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还是中央美院学生的陈丹青,一次正兴味盎然地画鞋子,其师侯一民先生走过来:“记住,要画脚,不要画鞋子。”言毕,侯先生便笑眯眯地走开了。
后来,陈丹青先生追忆说,至今他不记得在学两年间校方讲过什么科研、什么教学,但侯先生的这一教诲却活在了他的心里。
“要画脚,不要画鞋子。”这个简单到没有一个生字,甚至连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念得出来的句子,当年一经侯先生的口说出,一经陈丹青先生参悟,就不一样了。二十年后,这句话从成就斐然的大牌画家陈丹青口里说出来,尤值得珍视与玩味。
“要画脚,不要画鞋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脚,何谓鞋?关键是,画鞋子之前,先要成“脚”在胸。胸有灰姑娘的脚,笔下就有神奇的水晶鞋;胸有杨丽萍的脚,笔下就有飘旋的红舞鞋;胸有乔丹的脚,笔下就有生风的运动鞋;胸有杨利伟的脚,笔下就有遨游的太空鞋。一句话,胸有形态各异的脚,笔下就有因脚而异的鞋。画活了隐藏在鞋子里的个性化的脚,也就画活了个性化的鞋。
“要画脚,不要画鞋子”,震撼我的不仅只是这八个曾一度开启了画家陈丹青心智与技艺的汉字,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对“要教人,不要教教案”这一教学理念的触类旁通与透彻体悟。
记得几年前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应邀到青海某地上课。课始,他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所学的课文竟读不上来。他立马重打锣鼓另开戏,放弃了预设的教案,同时也放弃了听课教师期待出现的种种精彩,开始一字一句领着学生读书。经过口口相授,实实在在的即时语感“传染”,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顺畅。那时那地那课,执教者所秉持的不正是“要教人,不要教教案”的信念与大爱吗?教案有人,字字玑珠;教案无人,废纸一张。一如鞋子有脚,步步莲花;鞋子无脚,弃物一件。“要画脚,不要画鞋子”,张扬的是以脚为本,画活的是鞋子;“要教人,不要教教案”,倡扬的是以人为本,教活的是学生。画活了鞋子的是艺术家;教活了学生的是教育家。
“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希的至理名言昭示:艺术跟人走,人在艺术在,人在教学在,人在性灵在。
作者:孙建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著名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