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萍《认识面积》示范课赏析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7-11-24

  • 着眼联系  营造氛围  着力发展

    ——江萍老师《认识面积》学习体会

     

    面积,这在生活中是一个很常见的词,但作为数学概念的面积,对学习者——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是比较抽象的。而教材关于面积一课的知识点,正如老师自己分析的那样众多且不易理解:引入面积及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认识与大小感知等,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全部掌握固然很好,但不现实,因此老师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同时在自身先进教学理念的支配下,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及精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谈话式轻松氛围的营造,在使学生掌握面积相关知识的前提下,自学、表达等能力都获得了发展。

    首先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师重视学生生活与知识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及促进其能力发展的生本观:

    重视经验,确定起点。在现代生活中,面积无处不在,大到居家买房,小到选择手机屏幕等都与面积息息相关。但这些生活元素是否渗透到了儿童生活中呢?老师专门进行了前测,确定儿童有所接触,能为教学提供适当的帮助,因此,以此为前提设定教学起点。

    研究分析,合理取舍。正如前面所述,与面积相关的知识点众多,这些知识学生是否能在一节课这有限的时间里全面理解?同样,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历程来说是否同等重要,是否有轻重缓急之分?这些知识是否非在一节课讲述,有没有其它途径可寻?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老师确定了以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为重点,至于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则通过其它途径补充。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效率。

    着眼发展,提升能力。目标的设定首先是习得相应的知识,但仅有知识的教学显然不是数学教育的全部。老师非常重视在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首先是重视自学能力发展,不仅要学生自学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并为学生设计自学单,引导学生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地进行自学;同时,在质疑、深化的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所获。只有着眼学生发展的教学,才体现出数学教育的真蒂。老师为大家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同时,老师精当的教学设计及在课堂里注意教学氛围的营造,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直接入题,形式简洁。本堂课的目标有理解面积的意义和建立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而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老师都没有迂回、绕湾,而是直接入题:关于面积,你听说过吗?1平方厘米有多大?等等,这样的设计,既使教学形式简洁,又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节约教学时间。

    问题牵引,强化目标。老师在设计直接入题的教学形式时,不是以陈述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以问题牵引的方式展开,进一步强化与细化了目标:诸如面积大小指哪?怎样的图形有面积?面积有单位吗?1平方厘米有多大等。

    多管齐下,助力感知。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相应面积单位的表象,显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表象,教学时通过触摸、贴图、举例、课件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描述等多种途径的助力,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表象。

    师生对话,氛围轻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平等的姿态、对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面积》从数学知识教学的范畴来说是一个概念教学。关于概念教学有概念引入必要性的理解、概念内涵的深化及概念外延的框定等一些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老师注意了概念内涵的深化,有意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放下,这些就不再讨论。但关于面积这一种概念中的两个属概念——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外延是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呢?如物体表面不仅有平面,也有曲面(圆柱体物体的侧面)和球面等,举例时不仅仅局限于平面,思路打开一些,不是更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完整性吗?再如封闭图形,有规则的,叫得出名字的(如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有面积,而不规则的,叫不出名字的(如云朵状的)也有面积呀。教材没有涉及,老师是否想到过呢?

     

    (作者:江西省南昌市小学数学教研员  胡桃根)

  • 【上一篇】吴正宪《比的意义》、朱乐平《高》、唐彩斌《三角形面积拓展练习》赏析 【下一篇】袁晓萍《认识小数》示范课赏析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