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加:观钟璧如老师《画在说话》一课的回顾与思考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里,选择克里姆特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作为欣赏主题,40分钟里面对一件作品,采用引导学生群体分层次展开图像判断、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再延伸到探究整个作品意义的主体性教学,大陆的美术教师们还不曾有过。
观钟璧如老师《画在说话》一课的回顾与思考
璧如老师此主题教学让我震惊。作为由我推荐到本次“千课万人”活动中来上课的台湾省台北市小学美术教师,比较多的了解她,是在今年7月的国际美术教育会议上。在与日本学者等对话交流中,在与其他台湾省美术教师的对话中,我感受到璧如老师在美术教学研究方面的追求,于是决定推荐她在本次活动中进行示范教学。但是,选择以此作品主题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还真令我意想不到。
欣赏伊始,璧如老师呈现作品的局部图像,作为学生们的视觉判断对象,反复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作品图像里看到了什么,究竟表现了什么?是母女、还是母子?作品表达了何种主题意义?这一直是课堂上璧如老师与孩子们讨论的问题焦点。
在启发孩子们将事先由家中带到课堂上的家庭照片呈现出来的时候,目的是关联小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进一步探究作品提供视觉思维的基础。
当璧如老师把作品局部提炼出的黑白造型结构画稿发给同学们,请他们猜测作品的“第三个人”究竟是谁时,教学的探究进入到高潮。此刻,我把提前搜索出的作品图像全貌给在场的若干美术教师看,作为观摩的近千名美术教师当时都纷纷议论,作品欣赏的难度太大了,是否用该给中学生。观钟璧如老师《画在说话》一课的回顾与思考
谁也没有想到,当璧如老师真的将作品图像全貌(第三个人裸体图像)完全呈现时,孩子们的视觉接受是那样的顺畅,没有任何躁动与叫声,也证明了本课教学方式的契合程度是相当好的。全场美术教师更没有想到的是,当孩子们的回答与作品主题几乎吻合时,热烈的掌声响起,为了孩子们的精彩!为了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作品而鼓掌与赞叹!
国家课标组核心成员、贵州省美术教研员兰岗老师对钟璧如老师本主题教学的高度评价,证明了“当美术教师由生命的意义之高度与学生们共同探究问题的时候,孩子们所释放与表现出的能力是惊人的!”这样的课堂学习结果应该是艺术的力量!
在璧如老师的教学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2005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会,当时台北中山女子高中傅斌晖老师执教小学美术课《卡罗》,课标组长尹少淳先生安排我和上海师大胡之凡教授两个人共同点评,那时,傅斌晖老师带来的“卡罗”这一主题,就令大陆的美术教师相当震惊,大家都没有看过这样的欣赏教学。自他上课之后,把课件拷贝给我,全国的美术教师才开始了解卡罗,也才有大陆美术教师参照傅斌晖老师的课件,进行自己的教学演绎。
本次活动里,璧如老师的教学主题所探究的生命意义之深刻性,所选择的作品图像样态的尺度之大,都是空前的。正如她在课后教学设计的自我解读中所讲,即便在台湾省的小学执教本主题,也是要承担相当责任的。何况,在本次千名美术教师参加的全国性大活动里,这一主题教学的成功,深刻诠释了艺术本质。
教学选择的思考:
课后第一时间,我走到璧如老师身边与她握手,祝贺她的教学相当成功!她之后的微信里说:“很感动也很高兴“千课万人”有李教授,他如此犀利、正直又充满推动育人教育理想,让我们能真正的展现对艺术教育的思考与理想,摆脱作品成果导向的教学思考,让艺术教育回到教育,也让我们享受师生互动中的思辨与喜悦。这样的教与学,会感动,也让我们的教学能源源不绝注入活水,鼓励老师,继续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璧如老师的欣赏教学过程,并没有引导学生们分析作品的形式要素、学科知识要素等,而始终将欣赏的重点放在对作品表现了什么?二人、或三个人的意义本身,这样的欣赏教学以往我们的美术教师们不曾有。当作品的深刻象征意义、浓烈的情感及主题内容成为欣赏活动的主要目标取向时,欣赏教学所起到的育人效度自然就加大。这应该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
需要反思的问题:
1.大陆的美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中,一般都避免上美术欣赏课,多习惯造型表现类课,即便是上美术欣赏课,也特别是喜欢以某种表现活动替代学生探究作品图像时的对话、讨论和研究性问题的再提出。璧如老师所说的“摆脱作品成果导向的教学思考”,正是我在10多年当中提倡的、但大多数美术教师却难以摆脱的。
2.难道说,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有了作品(作业),就是教学有效吗?就是课堂结果良好吗?难道说,学生按照教师某个学科要求,作业里表现出所谓的美术要素、形式感,就是达成教学目标吗?上述作品成果导向的教学是育人的教学吗?也可以说,这类教学究竟有没有或者能否达成育人的结果呢?
3.为何大陆美术教师群体尚没有形成培育学生(小孩子们)审美素养的教学氛围呢?难道说审美的思维判断在图像识读基础上的发展比较难以测量(难以评价),不如评价小孩子美术作业来得快,美术教师就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作业成果方面吗?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薄弱是这样的原因造成的吗?
教学主题的思考:
1.历史以来著名艺术家的经典美术作品中,可否选择出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作品,按照一幅作品深度欣赏学习的方式(璧如老师本次教学这样),形成一个系列的教学探究。这样的美术教学研究能否有美术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呢?例如,深圳马琳老师及其团队,可否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推出新的教学成果。
2.对中国美术历史上的经典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美术欣赏教学研究,这是一个严峻的教学研究任务,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方向。例如,徐渭,作为中国美术历史上人生坎坷的画家(文人),他的作品及作品意义、作品与画家之间的关系、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哪位美术教师能否探究出有深度的美术欣赏教学呢?就如同本次活动里璧如老师这样的主题欣赏课堂,期待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