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建设有两大困难:一是教科书难编;二是教师难适应。笔者是一位初中科学教师,曾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科学》教材的编写,通过三年对六册科学教材的实施,感受到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初中科学教师遇到的主要困难有:综合知识的缺乏,对整个科学领域、体系的把握以及对非专业实验动手能力的缺乏等几个方面。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校科学组通过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收获了一些上好科学课的体会。
立足校本研修,打造合格教师
针对单科专业毕业的教师缺乏综合知识的困难,我校每个年级均安排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专业教师组成科学教学组,组内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交流,不分老少,放下架子,大家互为徒弟,互为师傅。根据教材内容,某一专业教师主题备课并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统领,其他非专业教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三年来,每一位科学教师共听非专业课程平均400余节,被听专业课程平均100余节,开放的课堂,开放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使我们的科学教师不断成长起来。
以“做科学”为突破口,提升教师素养
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不仅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获得直接感受和丰富体验的“认识活动”,即实践、探究、体验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如果说科学教师对知识体系的建立通过三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突破,那么新课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动手做,来自于实践、探究、体验的能力培养。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科学教师缺少非专业的实验操作技能,驾驭实验能力以及改进、创新实验的能力,这就使得许多时候科学课变成了教师讲实验、多媒体放实验、软件画实验,影响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我校以“动手做”为突破口,努力培养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对书本上要求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以专业教师为主,全体备课组共同设计,修改实验方案,大家在实验室里一起做一遍,专业教师上课时,其他教师再去听一遍,思考如何教的问题,掌握操作技能,分析成败原因,对较难成功的实验大家一起进行改进、创新。三年来,科学教研组对书本上出现的实验共改进20余个,做到了科学实验100%开出率。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在节假日,教师不能光让学生做书面作业,而要安排学生和教师共同动手做家庭小实验,备课组教师共同选定实验的内容,实验器材可以是家庭自备,也可以从实验室借用,要求拍摄实验全过程,放假结束,开展班级内同学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实验活动,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活动,通过对学生动手做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备课组教师通过共同探究,加强了交流、合作,使每一位教师的动手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开展科技节“趣味科学活动”。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氛围的营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大型趣味科学活动。每班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自行确定项目,做到全体学生参与,然后每班进行实验海选,再到年级、学校进行展示、评比。任课教师在这期间需查阅大量的书籍,动手做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实践、探究、体验的全过程。大家会为每一次成功而欢呼,又会共同寻找每一次失败的原因。这样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自发展现,又能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学校还依靠高校资源,举办研究生班并鼓励教师读在职研究生,以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还以3-5人为一小组,组织各种命题小组、竞赛辅导小组,在把好关的同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合格教师队伍。
建设以和谐为特征的教研组文化
科学教师实行合科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与分科相比,教师人数减少,课时减少,学生作业量减轻,但同时教学质量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校科学教师人数多,年龄档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按木桶定理,一个木桶到底能够承受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一根木板决定的。为了不使一位科学教师掉队,我们提出了团结、和谐、宽容、大气的组内文化建设,不要竞争、要合作,要和谐、要共享,要共同促进发展。
作者:汪建红(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