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
“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课程环境与学习方式如何具体变革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数字化课程环境,二是学习方式变革。旨在通过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力量,为支撑学习方式的变革,重新构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课程环境在物理上包含了学生和教师的各类终端,如PC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校园网络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专用学习微环境等,3G接入与互联网络等硬件。数字化课程环境构成要素除了各类终端的系统软件,更包含了由专业团队研发的专用学科学习软件系统,由社会各界提供的专题信息资源,以及集各种专用软件模块为一体的系统平台等。数字化课程环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由师生共同研发的单元信息包,学生学习活动方案,以及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另外,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和教育管理的同步跟进,是数字化环境建设的根本保障。
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要求我们在探索中聚焦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具体化为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并以此作为衡量本项目探索实践的价值标准与内容标准。
本项目的实践探索,也有一个生动的昵称——“电子书包”,它形象化地将学习方式的变革用一个具象的事物来表征。我们暂且不去争论“电子书包”有多少个版本的定义,我们对电子书包作如下描述:电子书包是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以教育为主的多领域合作
教育信息化尽管涉及到很多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但主体仍然是教育,因此电子书包项目技术手段的选用须服从于教育活动重构的需要,而不是根据技术手段削足适履,探索的本质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重构。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涉及到许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它是一个以教育为主的多领域合作的系统工程。主要构成要素有学习终端设备、无线网络支撑系统、系统软件平台、教育应用软件群、在线学习支撑平台以及优质资源云商店系统。
以互联网络、计算机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适合凸显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主动探究学习。网络科技、传感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学生拥有一个带IP地址的终端已经不是梦。学习者跟自己的终端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联入物联网的终端同时把学习者也带入了物联网,具有人机互动的物联网时代特征在教育中渗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发展机遇。然而教育是一类复杂性很高的社会实践,它需要从业人员根据学习者的复杂发展规律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活动,这意味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与教师群体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以及专业成长共生共长。电子书包项目的探索实践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是教育者自身的观念、利用技术的手段以及教育活动重构的策略需要长时间“探索、实践、反思”的循环才能得以真正实现。我们从八个学校开始试点,有些学校是一个年段一起试点,有些学校只选择了一个班级,目的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稳步扎实地推进。
电子书包项目的五年发展任务
学生数字学习环境的生理、心理变化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融入学生在数字学习环境下的生理、心理变化研究,通过试点班与非试点班,今年与历年情况的对比,获得部分试点学校的对比情况。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通过多方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教育方式变革试验的积极性。
网络环境(教育城域网,WIFI、3G等网络)的建设。随着试点学校的扩大,逐步实现全虹口教育系统的WIFI网络覆盖,提供十兆乃至百兆宽带进校,可迅捷高效地访问电子书包项目中的支撑网站。
互动教学平台的软硬件建设(study online &learning store)。新型的数字化课程环境,是传统课堂在物联网上的延伸,为每一位参与者配备互动教学平台帐号,开发和完善平台架构以及功能是项目试点最核心的支撑所在。
数据通信与交换标准及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建设。对数据通信与交换标准进行初步探究,通过法律援助、专家咨询、师生和家长调研等方式获取教师、专家对于版权保护的建议。
数学资源的采集、编制、审查及应用。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开发和拓展,通过采购、教师自创等多途径的创建,建立资源生成的良性化循环机制,提供学生富媒体、高互动、高选择、高表现的,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知识体系构建、管理与维护。对学生已采集的学籍管理库和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行为数据、教育成果、学科知识体系的动态构建,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和个性化学习方案建设的管理体系。
学生终端设备选择及特设环境集成。界定学习终端的基本性能和参数要求,通过比较研究,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学习移动终端,探索终端与网络及家庭显示装置的融合性。
电子书包服务体系建设。形成电子书包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运营服务模式,实现计时、计费、支付等运营功能接口和学习环境的备份和还原功能。在整个运行模式中,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建立对应课堂教学(教师)、家庭学习(学生)、家校沟通(家长)的应用平台(STORE)体系,实现对基于电子书包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撑环境。
电子书包项目的四个发展阶段
数字化教育教学应用以及资源构架确立。初步建设电子书包客户端的师生教育教学应用和服务平台的系统功能,进行教师备课、在线课堂、在线测试、回家作业、自动更新、内容分发、进度管理、行为数据采集和学习档案等模块的原型设计、开发和应用,收集来自教育管理部门、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规划并形成电子书包的总体解决方案框架与未来蓝图,并对服务平台中的不同使用对象(教师、家长、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字资源分类系统。
引导教育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改变课程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变革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方式,从内容和形式上实质性的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
建立评估模型,促进个性化学习。通过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并建立后台数据库,探索基于数据的实证性、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改变传统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和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局面,用评价的诊断性和激励性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逐步形成资源管理和使用机制。随着对电子书包的使用进行推广,探索并实现长期的运营模式,实现计时、计费、支付等运营功能接口。通过区域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研发凸显针对性、多样化特点的学科学习插件和应用系统,不断丰富应用“云”,以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地学习与发展,细化教师使用流程模型,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八所试点学校在试点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科突破-形成特色-区域推广”的策略,注重软课题的研究,并关注家长与社会人士的反馈意见,发展态势良好。各相关领域以及涉及到的行业,都能本着服务教育的宗旨,较好地构建成一个优势互补联合体,联手打造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环境。
围绕虹口教育打造“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目标,我们期望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构建数字化课程学习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型学和教模式,探索一种基于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课程独创执行力的课堂教学新范式,促进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
作者:仇勇平(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国培”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