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世玚:艺术理论运用与美感教育实务探究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28

  • 艺术理论运用与美感教育实务探究
     

    我们首先来看一张图,左边一张图,右边一张图。不管这图是谁画的,是怎么画的,材料是什么,用你的直觉喜欢哪一张。想要选左边这张?惟妙惟肖,画得真棒,对不对?左边这张属于比较写实的,右边这张图的写实程度会觉得好像变形过。这时候我们不禁要想一想,我们在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常常是以左边这张图当作基准。如果你们班上的同学无师自通,可以画出左边这张图,就会说:“哇!太天才了!送比赛。”那这些同学在班上就很容易被注视。左边这张图在画家十四岁时画出来的,十四岁,他就可以画出这样的作品。左边的这张图有红润的脸颊,纯真的眼神。眼神最难画,有时候眼神一画出来,看起来不像少女对不对,恶狠狠的眼神。可是她的眼神是放空的感觉,脸颊吹弹可破,皮肤非常白皙,坐姿非常自然,不娇柔造作,肢体上非常放松。衣服的皱褶表现出布料的质感,它的纹路肌理还有上色的层次,身上所披的好似毛巾,又好像披肩的白布。有着明暗层次,色阶非常自然,再看着她赤裸的双脚,还有强烈的深色背景造成的强烈的对比。我们都会这样子和学生分析。现在看右边这张图,你看得出他是一个人吗?他确实是一个变形过的人,把原本具象的东西慢慢抽离之后变成了几何的形状、几何的造型。我们看到它把女体的胸部变成了两颗立体的球体,双手交叠,又好似放在扶手上面,而身躯中间似乎被掏空的感觉。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张图:右边是毕加索1932年画的《坐红色扶椅的女子》,当时他和他的老婆有一点摩擦,反倒与情人比较好,可是在作品中又不能表现跟情人卿卿我我缠缠绵绵,所以就通过画面把那种挣扎、热情,又好像被掏空的情绪表现出来。旁人看也许不是很懂,可是他的内心表达了宣泄感情的这个层面。左边这张图也是毕加索画的,这张图是他十四岁时所画,这张图名叫《赤足的少女》。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画家可以画出如此写实的作品,同时间他经过了成长、进化、内化、消化,变成了立体派的大师。欣赏完这两张图,老师们先反思一下:有时候班上有些同学的绘画作品有可能是有潜力的,右边属于比较抽象的作品,所谓的抽象是抽离了具象的东西。举个例子,从一个圆变成一张脸,这个过程是慢慢地具象化,而中间的我们俗称半抽象,也就是黑跟白之间的灰色地带。学生在创作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没有办法一下子画得这么写实。这张图应该很多人看过,牛变成几何简单的线条,这当中的渐变过程,慢慢演变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化。艺术家在做这些转化时,必须要把对象物变得精简。写实的东西慢慢抽离之后,留下的是很纯粹的美感。从最左边开始编号,到底哪一张图才是好的作品呢?都是好的作品。我们常常在讲:抽象、具象、写实、写意。尤其在做水墨画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笔到意不到或意到笔不到。这个是属于写意的,我们现场有很多水墨的大师,写意的很高的境界是,你的墨并没有真的沾到,前面的毛尖扫过去了,只留出绯白,要有很扎实的功底。但是我们不禁想到:抽象、具象、写实、写意。这些我们对美术的原始的,一些很深沉的刻板印象。抽象美学教育的层面很广,我们该如何聚焦呢?

    今天我先帮大家整理复习一下,讲抽象美学,很多人也很了解。首先抽象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叫做冷抽象,冷抽象顾名思义就是很冷静,当你很冷静的时候画出来的作品一定是十分工整、缜密,经过思考的,很理性的。著名的代表就是冷抽象的大师——蒙德里安,蒙德里安是一位荷兰的画家,他的有生之年画得很多,卖出去的很少。但是后世流传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模仿他的作品,并且运用在我们的建筑物、包包、手机壳、窗帘、地毯,如果你去比较现代一点的家私,有时候会变成家具里面的纹路、花纹、几何线条、方形。红黄蓝三原色,利用无彩色白灰黑当中的白跟黑,做了最高的对比,以及三原色非常强烈的色彩做了切割。另外稍微后期的抽象派还有瓦萨雷利,他把2D变成3D,二维变成三维,那这个3D的作品看起来是平面的,可是在仔细看之后会发现它在暗示对象的立体感,这个东西仿佛是在立体的空间,平面的纸上立体的空间出现了。这是瓦萨雷利,当然代表人物非常多。冷抽象讲完了,接下来是热抽象。现在我们稍微奔放了一点,著名的代表是康丁斯基。康丁斯基是俄罗斯人,有此一说:在寒冷的地方,大部分人都是冷调的,调性比较冷。可是这位艺术家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热情,表现在画作上了。所以会发现在他的作品充满了大量的混色技巧,而且他并没有所谓的边界和工整的笔法。当然不同的艺术家会有很多的面向,例如这位艺术家,右下角这张你会看到他就比较冷、硬,左边这张就比较热情、活泼。同一个艺术家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还有一位也很厉害,杰克森·波洛克,善于泼洒技巧。这位艺术家在美国在做泼洒技巧的时候,有些人看不懂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是他的一张画算是价值连城了。这个时候让我们不禁想到:哎呀,艺术家随便泼洒一下,大家都会啊。他先想到了,再做这样的事就是模仿。我曾经给学生做过这个,有人说你给学生做波洛克的泼洒技巧是为了满足他们什么呢?为了宣泄他们的情绪吗?一直泼洒,油漆桶打个洞在一直滴,这是为了什么呢?有时候我们给他一点点艺术形式的转变,转变之后,他会知道原来还有这种可能。可是它在滴洒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去包装你的课程,所谓包装,就要重新设计。如果只是给学生一块大毯子,大家就泼洒,那我们怎么样也不能变成第二个波洛克。因为他已经成名了,我们只是模仿,但是我们可以借用他的技巧,所以我们就用了很多图像,剪影的方式,黑色的底纸,然后用白色的颜料进行泼洒。可是这些黑色的底纸剪出来的有时候是雪人,有时候是麋鹿,可以放在圣诞节,很有趣;可以放在教室布置,做小一点的可以放在窗户上;它们上面用的泼洒技巧,小朋友学了,回去就可以和爸爸妈妈或者跟其它老师说:我会用杰克森·波洛克的做法,用泼洒技巧,但我做出来的是我最喜欢的雪人、雪花、雪橇等礼物。

    其实我们的人脑分成两大块,一派比较缜密一点,一派比较放松。左脑和右脑,这到底跟我们的绘画有什么关系。左脑发达的人是比较理性的,右脑发达的人比较感性。左脑发达的人常常把东西记在记事簿里面,右脑的人会告诉你一句话:这么简单,买生日蛋糕嘛,礼拜三,最后他就忘记了。结果就随便在路边买个饼,热腾腾的也很好,感性层面进来了。理性的人就会说蛋糕都已经订好了却没有去拿,浪费钱。你会发现左脑发达的人,他的数理会很强。右脑发达的人,文学、音乐、美术创作会比较好。左脑发达的人会坐得很挺直,右脑发达的人喜欢慵懒,喜欢躺着看书。小朋友也有感性和理性,我们该如何去发掘或者引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老师平常都用笔记本上课,里面的每一个教具每一个上课流程都十分缜密,这是件好事。所以我的学生也要跟我一样,每个人都要做到这一点,可是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绘画也是,老师画图绝对不会突出轮廓线之外。你为什么画出去,重画!小朋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长大了以后就会说从小老师就说我不会画画。如果你是一位很奔放的老师,泼、洒,结果看到小朋友很规矩地那边涂色,一格一格,没有艺术性,重画!小朋友又受打击。有些小朋友是感性的,为什么要让他做理性的事情?如何发现孩子的个别差异,启发抽象与具象的多元智能?

    首先,我们美感教育的多元的面向会同时发展学生的三个面向:认知、情意、技能。认知是你对这堂课了解多少,技能是你能不能达到这样子的标准、操作技巧。情意部分呢,如果认知和技能都可以达到,结果情意不好:老师,我都会啦,我知道梵高是割哪只耳朵,他是怎么自杀的。梵高的画,我能画到跟他一模一样。可是情意不好,无聊,你没有办法让他在这堂课很舒服,感觉到激动,或是愉悦,或是热情,那这堂课也不见得是一个很好的课程。在台湾课间评量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六个指标,除了认知、情意、技能之外,还有探索、表现。审美与理解,理解之后能不能知道什么是美的事物。时间跟运用,能不能运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所以我们说学生分视觉型跟触觉型,视觉型的人看到什么就会把它描绘下来,甚至捻塑出来。触觉型的人比较重视的是感性层面。所以抽象、具象、感性、理性,也是分成两个部分,我们会发现左半边常常是老师习惯要求的,小朋友画得具不具象啊,是不是看过的东西就会画下来,是不是能够很理性的分析。我们常常用左半边在规范学生,而忽略了他画的图不是具象没有关系,他是抽象的、是触觉型的、是感性的。上过我的课就知道,我把欧普艺术的课程带到国小阶段,三年级已经懂得运用美的原则的反复原理,一直重复,反复多了就会变成一种美感,这就是我刚刚所说的冷抽象。你就要设计别的课程,不能整个学期整个学年全部画这个。那那些喜欢奔放的同学就很痛苦,我这边只是举几个例子。当然形式也会有很多种,老师要自己去整理出这套艺术当中的原理原则,才能够教导小朋友如何去学习应用。同一堂课在我班上的同学,左边的人画的是反复的棋盘格,而且是变形过了,里面有棱形的黑色跟棱形的白色;那右边的就属于像隧道一样进去的,由小变大,是属于渐层渐变。你会发现当学生有了经验,他可以进行具象的创作,可以把抽象的元素拉起来,当成武器来进行他的创作。所以你设计出来的课程并不是只有一种课程,我们会慢慢发现小朋友本来的面向就不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触觉型的,我故意不用雕塑作品,因为触觉型的很感性,有时候会用拍,打,刮,产生肌理。我就同样都用平面作品让在座老师判断一下。这个触觉型的作品,右边的用了大量的蜡笔跟摩擦,使用摩擦技巧。如果这类型的同学用那个欧普艺术,他慢慢地填色,会不会发疯?会崩溃:老师,我画不下去!所以就要再设计一个别的课堂,让他可以去涂抹的课程,让他享受绘画的乐趣,认知情意技能的情意,不要永远都在训练他的技能。左边的这张图是对称画,同时用两只手一起画,训练他们左脑和右脑的平衡。画这么缜密的,需要对称技巧的东西,他却用了触觉型的方式去涂色。在有效度的框架之下,要让他无限自由。在这个框架下面还有框架,还要再限制他,画出来会非常死板,创作出来的东西都一样。在我的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很开心,因为没有对错,老师不会骂他,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原理、原则跟限制。同样一节课,有人画心花怒放,有人画生气。同样的课程为什么不能让他画喜怒哀乐、害羞、害怕等不同的情绪呢?这些都是可以设计的,这个部分以教学目标为分类:认知、情意、技能;以课程目标来分类:探索与表现、审美与理解、实践与运用;以艺术形式分类:抽象、具象;以表现性向分类:视觉型、触觉型;以情绪样态分类:理性、感性。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教学案例分享,有一个课程叫做剪传统、贴现代。如果再见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这是抽象还是具象?抽象。它没有暗示出一朵花,也没有暗示出一间房子,或者是有人牵着狗在散步,所以它是几何图形,属于美的原则当中的对称。剪纸,很简单,国小二年级就会剪了。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依照年龄的高低剪纸的精细度就会越来越高。但是我要讲一件事情:老师常常会在课间教给学生某某同学剪得窗花真好。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他剪得很细致,然后他就拔尖,得到全班的掌声。那些剪不好的只会越剪越差,因为他会觉得我再怎么剪都没有他的手巧。怎么突破这些限制呢?这是我剪的,很丑,学生都剪得比我好。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是说示范,不要是他没办法做到的。有时候老师示范的东西是大山大水,或者说非常困难,学生会觉得无法达到老师的境界,然后就放弃今天这堂课了。所以这个时候要告诉学生的是有舍才有得,把自己的作品拆解,解构之后才能重组,随意学生解构之后再重组当然会很漂亮,而且他自己会去选材,会去选颜色。像左边和右边这两张图上面的两个小男孩,调皮得无法无天,但是非常喜欢上我的美术课,因为他可以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挥,所以两位同学拼出来的绝对不是只看刀工,刀工并不好,但是排列非常好。另外两张也是三年级的作品,一样配色大胆、鲜艳、彩度浓烈,对称图形排列得很均匀,整张图看起来层次也就是构图很均匀。这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刀工非常细致,但是我们对她有别的要求。你会发现她比较不敢破坏自己的作品,因为她觉得我剪得很完美,为什么要破坏。但是这堂课我评量的是构图,而不是单独一个。我们在抽象里面讲到的不只是单独一个,还讲到整体的构图。这两位得到很高分数的同学,因为他们把色纸翻面了,露出白色,这是很素雅的。右边那种还有暗示一点山,太阳升起的样子,但是它也是抽象构成,要把它解读成具象的也可以。左边纯粹的黑跟白强烈的对比,对称图形之下还能看到些许的刀工,他把色彩元素抽离了,纯粹的形状的美感出现了。他们色纸重新排列之后,你会发现原本表现不佳的同学,好像在这堂课得到了一些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原本他会剪破,但现在是让他剪破,四分五裂反倒漂亮了。同一班所有同学的作品,会发现从形状、刀工、解构、重组、构图,到色彩的选择,同一个班级,每件作品都不尽相同。单位形的复制,同样的色纸我们可以剪剪剪,把它剪成方形,可以拼贴出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形状,还可以加亮感进去。但是为什么要剪而不买现成的色纸包,因为每块有不同,才会有变化。如果拿自制的来贴,就是像马赛克砖一样,属于工艺工匠,所以有时候会把方形对半剪成三角形,做出来的亮感就很强。扎实的程度就出现了:有海洋,有鱼儿跳出来。这个就更厉害了,它的写实功力随着单位形的复制慢慢的增加。还可以怎么改,棋盘格加剪影图腾。先把白纸剪出你要的造型,之后在用棋盘格的方式深浅深浅或者对比色去贴,贴完之后在衬上别的纸张,造型就出来了,跟刚刚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同样是色纸,它的玩法就不同。单位形的复制,剪好之后再剪一次再贴,每一张都不一样。奇幻树就是要小朋友去创作具象的东西,可是它有抽象美感,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说:你可以想象阿凡达在外星球上面的植物这么漂亮,如果你设计出来,也许以后是好莱坞的设计大师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想法。你看,树上有长出喷火怪,右边有一个嘴巴喷火,把树烤成了红色;又长出一条蛇,三角形的;食人花,可是它有螳螂的造型;树弯弯曲曲,不再是直挺挺的,张开大嘴,洒出喷雾,好像油彩般的线条泼撒出去,但是他是用剪刀盲剪的,拼贴,所以每张作品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成就小朋友的作品当中,会用到很多类似这种技巧。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最后的五分钟要跟大家报告,因为等一下我有一堂示范课,这堂示范课我会讲抽象美学。可是抽象美学到底要怎么教,其实是有一个课堂,这个课堂是我在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的一个课程,跟他们做研究,叫做魔幻童话森林。魔幻童话森林就是从抽象美学去进行,抽象美学的东西当你启发之后,像刚刚画的图都是最简单的,但是有创造力:几何的造型,缤纷的色彩,他学到的是混色技巧,学到的是重叠技巧,学到的是油水分离,这些开始慢慢地变具象之后……左下角是巨石扶梯,巨石扶梯是什么?是我讲的一个故事,我在故事当中引导他进入一个奇幻世界之后,有的巨石扶梯是螺旋形的,有的已经有写实功力的,画出阶梯的形状;有些是俯看的;有些是侧视的。巨石扶梯融入了他平常的旧经验,可能有电玩的意向:哇,会飘,七彩的。绘画写实了,他不妨加了人上去,你会说画得真棒。有些他就是用很灰暗的颜色,你也要给与他鼓励并且观察他的情绪样态,他在课堂上是否欢喜,是不是接受这个课。这个是彩虹,滔天海啸,不同的海啸被拟人化,张牙舞爪,加上抽象元素之后的写实图形会变成设计作品,例如说T-SHIRT,他们每个都是设计师,他把之前的旧经验带进去,每一个都不一样,同一堂课。还有乞丐装、工具服在身上,都是孩子的创意,还有发光的。溜冰鞋的冰刀,会滑。前面还有武器,一定是喜欢科幻片的小男生。底下会喷火,会飞起来,鞋子也有百变的造型。我会教同学美的十大原则,融入在我们的课堂当中。我也会教色彩学,也会融入到课堂当中。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是正向思维引导。所以在我的课堂当中学生学抽象,但是也慢慢地去表现具象的东西。孩子钟爱的单元,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你的课程设计是在一直地变化调整。

        我们必须要尊重孩子个别差异,发挥特质,因材施教,你才会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抽象具象如果都能并存,你的课堂绝对会十分精彩。
     

    作者:张世玚(台湾台北市胡适国小,台北市艺术与人文辅导团辅导员)

  • 【上一篇】吴望如:从集体创作到空间美感的营造 【下一篇】宗跃风: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中教与学方式的思考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