核心能力,所以后来很多国家发现当课程与教材素为中心的时候,忽略了人,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生主体这件事情,后来说我们来改一下,变成了能力取向,后来慢慢的发现能力取向有某种缺陷,他今天有能力了可是他不愿意做,所以怎么办?就改成现在的素养取向。所以素养还表示你不但有能力还愿意去做。比如说法律的素养,手法的素养,什么叫手法的素养,按照教材的话就告诉你说红灯要停下来,绿灯要走,这个是课程的。能力的部分就是训练这个能力,测验看看你对这个东西有没有理解。发现理解了,也试做了,可是当你离开课堂就不愿意去做它,就表示他还不到那个素养。可如果到了素养取向的时候,除了你有这个认识有这个能力以外还愿意去做,就是所谓的素养。所以说健康的素养除了对健康有一定的理解之外,我还愿意在我的生活上去实践它,这种就叫做健康的素养。当我们在谈这种核心素养的时候,可能要理解下课程的核心到底要指的是什么。之后这个素养就是你要让学生愿意去做,课后去做,生活里面去做,才打到所谓的素养的一个目的。所以我认为说我认为生活化的体育,体育在生活里可以做是蛮符合素养的价值。

    当体育教学的典范慢慢的在转移的时候,这个是在课程标准里面有写的: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果课程标准里面都写了这句话了,怎么样在我们的教学里面可以体现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个没有单一的教学策略适用所有的教学目标,所以除了命令式的教学以外,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别的教学方式。第一个我提供的是练习式的教学,练习式的教学基本的假定是动作技能要改善是需要时间的,从一个动作的出现认知它要慢慢的去试做,慢慢的固定,最后才出现自动化的这种状况。所有的学习都需要时间,在这种情况之下,练习式会里面会有比较好的机会提供比较多的练习的学习内容,练习的时间去学习需要的内容。怎么说呢?课前我一样会做和命令式一样的事情,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适当的把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不要把所有的权利都揽在老师的身上,有些东西要下放给学生。学生有什么权利呢?它有选择活动练习方式的权利,比如说今天我刚刚说的投掷或者说跑这件事情往前跑,往侧跑在功能性上有些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在发展上也有些不太一样。如果我在课中的时候,练习的部分不用统一的而是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弱,针对那个方向先去练习它。那这个部分就把决定权交给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去观察去做回馈去做临时的这种评价,教师来做最后的总评。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会有更多的私下的练习时间,教师也可以提供更多私下的回馈和评价,还有就是会提供学习的一个新的情境,达到不同的目标设定,还有就是有效促进动作技巧的熟练。第一个就是练习时间多,因为有些动作已经会了。不能期待班上都是同一种水平,如果说班上的水平有落差的时候。比如在动作技能发展这个阶段,有些动作没有学过当然是不会的,可是有些基础的动作,像移动的技能,像一些操作性的技能,如果已经会了应该是给他不同水准,比如说三种水准,学生可以依照这三种水准去选择练习的方式。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事先的分析选择一些活动,设计一个任务卡或者是在台湾我们称为学习单,学习单这样的东西,去提供这些示范和说明给学生,学生依照这种方式来练习,来决定活动的任务和学习的速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会依照过去的经验对学生定成绩,所以同时评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水准。学习者会自己执行任务有更多的决定,促进身体和运动技巧的学习。老师会有多一点的回馈,师生这种社会化的接触就会多一点。所以当练习式开始的时候,因为每个人操作的方式不一样,老师跟学生会有更多的互动,这适合很多的年龄层,具备聆听和分析的能力,如果用于初学者的话需要稍微注意下。在这种练习式学习中有正确的任务卡(学习单)非常重要,很清楚的定义不同的水准,包含这个动作的一些诀窍,怎么去评价这个动作,有没有完成,把这些写在上面。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单正确而迅速的得到回馈,还有学习时间的分配是需要注意的事情。透过学习单可以帮助一些学习者记忆,但是一开始一定要让学生很注意的听你讲解,他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才会清楚,最后在学习单里面记录学习的进度。

    另外一个部分是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有没有听过档案评价?有一种评价是档案评价,它的意思,特别是语文很容易用这种评价,可能在每次的语文课里面会有作业会有学习单,然后老师把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和学习单收集起来的时候,用这个部分来佐证他整个学习的历程,在这个学习里面因为有学习单,你会知道他今天完成了哪些动作。如果在这过程当中,他透过自我评价的话也可以作为最后整体性的终结性评价的佐证。

    接下来是互惠式教学,互惠式学习就是除老师以外,把学生分成观察者和学习者,这连个角色随着时间可以互换。基本上和练习式也很接近,也有一张学习单,可是这张学习单不在学习者手上,在观察者的手上。一个人先练习,一个人看着你做,这个过程当中依照学习单给你回馈,这个部分评价就会转移到学生身上,一个老师对五十位学生,怎么给每位都评价?所以这个过程中把他分成两组,有二十五组,二十五个人可以同时给评价,评价不用担心乱给,因为是按照学习单给的建议。如果今天出现什么状况的时候,就是要给一个什么样的评价让他去改善。可以达到普遍的,同时的,多人的回馈,一个人被分配到回馈的时间会多很多。互惠式基本上就是透过刚刚我们说的分组的部分来进行,在回馈上最大的差别就是:马上就可以得到立即的回馈。如果说这些教学里面,回馈可以改变的话,只能说一个有效的教学应该具备很多的教学方法,这仅仅是是十一教学里面的两种而已,所以还有很多的教学方式是可以使用的。跟大家分享下体育教学光谱这种从老师命令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权利慢慢的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的主体性会越来越高。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教学的状态。如果你过去一直都用终结性评价的话,你会发现不怎么丰富,一旦到了评价时间来的时候就会变得单调而枯燥,和你的教学多样化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当你有心把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很有亮点的时候,一定要跟进评价,不能每次这么好的教案设计最后都是一个终结性评价。在这个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我们刚刚看到的练习式自我评价,互惠式就是相互评价。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个部分可以达到教学纲要的要求,同时也知道这个部分从老师的主体转到学生的身上。评价除了终结性评价之外,还有所谓的诊断性的评价和形成性的评价。如果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进行了评价,基本上就是诊断性评价,像医生一样诊断一下;所以如果今天要上一个投掷课以前,前面有一个游戏就是有这个动作,马上就当场可以有一个诊断性的评价,可能就会发现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本来预设的标准了,所以练习式部分可能就很有用。刚刚在热身的时候把做了什么动作的学生,一开始可能就要把他分到某个练习式的组去。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那就是属于一个形成性的评价。慢慢延伸评价的概念,评价是课堂上老师讲种种资料加以整合,提供给教师及学生做决定用的。这种就是评价,和所谓的回馈不太一样。评价是在一种能够持续的学习及成长的脉络下的多样化任务,在当中学生有机会展现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知识、技能、理解与应用。这边在谈的是学习,不是教学。为什么教学教学,不要只停留在教,一定有一定的程度上放到学上去,所以透过评价才会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形成性评价应该包含教学介入,以此来与终结性评价区隔。终结性评价就是做完了就结束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给的评价是他之后根据你的评价去改善去学习的,就成为形成性的评价。除非该讯息是用来做回馈或反映出正在进行的学习改变过程之用,否则就不能被视为是形成性评价。评价对学生有多么重要,一个班级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常态,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做终结性的评价,没有在过程当中做适当的调整的话,没有透过形成式的评价去了解改善的话,慢慢的后面最差的就会像哑铃式的前面一组后面一组,但是如果做得比较好的话就会慢慢的往比较好的目标去移动。

    最后我们讲一个部分:动态评价的取向。动态评价讲的是教学过程当中怎样体现回馈,而且这个回馈是能够用来改善他的动作的。所以在这个部分就是称为协助式的评价,是一种促进学习的一种评价。动态理论基本上是Vygotsky的鹰架理论,都知道鹰架理论吧,盖房子的时候要用到鹰架理论,鹰架总是要比房子高一点点,那个就是老师的功能。所以在这个鹰架里,在动态评价的内涵上,动态评价是相当于终结式评价那种做完就结束的感觉。动态评价特别是指互动的过程,而且透过过程来促进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跟学生互动这件事情上。只有多做这件事情才不会一直在教,而学生不一定在学。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质:除了健康开朗外,还不会是一个神话的人。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一定是很能够用语言和学生沟通的人,透过很多的评价来试探学习者的能力和学习潜能,用这样的讯息回馈给他,让他作为学习的参考。所以动态性评价的取向就是评价——教学——再评价——再教学。如果在练习式里面,评价可能是来自学习单,自己去评;如果实在互惠式里面,把权力放给伙伴,让伙伴去评价。基本上只要在终结性评价之前,一直在做这两个诊断行程基本上就符合动态性的目标。动态性评价事实上的困难点:第一,老师忙于完成课程进度;太过注重教案规划的流程有没有完成会失去很多和学生互动的机会。所以建议各位老师教材丰富归丰富,不要太多,场景不要变幻的太多,时间真的有限。

    除了完成课堂进度以外,要适当介入去评价。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也很难介入去动态的评价。还有就是教学之间缺乏细致的互动:语言上的,透过语言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所有的教材,虽然大部分都是在老师的脑中完成的。教材的规划,循序渐进。可是你的想法不能够来自于你自己,一定要来了解学生的想法是什么,依照这个想法编辑教材才是更可靠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来看一个前滚翻的动作,学生有可能会翻出这三种前滚翻,要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如果从功能性来看已经翻过去了,OK了结束了下一位。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如果在这个部分我觉得他的平衡稳定性比较差。差别是什么,一翻身体就是打开的,可能是腹部的肌肉没有力量,腹肌无法维持,所以如果改善腹肌的力量可能就完成这个动作了,比起二十次三十次是有差异的。评价后来转好到一种实境的评价,受到很多模式的启发,现在很多评价也都走到了实境的评价去。不要因为学生不会什么技能而不能进行比赛,而是因为学生会什么技能所以提供什么样的比赛。所以才会有理解是球类的教学,教学未与运动比赛情景结合,学习动机不高。大部分的比赛都是在课最后的五分钟,老师说最后的五分钟我们来比赛!哔——下课了。学生每次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五分钟,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技能进步幅度有限,缺乏成就感,上课运球传球,就是这样。再来怎么样让一些素质不一样的人去有一些展现的机会,怎么样让他在毕业之后依然热爱运动。这是在国外推行的理解式球类教学,这个教学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它从比赛开始上课一开始就开始比赛了,学生很喜欢。但是通常比赛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在比赛的过程中去领会比赛,去觉知战术,去做决定,练习是后来的事,先比赛再回来练习技能,最后重新回到比赛去。所以会看到比赛这个情境一直在出现,所以理解式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推得不错,所以这个是在实境式教学里蛮有趣的部分,因为这种教学的出现,评价会进入到实境的评价,为了配合这种实境的评价产生了真实的评价,对评价真是的情景当中学生到底有没有能够表现出来,这种评价会在比赛当中进行。因为有比赛的过程,会有战术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决定会怎么做,全部人都会很热衷的在参与,因为他们有小组,我会提供每次比赛的结果资讯给他们,他们会看对手的情况去做决定会重新去讨论战术,怎么样来应付下一个对手。这种会让学习的气氛很好,而且你会发现那种下课愿意留下来运动的人,观念会很多。

    最后这个结语:评价的改变不能单独被执行,除非你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并且建议给一段适应的时间,在班上的学生与教师建立起一种氛围之后。对乳品家应该要有长远的观念,评价绝非只是利用终结性评价打一个成绩为手段,而是看见执行教育的责任。最后用这个来鼓励大家:乐在其中,我们大家都会走的更远。

     

    作者:罗凯旸(台湾中山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运动与健康教育组专任助理教授)

     

  • 【上一篇】余立峰:学校体育需要软着落(一) 【下一篇】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的担当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