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教学预案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十册第5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庄子散文豪迈奔逸的气势和节奏。
2.知道什么是人籁、地籁与天籁,初步体会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
3.学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动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律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天籁”,初步体会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
【教学时间】
1小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把握行文思路
1. 读正确。跟读课文,轮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完成课堂练习一,梳理课文思路和主要内容。
先写 天籁
再写 地籁
后写 人籁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一)
反馈:课文先写什么?(板书:地籁)再写什么?(人籁)最后写什么?(天籁)
二、美读:感受行文节奏
1. 美读“窍穴”句
■课件呈现:
似鼻 似口
似耳 似枅
似圈 似臼
似洼者 似污者
指导与练习:既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又要读出两两停顿,这样听起来才有味道。
■课件呈现:
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指导与练习:一开始是正常语速,读着读着,就会越来越快,到了那个节点就慢下来,这是节奏和韵律。
2. 美读“地籁”句
■课件呈现:
激者,讠高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仿照“窍穴”句的读法,读好此句。
3. 结合译文,完成课堂练习第二题
■课件呈现:
激者 像细细的呼吸声
讠高者 像湍急的流水声
叱者 像迅疾的箭镞声
吸者 像大声的呵叱声
叫者 像鸟儿鸣叫叽喳
譹者 像放声叫喊
宎者 像嚎啕大哭
咬者 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
4. 美读三种风中的“地籁”
课件呈现:
泠风则小和
飘风则大和
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指导与练习:师读,读出越来越大的语气;生跟读,读出小和、大和。读中纠正最后一种读法,应该把“众窍为虚”读得最轻。
5. 美读“地籁”语段
三、品读:体味行文意蕴
地籁则众窍是已(板书“——众窍”),人籁呢?(指名答,板书:“——比竹”)敢问天籁?(板书:“——”)什么是天籁?
■课件呈现:
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比较天籁与地籁、人籁的不同。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三题:写出不少于一种的天籁。
反馈:指名说,如果正确,请该生上台板书,如:鱼儿戏水的声音、雨声、鸟叫声等;依次请更多的学生发言,请更多的学生上台板书。
围绕板书进一步感悟天籁。
总结:如果说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那么天籁则什么是已呢?谁能用一个词来回答?
这样的天籁之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
■课件呈现:
雪花飘落、蚂蚁爬行、海棠开花、春笋破土、露珠滚动、柳条摇曳、孔雀开屏、细沙滑落……
讨论:你们觉得,在庄子的心中,他最推崇的是哪种声音呢?为什么?(指名多位学生回答,教师不表态)
■课件呈现:
(上述天籁之词随着音乐逐个消失)
结课:也许,庄子的看法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弄明白。
【板书设计】
地籁——众窍
人籁——比竹
天籁——自然
作者:王崧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