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教学策略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8-16

  •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指导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一、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的概念和意义

    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主题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它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不等于整个主题活动的结束。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目标的达成、合作学习经验的分享、表达与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课型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

    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深化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经验性的学习活动,其开展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更多的契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归根到底是学习的结果。只要有机会帮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并能够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都应充分利于这些机会。这就是说,促进学生“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追求,这是我们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有机会整理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在团体中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经验。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会表达和交流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在活动总结和交流时,学生创造性地将自己探究和实践的结果表达出来,在小组、全班甚至全校同学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这也是综合学习的重要表现。表达是学生整理思路、发表见解和提出创造性成果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没有表达学生就没有机会整理探究中的发现和得出结论。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

    在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学生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心理很重要。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来源于充分的准备。这一阶段的活动课,学生可以进一步提炼自己的活动结果,学习其他小组的做法,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特别是小组同学把自己的活动成果面向大家进行展示、表达与交流、成果答辩时,改变了原来学科课程回答问题面对教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克服胆小、懦弱等心理,也因此能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有利于为主题活动评价提供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应该建立在学生主体性基础之上的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势必要求为多元主体的评价提供评价的多种依据,而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最能体现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质量,因此,考察这个阶段学生的表现有利于为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学生的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性评价的过程。

    5.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活动评价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评价,具有其特殊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在于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强调以学生自主性评价基础上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自我参照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有差异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档案袋”评价被认为是很有效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应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袋,通过档案袋的建立,学生体验探索的历程以及进步的喜悦。当然,除了档案袋,还有其他类型的评价方式。如用评价量表对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表现逐一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等,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都不失为好的评价方式。

    无论哪一种评价方法,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考察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收获和发展,学生在活动中都必须有所表现、有所表达。在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阶段,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考察本小组档案袋里的成果,通过小组内学生自评和互评、不同小组之间的互评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评价的内容、标准及方法,从而学会评价,提高学生的活动评价能力。

    6.有助于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真实性和诚信制度建立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答辩和评价,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把成果报告或表述过程中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确切之处提出来,让小组同学当场做出回答,从而可以检查出小组全体成员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有助于检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真实性,也便于督促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扎实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活动因具有公开性,通过组织学生集体的汇报会、讨论会或其他形式,提供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经验、教训表达出来,从而也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诚信制度的建立。

    二、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课例及活动过程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指导课的一般过程:成果展示的前期准备-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答辩-活动延伸(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主题活动评价。

    案例:《纸和我们的生活》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的活动设计。

    ()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促进学生进一步合作学习,达到经验和智慧的分享。

    2.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逐步形成自己的鲜明的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

    4.通过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展示、表达和交流能力。

    5.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成果作品、课件、小报等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主题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与研究情况。

    2.导入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布置成果展示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展示课题活动成果。

    (1)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子课题;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等)。预设小组展示的形式、内容。

    ◆“纸的历史”

    形式:幻灯展示。

    内容:研究目的阐述-活动方案呈现-文字形式呈现纸的历史资料简介-表格形式整体呈现最早的纸、纸的发明者-形象(照片、统计图等)呈现纸的变迁-小组感受。

    ◆“纸的生产过程”

    形式:幻灯展示。

    内容:研究目的阐述-活动方案呈现-图表形式呈现,参观嘉兴民丰造纸厂过去、现在的生产过程-比较造纸过程的不断变化-从以上各方面归结出的造纸技术现代化。

    ◆“纸的用途”

    形式:幻灯展示。

    研究目的阐述-活动方案呈现-展板形式呈现搜集到的纸的种类及简析-简介各种纸的用途-小组收获。

    ◆“纸与环境”

    形式:展板。

    内容:前言阐述研究目的-活动方案呈现-图片形式呈现造纸的污染情况-形象呈现(图片加照片形式展示)废纸利用后所诞生的产品-小报形式展示纸与环境的文章-小组感言。

    (2)课题成果展示一个,互动提问、答辩、建议。

    (3)第二小组、第三小组……依次展示与交流,并进行答辩。

    (4)教师评价小结。

    4.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预设:①设计班级宣传方案。②对现有课题进行修改完善。③将各小组资料进行整理,完成班级课题报告。④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子课题进行再研究。

    5.围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总结和评价。

    (1)小组同学根据自评表进行自评。

    (2)小组之间根据互评表进行互评。

    6.指导教师进行主题活动总结。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1.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例如,“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利弊”,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3.依据材料特点,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

    4.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根据成果展示开展主题活动评价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反馈交流的过程,是经验共享的过程,是调整深化的过程,教师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包办或者置身事外,成为局外人,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商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呈现形式、展示方法、时间安排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从而提高成果展示活动的效益。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而不是终结性、甄别性的评价。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展示与答辩技巧

    要明确主讲、辅助的任务,要对成果中的介绍词经过认真充分地推敲,要合理利用媒体材料。组内成员还可以事先模拟答辩,以保证答辩过程能良好地发挥。在同学、老师提问题时,组内每个学生都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老师和学生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要避免答非所问,做到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力求客观、全面、辨证。对于的确没有搞懂的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注意礼貌用语,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2.要注意与少先队主题班队班会相结合,但要把握区别

    新课程背景下,少先队主题班队活动课的独立地位不复存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本身就是原来少先队德育活动的继承、规范与发展,班队活动也被规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性学习领域之一。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课堂活动中,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的课型是最有可能和主题班会课相整合的。但我们不能因此上成主题班队活动课,要注意把握区别,要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特点。

    3.在成果展示中要注意引导挖掘其隐性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其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灌输、告诉等接受性教学方式,而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因此,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在重视可以呈现的成果时,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隐性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如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交流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小组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不下去怎么办;采访时被人拒绝如何应对;等等。这些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与深化,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4.要注意避免过于显示学生的“创造发明”,避免追求成果的“精致化”、“标准化”和“高科技”现象

    透过展示交流与评价指导课,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指导教师过分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和成果的精致化,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用成人专家化的要求来对待学生,甚至有的教师为追求研究性学习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益,为使学生的成果获奖或发表,往往捉刀代笔,包办代替;学生为展示、为得奖而研究,为追逐名利而急功近利。

    5.要注意避免成果展评的“精英化”倾向;要按照学生实践活动分工进行轮流汇报和交流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成果的成人专家化取向相伴随的,必然是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学生“精英化”,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处于“陪读”的地位。这与当代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趋势以及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吻合的。同时,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公开指导课上,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机会更多地给少数“尖子”学生的现象尤其突出。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按照实践活动分工进行轮流汇报和交流,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6.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后续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不等于整个主题活动的结束。成果展示不仅是成果分享、经验交流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向老师、专家、同学学习请求指导、商讨问题的好机会。所以,在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后,教师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课的后续思考,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搞清自己还没理解的一些问题、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得到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

     

    作者:张建芳(浙江省嘉兴市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

  • 【上一篇】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反思与实践深化 【下一篇】张建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