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红磊:《打枣》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5-08-14

  • 打  枣

     

    教材分析

    唢呐曲《打枣》三年级上册第单元的一首河北民间乐曲,根据河北梆子《赵连代借闺女》这出戏中的一段唱腔衍变而来。传说这首曲子描写了宋太祖赵匡胤私访民间,想吃枣子身边又没带分文,于是和打枣姑娘及老爷爷发生了一段有趣口角的故事。这首乐曲是由民间艺人以唢呐、咔腔、口弦(俗称口哨、口琴子)笙、笛、管子加上小鼓小镲等打击乐的乐队形式进行演奏。乐曲中高亢明亮的唢呐声,低沉浑厚而带有鼻音的咔清脆透彻的口弦声,相互对应、生动活泼、对比鲜明,全由一人演奏随着曲调的不断反复变奏,演奏者频繁变换乐器,不同音色的旋律片断交错纵横极富感染力。

    因为《打枣》这首乐曲流派不一,版本众多,为方便学生学习,本课选择了著名唢呐演奏家朱颖老师的演奏版本。

    这首乐曲中使用了唢呐、咔和口弦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其中第一段是唢呐演奏的主题乐段,第二段是运用咔腔模拟老爷爷的说话声,演奏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咔腔是以人声作用于咔哨而成腔的,咔腔的音域根据各人的嗓音宽窄有所不同,即凡嗓音可及的音均可咔出包括真、假声。第三段用到了口弦,口弦亦称口琴子,在吹歌、吹戏中 ,是很有特色的一件乐器,其演奏也更为困难主要流传于河北、山西地区

    打枣这首乐曲主题由四个不规整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均用伴奏重复。随后,用不同的方式对主题音乐进行了奏。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全靠速度的变化和乐器的音色交替来表现。第一段至第三段由唢呐、咔腔、口弦分别演奏,速度上唢呐、咔腔是一样口弦子稍快,以每分钟120拍的速度进行其中第一段用唢呐演奏,高亢明亮,表现年人的阳刚之气。第二段用咔腔演奏,其低沉浑厚的音色模仿了老爷爷的说话。第三段用口弦演奏,音色清脆透彻,表现了女孩的活泼可爱。在第四段以每分钟144拍的速度进行,唢呐、咔腔、口弦每种乐器演奏一句,表现三种不同人物形象的特色。演奏时,三种截然不同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容易就联想到是三种人物形象在说话交流;最后一段最为精彩以每分钟近200拍的板速度进行,每一个音换一种乐器演奏,频繁的更换乐器,即表现了演奏者的精彩技艺,也表现了乐曲中三个人物的心情和激动的情绪,把气氛引到高潮结尾运用口弦模拟人的笑声来结束全曲。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分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普及不够,很多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我们想在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了解民族乐器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让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植根生长! 

    在本课中,老师亲自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参与到聆听当中。通过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学生能够分辨唢呐、咔腔、口弦子这三种民族吹管乐器的外形和音色特点。

        《打枣》这首乐曲由三件民族乐器塑造了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孩子们能够分辨出乐器的音色,但是学生走进音乐,入情入景的表现就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断的创设情境,通过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聆听,让学生逐步置身于音乐情境当中,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完成音乐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通过聆听打枣(河北民间乐曲)这首,初步认识三种民族吹管乐器,能够听辨其音色特点及各自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听辨、模唱、律动、对比体验、编创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速度与情绪的变化、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的方式,听辨出三种民族吹管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

    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速度是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音乐要素之一。

    教学难点

    在聆听中启发学生想象、理解乐曲,激发学生参与乐曲中音乐形象的编创表演。

    教学用具

    唢呐、咔腔、口弦子、钢琴、教学课件及相关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乐器与音色

    (一)初听乐曲,完整感知

    1、教师演奏,学生初听全曲。

    2、认识乐器,揭示名称。

    师:这首乐曲,老师用了哪三件乐器在演奏呢?

    生:……

    师:这件乐器叫“唢呐”,民间也称为“喇叭”,这件叫“咔腔”,同学们都很好奇,在老师嘴巴里发出声音的这件乐器叫“口弦子”,也有人称它为“口笛”。

    (二)了解乐器,感知音色

    1、了解唢呐

    A、唢呐的结构

    师:观察一下唢呐有哪几部分组成啊?

    生:……

    B、学生演奏体验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支新的唢呐和新的哨片,哪位同学愿意来吹一吹,试一试?

    生上台演奏。

    C、揭示音色特点

    师:刚才我们听了唢呐的演奏,你觉得唢呐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生:……

    师:唢呐的音色特点是?

    生:高亢明亮

    D、模唱乐曲主题片段

    师:来,我们一起模唱唢呐演奏的主题片段,听……

    生随琴初次模唱。

    师:注意这里有附点哦,再听……

    生随琴再次模唱音乐主题片段。

    师:唢呐有高亢明亮的音色,我们模唱时声音高高的、亮亮的“嗒……”。

    生随琴第三次模唱。

    师:谁能模仿一下唢呐的演奏姿势?加上动作唱一唱。

    生随师做动作并模唱。

    师:这就是打枣这首乐曲中的主题片段。

    E、唢呐丰富的表现力

    师:唢呐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乐器,你听唢呐在模仿自然界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会聆听。

    2、对比聆听,了解咔腔与口弦子的音色及表现力

    A、通过聆听,感受乐器丰富表现力

    师:唢呐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咔腔与口弦子也是哦。咔腔在民间常常来模仿戏曲唱段,《打枣》这首乐曲就是根据河北梆子这种戏曲的唱腔改编的,听……

    师:口弦子表现的是什么,请听……

    生:……

    B、揭示咔腔与口弦子的音色特点

    师:刚才我们听了咔腔与口弦子,你觉得他们的音色的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生:……

    师:很好,咔腔的音色特点就是低沉浑厚,口弦子的音色特点就是清脆透彻。

    (三)模仿演奏姿势,听辨乐器音色

    1、引导学生用动作区分三种乐器的音色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当听到唢呐的演奏时我们做唢呐的演奏姿势,咔腔呢?口弦子呢?一起来做一做。

    2、音乐游戏(一):听辨音色

    师:认真聆听,注意动作要合上音乐的节拍哦!咱们的游戏开始了。

    生开始听辨游戏。

    环节目标:通过聆听、对比、模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并分辨三件民族吹管乐器的音色。

    二、速度与情绪

    (一)聆听乐曲四五段,感受速度变化。

    1、音乐游戏(二):感受速度

    师:现在游戏升级了,请同学们分成三组,听到哪件乐器演奏时,相应的小组就起立做自己的动作,看哪个小组反应最迅速,动作能合上音乐的节拍,准备开始。

    学生体验游戏。

    2、师生谈话

    师:从同学们茫然的表情当中老师看出了手足无措,为什么啊?

    生:……

    (二)分段聆听乐曲,感受速度、情绪的变化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速度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给你带来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1、聆听感受一、二段速度变化

    师:我们边听边画图形谱。

    师生边听边画图形谱。

    2、边听边画,感受第三段速度变化

    师:第三段的速度和前两段对比,它的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3、边听边画,感受四、五段速度变化

    师:这两段的速度比前三段的速度更……

    生:快了

    师:对,这两段的速度比前面更快了,他们的速度都是在间奏中发生的变化,乐曲的速度从中速到中速稍快到快速到急速,它的速度是……

    生:越来越快。

    师:速度越来越快,那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生:……

    师:对,这首乐曲的情绪也越来越热烈了。所以在这首乐曲中,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

    环节目标:通过对比聆听、音乐游戏、画图形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音乐与形象

    (一)介绍乐曲背景

    1、情景描绘

    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

    生:打枣

    师:对,你能说一说打枣时的情景吗?

    生:……

    2、教师介绍乐曲背景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关于《打枣》这首乐曲,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二)理解乐曲,即兴表演

    1、乐器与人物

    师:同学们,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啊?

    生:老爷爷、小姑娘、中年人

    师:请看,上面是故事中的三个人物形象,下面是音色不同的三件民族吹管乐器,你认为哪件乐器的音色适合表现哪个人物,将他们连起来,为什么?

    生:……

    师:你们答对了,也分析得很好,因为在打枣这首乐曲中,不同的音色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即兴编创,表现人物

    师:通过聆听打枣这首乐曲,了解了它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一下这些人物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即兴编创。

    (三)师生完整表演

    1、教师讲解表演要求

    师:我们一起来表现这首河北民间乐曲《打枣》,我来演奏你来表演,在前4段时,我们分组起立表现相应的人物形象,到乐曲的5段时,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可以画画图形谱、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还可以表现你喜欢的人物)。想象音乐情景,在音乐中表现音乐形象,准备开始了。

    2、教师演奏,学生表现

    环节目标:通过编创、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色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四、收获与小结

    师:我们合作得怎样?

    生:……

    师:通过这节课,你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啊?

    生:……

    师:同学们收获真不少啊,通过《打枣》这首乐曲,我们了解了三件民族吹管乐器,知道了不同的音色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不同的速度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希望同学们以后去了解更多的民族乐器,欣赏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
     

    作者:马红磊(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 【上一篇】吴瑶香:《幽兰操》 【下一篇】储百春:《赠汪伦》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