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晓勤:古代文学教学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7-13

  •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老师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艺术氛围和情感天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家的精神境界,领悟优秀作家作品的人格精神和艺术魅力。因此,近现代史上的古代文学教学名家在讲授课时无不感情充沛,注重体会作家的情感,与古人心迹遥通。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庚教授在讲唐代诗歌时,总是“那样的声情并茂,神采飞扬,简直和盛唐诗人的少年精神融为一体了”,他在课堂上所崇扬的唐诗中的“少年精神”,不仅在当时激荡着一批批年轻学子的心,甚至还鼓舞着他们一生“奋发图强,高歌猛进”。再如,我的老师陈贻焮教授在讲论古典诗文时,“对于他所观照的古人,有时是一种拈花微笑式的会心妙悟,有时则是一种百代相照、切肤关心的震撼”,这种随性情所遇、灌注感情的授课方式,不仅使学生完全进入作家的情感世界,也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得到了升华。

    “古代文学教学”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是必须对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文史知识进行讲解和传授。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近现代古代文学教学名家大多采用了现场手绘图形、利用现成挂图、展示实物、参观博物馆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千载之下也能一睹祖国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成果。抗战时期,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讲授《古代神话与传说》时,把自己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把相当繁琐的考证,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游国恩先生在讲授《诗经》、《楚辞》课时,不仅在黑板上画出有关的花草树木的图形、古代的居室图、车马图,还常常在课堂上取出事先准备好的考古发掘报告、美术刊物、文物画册,使那些原先很抽象的、不容易了解的古代动植物、器物服饰,变为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事物,使学生宛如置身于古代社会,更为真切地理解作品

    所以,我们要继承前辈名师所开创的言传身教、以情感人、寓教于乐的优秀教学传统,以满腔的热忱、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手段,重视对作品感情美、艺术美的分析,用自己充满感情的声音、雅洁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古典艺术天地。因为对经典文学作品精到的艺术欣赏、动人的情感分析、深刻的思想阐释,是任何先进科技、媒体手段也代替不了的,永远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灵魂所在。只有将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的诗意分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把课讲得更加文情并茂、有声有色,才能引导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同学们流连于迷人的古代文学宫殿,陶醉于经典艺术美、传统文化美之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作者:杜晓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一篇】孙建锋:行走在教学“微革命”的路上 【下一篇】薛丽芬:以学为本 探寻源头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