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大明:《树上的那只鸟》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8-17

  • 树上的那只鸟
     

    【教学目标】

    屏幕与纸质阅读、猜读与比较验证相结合,设置冲突,让孩子对阅读充满期待;夯实圈画批注,让孩子学会“关注重点词句及标点,边读边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以“父爱”为主题,立体构筑教学内容,让孩子感受父爱的“深沉”“博大”与“隽永”,并懂得感恩。

    【课时安排】1课时

    【文本呈现】电子文本、纸质文本相结合

    【流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夜晚,父亲和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父子俩好不容易见一次面,散步时会聊些什么呢?(板书:父、子)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跟这对父子的这次谈话的有关,题目叫《树上的那只鸟》(揭示课题)猜猜看,文章有可能写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生自由浏览全文。

    2.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文本,感知人物

    1.探究: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2.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圈画批注:关注语言描写;关注标点使用)

    3.小组商议。

    4.全班交流。

    ①关于儿子(情境模拟对话,进一步感受儿子的“不耐烦”)

    ②关于父亲(情景模拟对话、补写对话,感受父亲的“耐心”及“爱”)

    四、想像写话,感受父爱

    1.师:在父亲那本发黄的日记本中,记载着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记载着与儿子有关的点滴。你能通过想象,将父亲日记本上的其他日记呈现出来吗?

    【写话练习】今天,我                                                  

    五、补充留白,表情达意

    1.文本补白: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           。”

    2.指名交流。

    3.比照原文。

    4.师:儿子一下子懂了许多,儿子到底懂了什么?父亲仅仅只是希望儿子能回报父爱吗?(板书:感恩)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文本重现】

    树上的那只鸟

     [马来西亚] 胡艾耶·玛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

    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儿子,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

    “爸爸,                                 

    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作者:虞大明(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 【上一篇】李玉贵:《布板戏融入班群语文教学》 【下一篇】钟鹤童:《精卫填海》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