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纯青,一课三叹
——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春江花月夜》一课赏析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诗人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想必真正爱文学、爱唐诗宋词的老师们自己都读过这一著名诗篇。通行的语文教材教材也将它安排在高二年级。那小学生能不能读并且读懂《春江花月夜》呢?在观摩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执教之前,大家的回答肯定是迟疑的。
今天,赵志祥老师提供很好的答案和经典的范例。
一、教读题目巧入手,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始之前,赵老师先与孩子们聊对自己的称呼“赵老师”,启发孩子知道,要叫得亲切,发声要慢一点、轻一点,最后一个字眼要拖声。揭题《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初读之后,他把课件上课题《春江花月夜》的字距拉开,告诫学生把“之前六年中改掉的拖声的习惯找回来”,学生自然读出了轻、缓、柔、和的感觉。”再加一层“把自己带入月光朦胧的夜色”的引导, 学生的读题自然和如梦如幻的“春江花月夜”课件画面贴合了。
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赵老师从教读题目巧入手,不落痕迹地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学习中用心的朗读对于感悟诗歌意境的功用,又为全篇的教学奠下了恰当的基调。这样巧妙的导入艺术令人赞叹。
二、大胆剪裁巧妙构思,只取一瓢解诗意
《春江花月夜》辞藻绮丽,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层叠,情感回环曲折,意境幽美而邈远,韵律严整又有变化。赏读它,浑然走进艺术宝库,华彩目眩,往往一时不知所从。教学要适合学生实际,“可接受”是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的原则。以怎样的视角切入,既能让小学生“可接受”,又能带领他们走进诗歌艺术殿堂,探得经典作品的堂奥,赵老师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令人击节而叹。
赵老师先出示竖排不分行无标点和横排分行有标点诗歌文本,让学生选择朗读,指点易读错的字音后,随即将文本用红蓝两色区分,让学生发现红色的十五句诗句的共同之处——都有共同的字“月”,马上布置学习任务:全诗标成蓝色的诗句中一个“月”字也没有,但其中的好多诗句分明让人看到“月”,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学习层次有组织得很分明。先让学生资优生试水,引导点拨赏析找出的“汀上白沙看不见”“空里流霜不觉飞”两句,发挥示范作用,再要求全体学生“把像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句首打勾”,在全班分享交流。
这一环节,看似执教者处理得轻轻松松,形同闲笔,实质极富用心,功效独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研究认为,文学作品的文本具有五个层面:字音层 ,意义单元层,图式化层,再现客体层,最后达到行而上质层。缺少对语言的语象、语意层的感受,学生很难很难进入后续的层面。学生找出一个“月”字也没有但分明让人看到“月”的诗句,就是让学生展开有力度的内部思维加工,自动进入语象、语意层面深入感受诗句。
同时,本诗的构思来看,作者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融合一体,体现了人世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但全诗又以“月”为主体,整合其他事物,循着月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依次展现了月光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等等美丽形象、活动场景、内心世界。让学生找出一个“月”字也没有但分明让人看到“月”的诗句,也就让学生发现“春、江、花、月、夜、人”之间的关联,感受作者虚实相生的构思之秘诀。
我们不得不佩服:赵老师研读《春江花月夜》这一旷世杰作至深;同时,又立足小学生这一对象实际,教学定位准;深入浅出,大胆剪裁只取一瓢解诗意的构思之妙。
三、举重若轻抓意象,情感赋名探诗心
“春、江、花、月、夜”环转交错,而“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完成这一填空作业后,赵老师设计了整课中重要的知识教学环节,用教师讲授的方法,传授“意象”这一概念,揭示物象与意象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发现,在日常的古诗教学中,一些老师们要么带领学生只抠字眼,徘徊于诗歌大门之外,要么着力于宏大意义的演绎,高蹈凌虚于诗歌大殿之上。的确,诗歌鉴赏要把握诗歌传达的意蕴,但如何从语言走向意蕴?“意象”的把握是重要的中间环节。三国时代学者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得好:“夫象者,出意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把握意象是诗歌鉴赏的要钥。
如何让小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物象向意象转化的关键机制是——情感浸渍,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如此。赵老师深谙这一艺术心理奥秘,以诗歌开头的8句一组写“初月”物象为例,让学生给诗歌不同句组中的月亮赋予一个情感性的名字,巧妙地给学生架设了从诗歌表层走向诗心内部的顺畅道路。既符合艺术规律,又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真是举重若轻,又不得不令人击节称叹。
为了把给月亮赋名环节落到实处,赵老师给诗歌分好了组,提供了自己精心题选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吟诵诗歌,阅读资料,内化加工的基础上才完成这样工作,避免了教学环节走过场。
既有关东大汉般的粗狂阳刚,又有将江南女子般的委婉细腻,赵老师组织教学的开合有度,精致缜密,显现了教学名家教学艺术的炉火纯青。
(作者: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孙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