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建锋:行走在教学“微革命”的路上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7-13

  • 行走在教学“微革命”的路上

    教学“微革命”,意味着师者在力及的范围内,做出教学行为的改良。

    镜头一:刈除标准答案

    一次公开教学《草船借箭》,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填空——草船( )箭。学生无一例外地填上“借”字。我相机与其对话:“可以借你的笔用吗?用完后就还你。在借之前,我先征得你的……?”“同意”。“又告诉你归还的……?”“时间”。“浏览课文,想想诸葛亮是‘借’箭吗?”“显然不是,因为诸葛亮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告诉还箭的日期。”“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是‘偷’箭、是‘骗’箭、是‘诈’箭”。“请撕碎‘借’箭的标准答案!”学生纷纷碎尸标准答案于垃圾箱内。

    镜头二:对话“a”的四声

    教育国际化,东西方教育要平等对话。而西方教学却在单向度输入,我们的教学何以输出?某次海培团,我们的一位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教美国一年级孩子读“a”的四声。首先,他双臂平展读第一声;接着,他右腿弓步右手斜向上读第二声;随后,他双手上举成V型读第三声;最后,他把双手向下一放读第四声。每做一次每读一声美国孩子都乐不可支。用心进行肢体语言对话,使得汉语拼音教学走进了金发碧眼孩子的心里。

    镜头三:常设心里法庭

    某次作文公开教学,播放一段关乎人生的沙画视频后,我让学生直抒胸臆。46只小手纸上翻飞,15分钟后,收获了46篇个性迥异的习作。其中一个孩子写道:“1+1=31,分别代表一个翩翩的美少男和一个妙龄的美少女。天之作和,他们走进了同一屋檐下,生下了一个宝宝,诞生了三口之家。……”课后,有老师问为何不教写作方法?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三岁的小女孩伊迪斯告诉妈妈: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母亲吃惊地问怎么认识的?女儿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母亲立即一张状纸把薇拉小姐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伊迪斯的想象力,因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月亮、足球与鸟蛋等等。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O之后,便没有了这种想象力。结果是母亲胜诉。所谓的“写作方法”是否会束缚孩子自由表达?教学中,我的心里常设一个审判法庭,时刻警惕“伊迪斯母亲的状告”。

    教学“微革命”,意味着一种担待与行动,意味着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口教室开始行动。哪怕从下课不拖堂、考试不排名、教研不说假话的温情改变开始,都已行走在了教学“微革命”的路上!

     

    作者:孙建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著名特级教师)

  • 【上一篇】夏家发:语文,可以与儿童和好 【下一篇】杜晓勤:古代文学教学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