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双金:我的作文教学观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7-29

  • 我的作文教学观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我的作文教学观,想讲四个方面:第一,讲一讲莫言的启示:师法自然,放飞想象;第二,讲一讲胡适给我们的启示:学习传统,师法古人;第三,讲一讲曹文轩的启示:打好底子,自由创造;第四,讲一讲我的体会:读写结合,一课一练。

    先汇报第一个方面:莫言的启示。莫言,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人,一个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的训练的人,竟然成了我们国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这里面有几点给我们的启示。第一点启示,我觉得一个没有经过系统教育的人,他怎么就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怎么就成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了?我们那么多从学校受过系统训练出来的人,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成就?爱因斯坦的母校校庆,要让爱因斯坦写文章赞美他的母校,爱因斯坦在文章里说,它令我感到诧异和惊异的是,我的灵感,我的创造思维,为什么没有被传统教育扼杀掉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伟大的作家,莫言,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了?我们教育人是不是需要反思?他在领奖的时候,讲的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听一听他其中的一个故事。他说:我小时候,没有学上那干嘛?放牛,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自由鸟儿在天上鸣叫。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我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对狐狸的幻想,狐狸的想象。我记得我小时候,在我苍白的童年当中,也听过几则童话故事,其中一则叫田螺姑娘,说田螺在家里的水缸里面成精了,变成了田螺姑娘。每天早晨田螺姑娘会做一件什么事呢?当我早晨起来的时候,一桌丰盛的早晨已经做好了。家人到田里去劳作回来的时候,中午或晚上一桌美餐出现在家里的桌上,那时候我就幻想,哪一天我家里也能有个田螺姑娘。虽然田螺姑娘始终没有出现,但是在我的童年当中,播下了一颗幻想、想象和憧憬的种子。莫言说: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位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都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

    莫言的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他那丰富的想象力从哪里来的?是自然,是田野,是天空,是白云,是牛,是鸟儿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幻想。有一天我听我们学校的老师上三年级的一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当我们的老师让孩子打比方,庐山的云像什么,还像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眼中流露出困惑的眼神,他就想象不出庐山顶上的云还可能像什么。课后我跟老师说,城里的孩子想象力变得枯竭了。我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去讲课,大城市、中等城市、农村,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我们好多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发现最好的孩子未必是大城市的孩子。1996年我到上海静安的中心小学去上课,《泊船瓜洲》,那课上到最后,我没法下课。那些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思维太精彩了,但十年之后,我再到上海讲课,我再也遇不到那样好的孩子。比较出彩的孩子在哪些城市?在县城的实验小学,和县城的师范附小,孩子表现得比较突出。我们在一起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是一种县城现象吗?县城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跟农村的乡野,跟农村的自然是非常接近的。县城很小,一出县城门就到了农村,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农村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农村长大的,他没有离开田野,没有离开自然,他的想象力没有枯竭。相反我们大城市的孩子,他们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我在南京,经常抬头看天,南京的天现在是什么天了?基本上百分之七八十的天都是灰蒙蒙的,看不到白云,什么时候才有蓝天白云?大风大雨之后,恶劣天气之后,南京的天能好上三天,看到蓝天白云了。北京就更不用说了,当我们城里的孩子看不到蓝天白云,当我们城里的孩子看不到火红的朝霞在天边燃烧,看不到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我们现在还有几个孩子看过彩虹?有一年我到英国去,下过雨之后,坐在车上突然看到天上的彩虹,一车的人都惊讶不已,因为我们中国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彩虹了,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莫言说: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当时,我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某种动物变化而成的。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怖便包围着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这是乡野的农村的莫言,自然的莫言,给我们什么启示?《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是谁孕育的?是自然孕育的人类,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远离了我们的母亲时,远离了大地和天空时,我们的灵感从哪里来?我们的想象力从哪里来?孔子游春当中,最精彩的两段话,是对自然的描述,是对水的体悟。《道德经》中也有上善若水,而水对我们人类的启示是怎样的启示?自然对我们的启示是怎样的启示?我们都关起门来,在教室里、在校园里面谈我们怎样写好作文的时候,我们已经迷失的方向,已经成为了一只迷失的羔羊,都迷失在现代化当中了,都迷失在现代科技当中了。我们丢掉了源头,丢掉了我们的母亲。试着研究中国的文学史,写的最美的诗篇,一定是歌颂自然的诗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美妙,多么自然,多么宁静,多么粗犷,多么悠远,我们现在还有这样的心境吗?我们还有这样的心态吗?我们还有这样的闲暇吗?我们还有这样的时间吗?当我们赤着脚往前跑的时候,我们丢失了最美好的东西。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奇妙的想象力,这种巨大的张力,这种只有天上的仙人才有的想象力从哪里来?自然赋予的。上一个礼拜,我们教育部校长培训班,北京中关村二小的杨刚校长带了他的团队到我学校里进行影子式培训。我看到北京杨校长带着他的团队四个女校长,一脸憔悴,比较疲惫,我说我建议你们读一读《庄子》。现在的人活得都要比杜甫还要苦,当李白遇到杜甫的时候,就说杜老弟啊,最近长得这么瘦啊!是不是写诗写的太苦啦?你看我多潇洒。为什么杜甫那么苦李白那么潇洒?因为李白读了很多的《庄子》《周子》。庄子,老庄哲学,在李白的心中,是深深的扎下烙印的,李白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是这样定的,前四十年走儒家,入仕,获取功名,报效国家;后四十年,学道家,逍遥山水,放情山水,做一个逍遥派的隐者。大鹏展翅九万里,大鹏直上九万里,这是庄子的语言,在李白的诗篇中,从他的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一直贯穿于他的诗篇。什么是庄子?什么是道家?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在哪里?打个比方,儒家就是白天,就是太阳,在太阳底下让你干活创造财富,获取功名;道家是什么?就是月亮,就是夜晚,让你睡觉,让你做梦,让你憧憬,让你做中国梦。只有太阳只有白天,人类没法存在,你会累死,你会苦死,你会压死,所以十二个小时是白天。另外十二个小时夜晚就是让你睡觉,就是让你做梦,就是让你憧憬。所以,古代人讲阴阳平衡,儒家和道家就是一阳一阴,如果不平衡的话,人就失衡了。那么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最高的境界就是林语堂先生说的,用出世的情怀来做入世的事业,以道家的情怀来做儒家的事业,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情怀。现在的人活得太累了,太沉重了,太现实了,太功利了,太浮躁了,所以我建议我们在座的老师们都读一读《道德经》,都读一读《庄子》,什么时候把《庄子》读透了,读通了,你就说该干活的时候干活,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喝酒的时候喝酒,该做梦的时候做梦,这是道家的庄子的人生哲学。杜甫是一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所以杜甫就活得很累,他会吟安一个字,捻断几根须,他会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他整天在捻须,拼命要写出最好的诗句。如果杜甫把他心中那一双隐形的翅膀伸开来,他就会洒脱一点。我们希望今天的人不要都像杜甫那样活得那么苦。苏东坡,是我们效仿的人。苏轼,人生不得意,一贬再贬,最后到了最荒蛮的南方,但是苏东坡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道家的情怀,他到哪里,就把哪里当作自己的家,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他种田种麦子,他研究发明了东坡肉,他是美食家,会吃,生活得很滋润,对不对?一个人在困顿中,在政治打击中,在逆境中还能那么潇洒,多么好的人生境界啊!老师们,我们就应该学苏东坡,要有这样的境界,你的人生就潇洒了,就美好了。做老师首先要做人,肖川讲的生命教育,要珍爱自己的生命,首先要做一个潇洒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坚定的人,淡定的人,从容的人,你才会创设出烂漫的课堂,潇洒的课堂,淡定的课堂,悠然的课堂,冲突的课堂,奇思妙想的课堂。你自己不好玩,你的课上得就不好玩,你是一个好玩的人,你是一个老顽童,你的课一定上得非常好玩。什么叫课如其人?讲到底,要想上好课,首先是修炼好自己的人,把自己的人修好了,练好了,你的课一定是好的,所以要让你成为一个丰富的人,厚重的人,多面的,多种层次的,多种风格的。就像上海的特级教师于怡,记者去采访她问:于老师,您的教学风格是什么?于怡想了想,说我的教学风格就是没有风格。老师们想想于老师的话,她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那是更大的境界了,什么叫没有风格?她上抒情的课可以上得非常抒情;她上梳理的课可以上得非常理性;她上故事的课可以上得非常具有故事的冲突。不同文体的课到她手上到她课堂上可以变化着千变万化的奇妙境界,这才是大家的境界,这才是大道无痕。老师们,我的第一个感触是先让我们自己回归自然吧,有时间到大山深处去走一走,有时间请到西湖、玄武湖、秦淮河边去游一游,沉思沉思,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南京不要错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创生了万物,所有中国的神话和传说好多都是自然的神话,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鸟语花香是永恒的表现主题。自然主义流派有写不完的故事,起伏的山峦,变幻莫测的云朵,风中飞舞的花草,启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思,大家都喜欢萧红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萧红为什么把她那个园子写得那么美呢?是祖父那个园子给了她多少的心灵的慰藉啊,给了她多少创作的源泉。

    第二点,对莫言的颁奖词是这样的: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整个人类的现实存在,他很擅长对大自然的描写,对饥饿的所有状况有着切身的感受,大概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露骨地描写过20世纪中国的野蛮残暴。在他的笔下有英雄、情侣、执行酷刑的人、土匪,尤为特别的是,还有坚强和不屈不饶的母亲。他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没有真理、缺乏常识或同情心的世界,是一个人们都不计后果、无助而荒唐可笑的世界。这是莫言在里面的颁奖词中的一个部分。

    第二部分讲一讲胡适。周有光先生,今年110岁,经历了五个朝代,五个朝代最留恋的、最怀念的一个朝代:民国。老人真敢说,他没有说当下,而是说民国!为什么他怀念民国?自由,文化,那自由的氛围,那浓郁的文化,那独立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高扬着的旗帜。胡适是民国时候产生的一面旗帜,我们都研究旗帜性的人物,叫做取法忽上,得法其中,要研究最好的一流的。我们研究胡适,研究最好的最伟大的最优秀的,高山仰止。胡适在1930112日写过一篇文章《九年的家乡教育》,这篇文章我是认真的研读的。我研究胡适的九年儿童教育是怎么过来的,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一个伟人是怎么诞生的?谁教育他?他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家乡接受的小学教育,他说:我才三岁零四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我念的第一本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我念第二部书也是我父亲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原学》。我念的第三部书叫作《律诗之钞》,我念的第四部书以下,除了《诗经》,都是散文了。我把它列出来了,按照诵读的次序,把这些书名写在下面:四、《孝经》;五、《小学》朱子的编的;六、《论语》;七、《孟子》;八、《大学》与《中庸》;九、《诗经》;十、《书经》;十一、《易经》;十二、《礼记》。这是一个地地道道从传统文化走出来的,从四书五经当中走出来的大师。我曾经也琢磨过鲁迅现象,鲁迅的小学在三味书屋读的,后来他就到了南京,读水师学堂,就是读航海、海军、水师,然后到了日本的仙台,读的学医。鲁迅38岁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我纳闷,鲁迅一个从来没有读过大学中文系的人,一出手就横空出世,《狂人日记》在中国的现代文坛上扔下了一颗原子弹,到底是什么给了鲁迅那样的底蕴,那样的语言才能?仔细分析一下,还是中国的四书五经。三味书屋那段时间,寿精武老先生给了他那样的底蕴,所以鲁迅的文章几乎是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废字,那么干净,那么犀利。语言是精炼的不能再精炼了,这才是语言大家,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观照民国时候的大家时,这么多的大家涌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个盛世,我们不得不重新观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人的启蒙、意义和教育。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这样分析,他说中国文化的第一部启蒙书就是哲学书《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就是这一句话。中国人认为人生下来内心本源是善良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你看一部启蒙读物,是中国文化的哲学启蒙读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读物。胡适读他父亲的四言,为什么先从三言四言开始?因为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思维适合于短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人记忆的密码,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很聪明,当儿童启蒙读物的时候,先“三言”三字经,然后再到“四言”天地玄黄,然后再到“五言”春眠不觉晓。短句,是最适合儿童,最适合人的记忆的。现在的白话文一段一段,120多个字,太长,叫学生怎么背得下来?所以当我们自己陶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陶醉在白话文的优美中时,其实跟我们古人的智慧相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那真是叫无知者无畏,总是在嘲笑我们的古人是老古董。

    胡适接着说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听别人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了‘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胡适九岁之后,开始涉猎大量古典小说,他读的第一本小说是《三国演义》,接着读《水浒传》《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剑十三侠》《双珠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外国小说《经国美谈》等三十多部小说,他说:“我到离开家乡时(14岁)还不能了解《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好处,但这一大类都是白话小说,我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不少白话散文的训练,在十几年后于我很有用处。九岁之后将熟读大量的文学小学,十二三岁我已能对本家的姐妹们讲聊斋故事了。”他在文中写道:“我们平常请王叔讲故事时,忙着点火,装旱烟,替他捶背。现在轮到我受人巴结了,我不用人装烟捶背,他们听我说完故事,总是泡炒米,或做蛋炒饭来请我吃。她们做绣花鞋,我讲《凤仙》《莲香》《张鸿渐》《江城》。这样的讲书,逼着我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使我更了解古文的文理,所以我十四岁来上海开始作古文时,就能做很像样的文字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助力是读小说,讲小说,在莫言的故事当中也有。莫言说他很爱他的母亲,他到外面书场里听书,他的母亲就骂他这个不孝儿子专门去听书什么用。在一个农民的妈妈眼中这有什么用?现在人都问学这个东西有用吗?其实他不知道无用乃大用,哲学是没有用的,有大用;美学是没有用的,有大用;文学是没有用的,有大用,所以当我们今天都用功利主义至上来问的时候,其实问这句话的人是最没用的。莫言听了故事回来就讲给他的母亲听,讲给他的姐姐听,开始是复述,后来添油加醋,再后来还要自己创编,于是他的语言力,他的表达力,他的创造力,就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他处于少年时期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一个人在语言的敏感期都没有用最美好的语言刺激他,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就像在长身体的时候不给他营养,等他过了这个时期,身体是这样,智力是这样,语言发展也是这样了。

    那么胡适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第一,起始阶段读什么太重要了,这是人生白纸上画的底色,这是种子文化,种子知识,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播下的是经典,开的是经典之花,结的是经典之果;播下的是流行,开的是流行之花,结的是流行之果;播下的是垃圾,开的是垃圾之花,结的是垃圾之果。在童年的时候给他种读什么种播什么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老师要会选择,选择最好的、最适合孩子的,让孩子去读,让孩子去背,让孩子去诵,让孩子去吟,让孩子去唱。第二,读经典小说,讲经典小说有利于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特别有利于丰富孩童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太重要了,前天我到附三区讲课,北京的一个儿童文学的出版人说:孙校长,我感觉国外的老师和我们国内的老师相比,国内的老师上课以自我为中心,国外的老师上课都是以儿童为中心。我们的老师教知识比较多,国外的老师教想象力比较多。他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说香蕉林里面扑通一个香蕉掉在了地上,这个香蕉讲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它就出发了,来到了大海边,看到湛蓝的海水,香蕉太兴奋了,立马脱下了自己全身的衣服扑通跳到海里,在大海里畅游。当它畅游完之后回到岸上要穿衣服的时候,发现它的衣服被鱼儿吃掉了,怎么办?香蕉还要继续看啊,世界那么大,它只看了大海啊,还要去看看。老师们创想一下,下面故事怎么发展?什么叫故事?故事一定要有冲突,没有冲突就不叫故事。香蕉的衣服没了,这是冲突,冲突来了之后就要解决,于是它穿着海带衣或穿着五彩衣又往前走。这就叫故事,故事是要有矛盾,有冲突,有预想不到的东西。如果故事没有冲突,这个故事就不好玩。作家就是在创编的故事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作家的想象力是没有边际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这样让孩子创编,你的作文课,孩子的这种想象力,这种编构架构故事的能力就培养出来了。这是关于胡适的。

    讲讲曹文轩的,曹文轩有四句话。第一句话:读书要读有文脉的故事。什么是文脉的书?他认为就是打精神底子的书,他举了一个“我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的例子。爷爷死了,孙子夜里醒来发现爷爷坐在他房间的柜子上,觉得很奇怪:“爷爷,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而且我的门是关着的,你是怎么进来的呢?”爷爷就告诉他说:“爷爷死了,可是爷爷又变成了幽灵,有一个本领,穿墙而过。”这个孙子不相信,爷爷就变成了幽灵穿墙而过,到了爸爸妈妈的卧室,然后又回来了,说:“你看,爷爷有这个本领吧!”第二天早晨,爸爸妈妈就对小孩讲,他们做了一个梦,梦到爷爷回来了,小孩说:“不是梦,爷爷回来了,就是爷爷回来了。”爸爸妈妈也没跟他争辩,一笑。当爷爷再回来的时候,他就问爷爷:“你不是说离开了吗?为什么还要回来呢?”爷爷跟他说:“爷爷有一件事,还有一句话忘记跟你说了,但是爷爷想不起来了。”于是爷爷就和孙子开始回忆美好的往事,一件一件,一桩一桩地往事回忆起来,可是爷爷摇了摇头说:“不,不是这些事。”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想,不停地说,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了,说:“爷爷临走的时候,忘了跟你说再见了。”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故事,这种亲情,这种温情多么打动人。曹文轩认为这种给人的精神打底的书,要在孩童时代多读一些。

    第二句话,他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盯着你看,叫凝视,为什么要凝视?凝视是由表及里的,凝视是聚焦的,凝视是透视的,凝视是反省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曹文轩改成了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世界,就是让我们要学会凝视,学会关注,学会思考,学会挖掘。

    第三句话,创造的自由是无边无际的。他说我们有两个世界,把那个有天空,有太阳,有月亮,有高山和河流的那个世界称为第一世界,自然世界是第一世界;把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脑子想象出来、虚构出来、编造出来的世界称为第二世界。我们不仅有第一世界,还要有第二世界。怎么就有第二世界了?有一个成语叫无中生有,第二世界都是无中生有出来的。用《道德经》说,我们的一切东西都是从无中诞生的,无产生的有。因为杯子的中间是空的,是“无”,所以我才能倒水,称为杯子;如果杯子中间是实的,它就不能做茶杯。因为房子中间是空的,所以我们能容纳一千多人坐在这里上课;如果房子中间是实的,就不能安顿我们。

    第四句话,好文章离不开折腾!怎么折腾呢?就是矛盾就是冲突,不能一下子达到目的地,这叫折腾。曹文轩说过一个故事:院子里头有一棵柿子树,柿子树上还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皮卡望着那颗树说:柿子啊,你千万不要掉下,无论如何要坚持,一定要坚持住,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于是他天天盯着它看,盯着它看,到了他哥哥来的前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场下听故事的孩子们说:“柿子掉下来了!”曹文轩说:“不对!如果柿子掉下来了,那故事就不好玩了,一定不能掉下来,不能掉下来怎么办?”于是大家就想,天空飞来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乌鸦在天上飞,天空是蓝的,乌鸦是黑的,柿子是红的,色彩环境描写,文章的美感来了。于是皮卡就开始追这只乌鸦,追了很远很远,乌鸦飞过山岭再也看不见了,皮卡累得不行就躺在地上睡一觉了。你们想,睡了一觉皮卡醒过来发现什么?他说,啊!好大一片柿子林啊!一棵一棵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树一树的柿子就像一盏一盏的灯笼那么漂亮!曹文轩问:“这时候我们的皮卡现在想做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立刻异口同声地说摘柿子!摘柿子!曹文轩说:“错了!这个柿子不能摘!”小朋友们一定要满足赶快结果,不对!折腾就是不能让你一下达到结果!要有一次反复折腾。一句话的故事,折腾折腾就折腾出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来。我们老师要教学生这个本事,折腾用文学的语言就是想象、创造、情节、波折。

    这个读写结合,我和老师们说读写创造最有效的办法可以是什么?一个很管用的方法就是读一篇写一篇,不要写完整的,要写片段,一定要找到读写结合。写诗歌的可以仿写诗歌,《黄河的主人》的怎么仿写《黄河的主人》的片段,《火烧云》的,《烟台的海》的,《凡卡》的,方法有模仿法、续写法、补白法、感悟法、质疑法,也可以创设N种方法。

    我的第四点是记法,前面的莫言的,曹文轩的和胡适的更多的到道德层面,一个语文老师不止要在记忆的层面上掌握方法,还要在道德层面上掌握亘远的道理!原道!如果我们既掌握了记法,又掌握了最根本的道理,我想我们教作文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作者:孙双金(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

  • 【上一篇】彭才华:心里的语文 【下一篇】张化万、周耀东:读懂学生,以学定教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