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课万人” 解读“核心素养”
——大兴区小语骨干教师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 第二届“新常态课堂”观摩会
为进一步探究当前的“新常态课堂”,“千课万人”组委会于2016年4月7-10日在钱塘江畔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办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我区21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大兴进校师训部王云阁副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杭州,参与了本次观摩会,分享了一场由名师课堂、专家讲学荟萃而成的文化盛宴。
本次观摩会从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践行超文本、着力拓展课程、建构合作共同体、关注文化价值、承载生命对话、深化学科间的统整等八个方面出发,诠释了“新常态”课堂的内涵,南北各派名师的个性化课堂和专家的精彩点评不时掀起听课的高潮,给老师们带来了精神的享受以及思维的碰撞。
开场是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带来的《蝙蝠和雷达》,李老师从关注学法的角度把一篇科学说明文讲解得生动有趣;张祖庆老师呈现了一节“裸课”——一节反复推敲琢磨备课后未曾试教的《灵犬莱西》,带领孩子们书影互文,感受了人犬情深;王崧舟教授的《天籁》,则是用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国学经典带来的魅力;蒋军晶老师看似简单的设计,却通过一次次不凡的点拨和引领,让孩子们掌握了大道理;戴建荣老师的《远古的歌谣》是一节吟诵课,诗意的课堂把在场的每个人都带入了那来自远古的吟唱中;朱文君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场“龟兔赛跑”,循循善诱地把道理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脑海里;张立军老师《只有一个地球》新颖别致的设计,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探索;虞大明老师的课堂沉稳而有条理,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境,把父爱深沉娓娓道来;孙双金老师的《春联》,联起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联起了梅兰竹菊、花鸟虫鱼,联起了家国天下、古今文明,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专家们的学术报告也让与会老师们颇受启发。王崧舟教授十分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性质,他提出语文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的传递、文化的重构;清华附小的“1+X”主题教学受到了全国的关注,窦桂梅老师则是基于此作了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教学》的报告,介绍了主题教学的研究背景与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与实践样态、发展走向与展望;薛瑞萍老师认为,民间童谣是人类的灵魂母乳,儿童就该读儿童的经典,在经典的吟诵中提升文化素养;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论证了海量阅读所带来的益处;陈琴教授的“素读”带给我们一种不同角度的思考方法,对于母语的教学,老师受益匪浅。
除了现场示范课与学术报告,“三人行”课堂评论是本次观摩会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在每半天的课后,都有三位名师专家对该课进行评论,既能够指出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课堂演绎的深刻之处、课后提高的反思之处,也为老师们理解课堂内容指点迷津。
四月的杭州,烟雨蒙蒙,风景如画。四天的观摩学习,也令老师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本次观摩会旨在搭建 “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的着力点,希望能有效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基层课堂共同分享名师课改红利。相信老师们在回程后都能继续思考“新常态课堂”带来的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http://jyj.dxedu.gov.cn/newsArticleShow.asp?articleid=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