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力加:核心素养时期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二)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01-05

  • 核心素养时期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二)
     

    下面转向造型表现的教学,第三个问题,老师要明白所有学生都是为了满足本体欲望而生长的生命体,大家看到阿玚老师他们教学为什么好,他真正关注学生,他关注了学生的欲望,这个欲望就是他愿意生长,他有不同的情感欲望和共同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很多年前我有一个论点要实施经历美术教育,其实就对应了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育,比如说,我昨天来以前,他们正在和我讨论,这次核心素养,教育部的这个美誉文件,哪几句话是当时我给部里提的。我提出来,经历思维发展生发的过程,经历逐步理解的过程,经历探寻意义的过程,经历深化认识的过程,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经历心境升华的过程,美术课上必须要达到六个经历,达不到六个经历,孩子们不可能像习大大所说的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沁在学生的骨子里。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自由,现实生活世界的人是自由意志展现的自身的舞台。由于人的本质上是自由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富有不可推诿的责任,担当就成为教育之后,人需要形成的秩序,因此,我们的美术课程应该成为孩子们心智启蒙的养育场所,让它自由生长。所以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教学需要发生美术学习,就是发生学习,我们的教学也叫发生教学。在儿童美术教学的领域,无论校内外,所有的美术老师谈到自己教学的时候都在标榜和论证自己是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因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发生教学。我们要找理论,最早的就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尹少淳先生的观点叫作教学要走心,这是他最近的论文当中写的叫教学要走心,走心的学习或者是走心的教学就是发生学习或者发生教学。我们再看,这是我去广东的一堂课,版画课。大多数的公开课,一般课堂让学生走心可能是一个太难和难以达成的课堂学习的效度,那么造型表现类的主题,如果学生能够这样完成作业,肯定是好课。欣赏评述类的主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状态激发了,也是优质课。那么设计应用类的主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发生奇思妙想的想法的时候是有意思的课堂。综合探索类的课程目前的现状比较惨淡,没有在学校课程当中有比较好的亮点,这是中国目前教学的问题。因此,关于教学问题就是说,在儿童的美术学习活动当中,实施知识传递的教学,我们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的课堂状态显示为静态的、旁观的、实体主义的美术学科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如果完全按照这个状态教学,我们老师就要反思,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这样单一的接受美术学科知识,因为建国以来66年的学校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是双基目标,00年后是三维目标,15年之后我们进入核心素养时期,这个育人目标也是广东省的两节课,大家看到我们的欣赏课都会这样上,都会用大题板都会用学习单,老这样行吗?我们就要考虑进入核心素养时期后老师要想办法改了,虽然这几节课当时都是我点评的,老师都能这样做,其实全国各地的老师都会了,但是进入核心素养时期我认为远远不够。我们要改,就是说进入课改之后的15年来,我们都知道一个理论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下,它的状态就是师生动态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生主体主义的,它不是教师主体的,因此如何发生学习,也就是兴发学习的教学叫礼乐教学。在儿童的美术学习当中,对美术教师而言,教学的首要责任不是讲解美术学科知识,传递具体的美术表现技能,而是激发小孩子愿意乐意参与美术学习的意向、意志和志趣,这是一堂好课的第一点,关注学生,一定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学的关键。

    大家注意看,我春节前期放出五个手里存了十几年的浙江师范大学著名教师的课,我编了五个核心素养时期教学的短视频,真是上得好,无论在福建省上还是在四川省上,确确实实让四川老师是一片钦佩无比。那是真的是为学生,而且立刻就契合当地棉竹年画展开,而不是他原来文本当中的,因此这样的课堂,他才能改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发生学习的办法是什么?就是美术老师需要探究兴发教学的技艺,也就是美术教师要追求和实践课堂教学发生的效应,就是如何开发出自己有特色的发生学习这样的核心方法,你用什么办法调动学生,而不是这节课能不能评一等奖。把我这两天帮助老师备课的案例给大家看,这是北大附小的老师另外一节课,人美版教材,“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他问我怎么上,我把我上课的从苗族带来的最好的图给他,然后大家看到的这个圆圈,在我的PPT当中民间老百姓怎样解析立体的花型,展开之后的图形而不是普通老师这种图形,帮他提炼纹样,他才会往下走学生,基层老师是不会的。第二个老师我都不知道是哪个省的,这个老师说:李老师我认识你你可能不认识我,我给你发两堂课,我要参加比赛了,你帮我选哪个好。人教版上,“花地毯”,我告诉他怎么上。正好昨天晚上,他上完之后发给我视频了,但是他肯定没达到我的效果。他作业问题是什么,学生对如何构成的表现语言没有把握;第二,教师本身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没有对美术语言系统有着基本认识;第三,教师对构成作业展示的设计缺乏理解和基本认识。因此我们就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发生学习的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教师能够引发小孩子们对美术文化有兴趣的自学;第二,我们的教师与之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发孩子们对美术文化有主题的自学;第三,能够引发我们的小孩子们对美术文化有主见的自学。达到三个层面才能落实核心素养,为何?大家看,前两天我在宁波参加工作室教学活动,这个年轻的老师在浙江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课程当中,他就上了这个课,“一根

    线的魅力”。这次课让我眼前一亮,这个老师一年之后的变化之大,空前绝有,让我真吃惊。走进考尔德以后,他确实是为了学生改动,如何认识考尔德这个造型,进行他整个的教学改革。改革的环节当中他引发了学生有兴趣的这种自学,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意愿、意趣和意志,孩子们喜欢。因为我听这个课的时候,我就和最边上那组学生交流说老师教得难不难,他说看着挺容易,其实有点难,我说你能不能把你的问题直接提给这个老师,他说我不敢提。这种课堂现状我是随时把握的,因为这是一个名师工作室的课,也不是比赛的课,我就和学生去讨论,他对这个教学主题的认识,学生的作业包括后面这个环节,疏密疏密疏密密,这些环节都是他一年之后他搞的学科融合,这就是核心素养时期的一个倡导的学科综合性,不是原来的艺术课程,而是学科综合性。他这个学科综合性用的什么引起学生对他求知的热情?全体学生起立,一起用一段音乐去做律动,把这个节奏型和卡尔德的这个节奏感全部打响,真是个亮点,真正的亮点。他把音乐的这个节奏型和美术作品形式感的疏密关系达到了我们尹老师给大家推荐的那部书里艺术与视知觉当中最核心的观点,叫做意志同构。音乐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志,意志同构在这个课堂当中就实现了,后面他一步一步地分解,帮助学生去了解、分辨这个作品,为什么他不喜欢这类作品,为什么这类作品要好于这类作品。在到最后的时候,如果老师要产生新发的效应,最好自己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这种激发学生的魅力和技艺,你不能简单地去抱怨我们的小孩子怠慢了、厌倦了、冷漠了,也不能简单地去指责我们的小孩子厌学或者逃学或者分步骤地离开美术学习,因为如果我们的小学生出现了对美术文化的冷漠、观望、厌学和逃学的情态,他其实就是对某位美术老师自身缺乏兴发教学技艺的一种及时的回馈。这位老师课的优点就是最后在用两幅冷热抽象来对应考尔德他是从哪个流派来的,一下把流派都教了,确确实实精彩,而且他在浙江师范大学教的时候,最后的展示是一般的。我就说一位美术教师,在儿童美术教学中有没有兴发课堂教学的技艺是考量小孩子有没有美术学习真正发生的评价指标,这位老师如果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孩子们奄奄一息的话,美术老师就不能指责你的学生对你无礼。但是这个课堂不是,他自己做了一个考尔德作品作为道具,这个作品最后孩子们挂上去的每一个评价书,无论是黄色的、红色的、蓝色的、心形的、树叶形的评价书评价的纸片,都是这个作品当中的一个元素,又复原了考尔德作品,所以这堂课我是很激动的,我说今年428号我把它再拿到浙江师范大学上一次。现行的浙江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和教育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我让他们再去听这节课,一年之后让他再回炉再上一遍,让他再改,再关注学生。因此,我就说儿童美术学习当中的礼,我们叫礼乐学习,就是礼仪规范,秩序感和各种知识。广义的礼就是知识,因此,属于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安静、耐力、意志力是否会逐渐地积淀、积累、养成。美术表现当中的规则性,比如说版画表现当中的规则、规律、程序化操作,你是否有耐心、是否细致、是否规范化。美术学科当中的对比、节奏、协调、韵律、关系、色彩,都属于礼,一般美术老师不懂这个,这是礼乐、这是核心,所以说他当时这堂教学,有点精彩,因为契合了核心素养时期教学一节仅仅40分钟课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另一个同学也写了一篇论文,就是对他20154月份的这堂课的一个评价,这是当时的评价表。这个论文现在正在盲审,我截图给大家看,其实我研究这个课也研究了一年多,这是当时他的课堂学生。这个课堂,学生美术学习的状态和学习参与度的分析,我们不管老师,就管学生,学生如何学,这就是核心素养时期。不管学生如何学,光管老师没用,有些老师教了半天,学生不学,所以说这篇论文就是研究这个东西,美术学习当中礼乐的乐是什么?欢乐的“乐”,也就是说对知识的把握水平源自乐,当然也包含音乐和各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那种心理、意向,意志的背景。广义的“乐”就是小孩子从小学习做事情所应该有的前奏和背景,所谓的前奏就是说美术课让他成为很喜欢的一门课,而且美术课程应该是他打开走向语文课学习、数学课学习、英语课学系的一个桥梁,核心课程,这就是孔子称道兴于师,立于礼,成于乐。其实美术课程的内涵就是这个东西,我们核心素养就是这个东西,礼乐的养成是一个孩子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基础磨练。我们要磨练他,慢慢地锻炼他,从这个观点来看,如果依据西方教育理论,卢梭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要使学生、教育者、美术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要学什么,而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则设法使他了解这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愿望的办法,这就是研究性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尹老师提出来的走心的学习。卢梭百年前不就说了吗?这就是西方理论,中国理论就是礼乐文化,就是孔子的,这就是埃米尔的核心观念。因此我们再看这节课,教材变成这样了,我们怎么办,今天我们陈老师谈到教材问题了,这是浙江版教材。卢梭又说了,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一切所有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卢梭说的非常伟大,非常契合儿童心理,但是假如我们老师遇到了像浙美版这个教材就有问题了。这节课是浙江版的教材叫田园风光,这节课第四个版面当中出现了这两张图,这两张图是什么呢?一张指向不明,涉及到构图学和简单透视,我觉得不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因为在田园风光这样一张图像当中,让二年级学生了解透视这是不对的,即便讲构图学,我认为也不合适,为什么?这是教材编的问题,什么问题?教材这样编老师怎么办?我给大家提个思路,这是当时的课,这是这位老师做的所有的教具,所有的板书都是喷出来,线条美、构图美、色彩美、平视、俯视、近大远小,但是他的作业是什么?是用油画棒画色彩,这不就是两张皮吗?到底这节课怎么上?我觉得还不如就研究颜色,不要去研究所谓的平视和俯视。其实教材编写的这种思路是混乱思路,老师按照教材去上课的时候就上不出来,最后这节课就很麻烦了。我说要回到原点,也就是说现在学校教育的改进需要回到小孩子,而不是回到美术学科知识,也不是美术表现的具体技能,而是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意愿、意志和志向。我昨天就来了这张图,我说此主题如果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的话,可否改为大自然的调色盘,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对,如果我在帮这个老师去备课的时候,我就会把这节课彻底推翻浙江这版教材的原有思路,这是一个思路。第二个思路,我们研究美术文化问题了文化是一个大东西。生活习惯就是文化,每个人的生活背景都是文化。儿童自由涂抹中的线条,他的色彩、他主题表达种类形态是小孩子的美术文化,田园风光当中他的主题本身就是一种美术文化。小孩子留在纸上的任何线条痕迹、色彩痕迹或者纸材料表现出来触觉感、痕迹,都是小孩子的美术语言,这些表现语言构成的方式叫原理,同时也叫美术文化。我们老师就有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比如说绘画、包括美术,它是人类自我表达活动和创造的活动,儿童一开始的那个涂鸦,就是一种美术文化,是创造性的。如何能够不被美术老师所谓的教而意志,那是我们儿童美术教学领域当中的永恒的研究课题,面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我们的研究将永远持续。为什么说如何引导儿童群体在美术教师所给予的美术教学主题当中,持久保持有兴趣的自学状态,是他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键因素?大家就看为什么这帮孩子没法画出来,原因是,第一,被成人先入为主的这种教授的画面形式所抑制,孩子们不能忘我地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他内在的、潜在的美术感觉经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唤起。第二,心理障碍似的本因,就是小孩子没有办法自己画,自己自由表现,画不出,自己画之后的后果,只能是低水平的复制成人教授过的东西。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小孩子始终没有办法体会自由表达的喜悦,随着年龄增长,由于没办法画出有创作型的作品,就容易变成不喜欢美术学习的孩子,这叫远离美术的孩子。因此我就提倡对美术文化进行有主题的自学,这个主题就是说小孩子要成为参与者、成为代理人、成为当事人,关键在于美术老师要如何引发他的兴趣。参与者的心理是什么心理,美国人杜威把它叫做关心和兴趣。那么我们如何关心孩子?课堂作业结果,其实是左右小孩子美术学习兴趣的持续性,这就回到张敏仓老师的这节课,经过改之后,他的民间剪纸课上成一个单元。我亲自给吕圣中先生打电话,把吕圣中先生全部的装置艺术的表达——小红人和二小娃娃。什么叫二小娃娃,他是第二小学的,把这个小红人图像提炼,这个胜利的符号变成二小娃娃。就在不久前,他把这几个班的全体学生拉着用百家衣,那些每个孩子不要了的衣服摆成一个人物造型,这个造型当时是非常震撼的。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全部主动参与和创作,他就不再是库淑兰那样一贯东西,他的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有没有和美术文化融为一体。他变成这样的活动的时候,为什么小孩子能够这样表现,就是因为他主动创造,他不是临摹的,他的美术语言是孩子创造的。每个小孩子把自己不穿的衣服在这里摆造型样式,这个样相他们非常兴奋。这个大场面,中国中小学美术的主编就让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孩子们写得太好了我真为这些孩子感动,孩子说我真想让它停在童年,这是美术课程给我们孩子留下的心灵的冲击。习主席在西安说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沁在孩子的骨子里,这就是沁,就是美术文化蕴在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教学活动是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承,不是灌知识。教师用美术教育的激情唤起了学生们对民间美术文化情和美内涵的切身感受,引导他们在创造活动的时候生发出由衷的认同情感,孩子们艺术表现的作品虽然是很稚嫩的形态,但是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和美感的情趣,在赋予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体验当中保护了这些孩子原生的原发性,传承了民族文化,所以让民间美术的情和美嵌入孩子们的心灵之中,这是我这篇论文当中的其中一段。

    张老师带着他的工作室连续就去了陕北的若干地方去采访,这个符号就成为他们学校的符号,成为整个校园文化的符号。这个老师这种课就是孩子们有主题的自学,就是美术学习的兴趣,他的情感意志的心理实际上是和有主题自学相关的,孩子们主动探究了,他就有内涵了,有热情的自学,有这样的学习状态了。因此一旦小孩子有了这样的东西,他就对美术表现的亲身体验、亲身摸索,就能从美术的表现技法当中的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就能在纷繁复杂的美术学科知识点当中寻找到这次美术表现的学科知识的脉络,这就是做中学、这就是主题学习,这就是整体学习的效应。知识学习的原始性质是什么,其实在任何领域当中、任何学科,都是自学,就是做中学。传统的教学论把学习区分为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而且一般的认为技能学习简单、知识学习复杂,实际上技能比知识更接近小孩子能力生发的本源,或者说技能学习是所有知识学习的原始状态。那么技能学习,小孩子摆动作这种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实际摆动作也是个技能,是原始形态。美术学习,美术教师要从以往所谓的知识技能的重视转到核心素养的重视,我们现阶段就是学以待用的状态,要以用代学的状态,这个以用代学也就是美术学科怎样育人的系统工程。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回到造型,刚才是行为艺术,大家看到这边这张图,我们镜像一下,我的右边,你们的左边。江苏的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画了这样的图,愁死他了。他问我怎么画,我说你不用教,我给他看这边这张图,这是十几年前内蒙古一个老师的这张图,他说这张画歪歪扭扭,学生不愿意,我说不行,他不理解。当美术老师不明白知识和思想的关系的时候,他的教学解决不了,比如我说,你写生的时候不用让学生用铅笔,他不了解,我说美术不是画什么,美术是思维方法,写生不是以准确作为孩子作业评价标准,但当这个老师不了解的时候,他认为他没有教,我说实际上线描教学是不用教的,大多数的线描教学越教越糟,特别是面对50人的这种平行班的时候,更不要教。所以说这就有问题了,就是技能学习隐藏了这个规则,典型的就是我们魏书江特级教师在杭州曾经上的这个课,叫做流水作画,他并没有教。尹老师这篇文章出来的时候,魏书江老师就想到了这节课,这节课他前两天又在西安上了一遍。他为什么要这样上,这就诠释了很重要的文化,从这个角度讲为什么不可教,就是说儿童的美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不可言传性、不可传授性,不可教性。为什么要保护,为什么要产生默契,这里边就有天性,比如说这么好的版画从来没教,一刀都没有教,孩子就会这样,棒极了。这是我前两天很生气的一件事,小羊和老羊的故事,孩子们剪得多好,剪纸协会会长却说它烂乎乎的,粗糙,把它扔掉,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我很着急,这么精彩的作品,后来我又逼着这个老师,包括教研员刘志勇重新再上。尹老师的博士——黄露老师为什么带学生做这个,这就是新的方式成象,他不是现实生活,就是陌生感,我说我2000年就做过了这个主题。教学失误在哪里,就是我们老师自以为是地将美术学科知识清晰地整理出来,力图把这个清晰的脉络给孩子,其实是有问题的,比如杭州的老师,看着很好的作业,但是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就是缺乏美术的语言话语方式来说话的能力。你看我替他要备的材料,大家看每片叶子都是我单独拍的,这所有的叶子当中这个步骤其实你都能处理,我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尹老师和我写的,“有主题的自学”,前面都是尹老师的话:情感态度要放第一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放第二位,知识技能放第三位,所有东西都有它的图形器物、地域文化的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都有这个,图形符号和象征意义放第二位,审美品质和趣味放第三位。关键是这个要点,所有的美术活动都是替代性材料。给大家先公布一下,比如说我们今天中午创意,下次“千课万人”上午抽课下午接着上,立刻抽材料,就看你会不会用替代性工具和材料相应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因为任何的美术作品呈现都不可能是原来艺术家的原本状态的东西,都是替代性的,因此你的工具什么是替代性的,你的材料、方法、过程、思维方法的建立。在这个情况下,尹老师和我写了最后这些:如何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教学;如何确定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提出适合的作业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怎样选择替代性的材料和方法帮助他完成作业;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和结果;提出教学设计,要提出不同的教案而不是一个教案、若干个教案;最后再收藏。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要以为老外好,这是我们金伟明老师刚从美国看到的最新的教材,我昨天晚上立刻让我在美国的学生发来了。其实美国教材确实精美,每本都那么厚,它的教师用书这么厚,学科性极强,全部都是以感知、以创造联系,先欣赏、感知,然后创造,和我们课标是一样的。美术学习方法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欣赏,一种方式是表现,美国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你不要以为它都好,其实它后边的就是替代性材料就不行。下面给大家看一个最有主见的,艺术家告诉美术教师们应该怎样教学,他是告诉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怎样画画,其实就是我说的应该怎样教学。我领着同学们看我们浙派名师班的小学和初中的名师们在现场画画,这就是我们如何教学。大家注意看,我唠叨了一个很多年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们校外的儿童美术教育长期以来花费了最多的时间,下了最大的气力,教了最不应该教的美术学科知识。为什么?大家看,著名油画家宋永进老师画这个,他为什么画这个?这是什么?给你看原型,艺术家是如何建构作品的,艺术家的思维方法是什么,我们都没教,我们应该以何种视角对待当下的生活,艺术思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的作品是什么。大家注意看,第一张图,是这个女生,宋老师为什么只画半个人,这就是我们美术教学的核心。第二张图,这个女生,他为什么又画半个人?第三个图,是这个女生,他为什么这样,他就是教学。宋老师就说李教授你太超前了,你把所有的都给老师教了。但是在座的所有名师都不知道,都不明白宋老师画画实际上就是教学,我们就应该教这个,教美术的思维。宋老师就这样画画,他永远这样画画,你在他的微信当中你会看到大量他的画,所以说这就是思维方法,为什么艺术能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后一个案例,就是我曾经给某些老师看过的,也是我教过的一个同学的案例,他为什么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时候,他就能直接用水彩画意象性思维。前两天我去宁波碰见菊萍姐姐,我说菊萍啊,1993年那台晚会美术设计是我,2000年这台晚会也是我设计的。京剧与儿童,孩子们就是这个小女孩,他们都在现场,看完京剧马上就画,凭记忆画。他的小时候的儿童画,现在还在我们国家高中的美术教材当中,人教版的高中教材当中绘画模块就用的他的,他小时候十岁是这样画,这是我最著名的案例。这个案例已经讲了若干年,要永远讲下去,我们教育部的诸位专家说这是比美国做得更好的案例就是他画的沙尘暴,。他上大学之后的写生,他现在在美国给法拉利公司设计的设计图,他九岁跟着我上南京时我让他默写的图,他自己在美国和南京中山陵的图装在一块儿,他九几年发到少儿美术上的作品和如今的中山陵图如出一幅,他14年用Ipad发给我说Ipad产生了一个新笔,马上买了一个寄给我,让我也画。98年在中央台《美术星空》最后的特写,就是以他的特写作为结束,他的这篇作文作为我们中国美术教育最核心的一篇作文《伟大的联系》:抽象起来的玩具盒——美术,在人们眼中是相隔万里的东西。他15年在北京担任美国这家最著名的设计公司的驻北京办事处,98年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会的时候他随便画的一幅写生,他在美国最著名的ASGG这个公司。我们上海外滩潘石屹夫人的项目就是他设计的,最近长沙最著名的这个项目也是他设计的。他前两天就把他年底的速写本作业发给我,包括昨天晚上发给我美国这个作品图。

    实际上人的核心成长要靠这个,这才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学习,就是说有主见地自学、具体能力的形成、思维方法的落实体现在个人内在的视觉思维方法和艺术感觉的初步养成,需要在美术欣赏教学强大力量的支撑下才能逐渐地激发和积累孩子们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建构起具有独特视角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实现美术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宋永进教授给我们的所有的名师说,你们都没有独特的眼光,你如何去教学生呢?谢谢大家!

     

    作者: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上一篇】朱敬东:说说链式美术教育 【下一篇】李力加:核心素养时期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一)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