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永军:基于美国共同核心标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我国的启示
  • 作者:千课万人  发表时间:2016-08-15

  • 基于美国共同核心标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这个主题:基于美国共同核心标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对我们国家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这是我去年在美国访学期间,对他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考察,供大家分享。美国的共同核心标准,是怎么一回事,后面我们会详细地讲。在美国,教育是分权制,没有全国性的国家标准,不像我们有课程标准,有教学大纲。它没有,它是各州分权,各州负责州的教育,因此各州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常弱,有的非常强。我在加州,全美技术教育最好的州之一,所以我分析的教材就是加州编的教科书。各州水平参差不齐势必影响整个美国的教育水平,因此这几年他们提出要建立一个共同的核心标准,就像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一样,在这个背景下编教科书。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像美国的标准运动,比较有名气。我们国家,像华东师大,我们在做基于课程标准,叫目标细化,实际上是美国的标准运动一种改进方法,加大思维的一种强度,高阶思维的一种强度。尤其是美国最近几年,它的共同核心标准运动,在英语教学,就是我们讲的语文,这样的一种改革,我觉得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分两个方面,我们简单看一下背景,这种背景下我们挑一篇课文。共同核心标准有这样一种背景:2004年的时候发布了一个报告,意思是我们高中毕业、大学生比较多,可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包括父母们发现,虽然大家文凭提高了,学历高了,但是水平有限,就是不能够找到合适自己机构这样的人员就发布了这样一个报告:“是否准备好:创造足够的高中文凭”。它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就是我们找不到足够的人,因此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严格的标准。这是开始提出这样一个想法。那么为了征求教育工作者和民众对教育改革的意见,美国质量协会在2008年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政府应重视的且应优先发展的是“21世纪技能的培养”。那什么是21世纪人?美国专家认为,21世纪的人应该是这样的。21世纪的学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句话可能难以把握,那么我把它概括成这样三个方面:一、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二、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三、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三大块,就是21世纪技能。可以说21世纪这些技能它渗透到各个学科,类似于我们今天讲的某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只不过它是一个共性的,所有学科都要培养学生这样一些21世纪技能,但是这个三大版块可能很难记,老外有一种记忆法,就是经常把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把它记住。21世纪核心技能是什么,4C。我在加州访学期间,学者们就是教授给我们讲4C,校友们谈4C。我们参观的大量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高中,校长们给我们看4C,老师们也给我们看4C,所以加州学者们都在讲4C4C翻译一下:Creativity(创造性)、Critical批判性思维或者批判性思考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Cooperation(合作能力)。我在学习期间觉得还能加个CCor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现在在我们学校、系培养小学教师,就是小学的本科教师,我们的作业教师项目就提出,培养一个C,要有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4C。那么我们看4C的解释,有时候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要回到原文。什么叫批判性思考?比如创新,它叫the use of the imagination,想象。所以想象对语文来讲是多么重要;原创,Original ideas,原出的想法,主意,创造出一个新东西它就是创新,4C的一个解释。当然这是通俗的讲法,如果在学理上给它一个比较学问化的表达,我们可以用斯坦福大学琳达教授,这位教授在美国相当有名气,因为他是奥巴马的教育顾问,他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就表达了4C的学术性意思。他说“当今世界,教育者们都在应对全球性的变化,使得教授学生以下内容变得尤为重要:批判性的思考,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及创造新的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美国特别注重制作产品,不像我们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有一次我们在高中学校参观,七八个同学组织起来造了一辆4驱型的赛车,而且在比赛获得第一名。我当时很惊讶,看了以后就深深感到绝望,为什么绝望?我这辈子再是做不出来了。这太突出美国学生的斗志、能力,他把创意变成现实。有了想法就把它做出来,所以呈现的就是一个产品。

    这样一个运动,是由联邦会和各州各级主要官员共同制定的,主要是给全美制立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目前还在语言和数学这门学科。目前美国已经有48个州都采用这个标准,这是去年年底的时候统计的,说明绝大部分的州都采用这个标准,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共同核心标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共同核心标准,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就是分权制,各个州有自己的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学、英语、科学学科难度在加大。刚才我在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一些学者,大家都在谈语文,有一个老师说语文难度很大,还有一个老师说他初三的孩子在做作业,我没有回应。如果我们国家难的话,那真是笑话,看看美国吧。我们不是难,我们是机械地操练、重复。所以共同的核心标准比较大的区别就在于加大了学科的难度。改变课程,叫做“一英寸宽,一英里深”。这是1997年第三期国际数学和科研杂志对美国课程的一个批评。美国的教育给人的感觉好像什么都懂,综合性的,我们今天不是也搞综合,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面很宽,但是它很浅。

    第二是美国英语教学进行教科书的分析,当然我这个标题主要是对江苏的进行分类的。它的课程标准我就不说了。跟我们国家相对的语文,美国叫英语语言艺术,分别有5个部分,叫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语言和美体与技术。各个方面都有一些规定,有它的课标。比如写作,美国人教写作非常注重政治,它是一个法治国家,不像我们写记叙文、散文,写哲思什么的,大而空,泛泛而谈。它非常注重证据在哪里,我们在美国考察期间对者感触非常深,美国小学生的习作中经常训练的是用证据去说话。然后我们看,直接切入它的教材。现在拿小学语文阅读教科书来讲,前面我们看到它的英语是分5个方面,我们现在所谓叫语文教科书主要是阅读,里面包括了一些习作,但阅读是占了大部分。我们现在看的阅读教材,是加州的学者们编的,下面就以加州小学三年级阅读的教科书为例,以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叫“访问另一个国家”这个单元里面。也就是这一个单元有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主要是介绍海外的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所以这个单元叫访问另一个国家。其中有一篇文章,是美籍韩裔作家写的,题目叫云美与祖母之旅。云美从小生长在美国,陪着祖母到韩国去认祖,这样一种经历,这篇文章就选进了加州小学三年级的阅读课文。为了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我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国家的教科书,然后再看一下美国的教科书,就会加深印象了。先看一下我们的教科书,这里选取的是我们苏教版的一篇课文,也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为什么我选苏教版呢?除了我是江苏人之外,因为要和它对等,刚才说了在美国各个州都可以有教科书,只要有出版商把它出版它都可以用。但是我们前面讲过,美国各个州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加州是美国技术教育水平最好之一,但是加州自认为它不是全美最好的。那我们江苏在全国的教育至少可以排前三名,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强省,至少江苏的教材跟加州的教材有可比性。我们的苏教版有一篇三年级的教材叫“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说明文,一共有3页,大概是40行,每一行大概有平均有17个字,最多800个字。各位老师都是语文老师,应该知道三年级文章也不过如此,8001000个字。关键是课文后的题目,习题。为什么说习题重要呢?因为习题预示着或者标明着作者希望小朋友学完这篇文章以后重点掌握什么。实际上课文编者的意图体现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下这5道题。一、朗读课文;二,用钢笔描;三、读一读,抄一抄再填写。前面三道题基本上是基本功,没有多少思维的含量,不需要思维。识字写字,基本上是写。要不要?要,因为很重要,而且课标上还规定小学每天语文课要用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第4题是说说第34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有点概括也有点复述,第5道题似乎有点味道: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这道题有收集资料啦,等什么问题。当然我最后会分析这道题,你先记第5道题,前面3道题是基本的积累;第4道题说说主要的有点概括,但是它不完全概括;第5道题收集资料,然后可以交替说一说,5道题。340行,700800个字,5道题,这就是我们的课文,小学三年级。现在我们来看加州的这个小学三年级的课文。170行,一共17页,有的文字多,有的文字少,图文并茂,一共2200-2500个字符、单词。整本书4-5个单元。我们苏教版是24篇课文,比方我这篇文章看完以后,后面有很多题目,就像我们考英语阅读理解一样,提取信息然后,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它不是需要去感悟的。6个习题,基本上涵盖了美国学生教育目标分类里面的关于认知的六个层面。那我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一、量大;二、高阶思维,思维深度。那跟我们国家相比,我们为什么相对要注重感悟、朗读?一方面是语文的特点,汉语是韵文美;还有一种我觉得跟我们长期以来语文的指导思想有关系。我们经常强调小学语文姓“小”,所以在语文教科书的设计,在语文教学的要求上,有高校学者批评,“幼稚化”,其实有点这个味道。当然我也提到几个前提条件,如果我们受到启示去做,要是在西部地区或者是农村地区,我觉得肯定是不会有效的,如果是一线二线或省会城市,城市学校孩子们的信息量多么大,绝大多数在学前就有大量地信息,甚至是识字。它需要考虑一个条件的问题,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姓“小”,我们的幼稚化,但是我们看到美国非常注重高阶思维的培养,注重阅读以后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这个我觉得恐怕要我们很好的思考。

    就是不仅课文长,容量大,而且课文后的问题(思考题)也比较多和比较深,基本上涵盖了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目标分类之认知领域中的六个层面。这个认知领域的六个层面,底层是记忆,就是识字;第二就是理解;第三就是应用;第四就是分析;第五评价;第六创造。当然这是经过安德森的改造。通俗讲就是我们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落在这六个方面、六个层次上,它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美国教科书的课文后面的题目覆盖了这六个方面,尤其尤显高阶思维,不像我们的课文基本是落在第一、第二个层次,就是记忆这个题,很少落到高阶思维的品质。刚才是英语中文的,那么从中文来讲就是这些: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或按安德森的分类:记忆类能力、理解类能力、运用类能力、分析类能力、评价类能力、创造类能力。课文后的思考题,这是思考题,第一就是考虑选择,有道问题,基本上是覆盖了这六个层面,都有个高阶思维的问题。关键是第二道题,写一篇自己的旅行故事,小提示是:第一,文章开头画一张故事中的旅行图。(说明一下要求,我们在美国课堂上,经常看到思维导图、程序图、方法图,他们非常强调做一件事情要有一个结构,就是它的层面上,什么思维导图、曲线图,非常强调做一件事情的程序)第二,注意叙述事情的顺序。(当然这个是属于作文,习作的一个要求);第三,用相关词汇描绘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第四就是社会研究(社会学习),因为这篇文章是云美陪着祖母到韩国去访问,到韩国去旅游,涉及到祖母。发现祖辈的名字并在小组内列出所有你们所知道的祖父、视母名字,并将结果与全班交流。第五就是听说训练,听说训练还不是一般的听说训练。听说训练要求做一份向导,在小组及全班汇报,这要求都是非常严的。大家可以想到,这么难他能不能做?我当时就想到很多年前看到的一本著名的书,就是速成教育在美国,一个美籍华人叫做黄全玉写的一篇文章。当时我儿子想到一个细节是什么,9岁的小孩,有一天拿回作业是“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很惊讶。当时我在美国期间,发现这本教科书,做研究时,立刻想到这个问题。你要把小孩看得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你怎么挖,当然我们要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不行。除了教科书课文长和思考题比较难以外,还有一些题,它的配套练习也异常复杂和多样,美国也有,不要以为只有我们的配套练习。《云美和祖母之旅》课文的配套练习分成9个部分,关键词汇、图形组织、理解检测、理解技能、分析、拼写、词法技能、语法技能、写作技能,等等。比如关键词汇,要你理出一系列有关旅行的词汇,或者填充,或者完整的句子,然后图表组织,填写完整关于小主人公游韩国的心情,他的祖母故事现场的图表,这是就课文理解。理解检测,根据课文填写关于故事情节的一封信,这跟我们一样;理解技能,要求阅读一篇短文,然后填空,涉及预测结果及写出理由。另外还有结构分析,也有一些技术,语文练习,语音的一些练习,也有一些比如类比的运用,也有一些很基础的。还有写作技能,一个就是写信,信的格式,还有就是填写有关的信息。它的思考题和它的配套练习的题目,那反过来我们课文的思考题,其中各自强调重点的差异一目了然。根据布卢姆的六类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了前两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复杂思维的后四类的培育。每节语文课基本上都会有二三十个问题,多则四五十个问题。10节课,有3节课有300个问题,那300个问题统计一下,看一看落在这6个方面的哪几个方面,完全可以写一篇小论文了。验证一下我现在的观点,绝大多数都是实际和理解,忽视后四类尤其是分析评价创造这样一种高阶思维的东西。比如人类的老师,我们刚才看到,后面就是5道题。这道题落在哪6个层面里面一个?“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方案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运用?为什么是运用?其实这个问题是属于什么呢?我把它称为一个事实性的问题。什么叫事实性问题?它有,我们搜得到,它没有,我们就搜不到。当然老师讲它还有加工,一般我们老师布置这个任务以后不加工,就是学生把它放在一堆。如果三天五天把它加工成一篇东西,这里面就有高阶思维。所以这一道题,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重要不重要?重要。第二,它的功能在于口语交际。听说、口语交际,但是从思维角度来讲,这一道题实际上思维的程度不行。这还只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从高阶思维水平来讲不够,那么后面补一句: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这就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问题。思维角度上去了,回顾一下这个美国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从思维来讲升高,如果我们给它加点语文的味道,后面还可以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或者写一个研究报告。或者说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还有一个语言文字的层面,这样就更完整。

    我们在很多的知识学习当中,同样的一个知识点,不同的问法,就能把学生思维引向不同的方面。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召开,我们很多城市办了展馆,有很多展品。我听到一些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总会围绕一个问题:我们城市送了哪些展品啊?你知道不知道啊?介绍介绍。请注意,这些问题,它的作用就在于了解这个城市,从而培养学生的一种自豪感,培养学生爱我们的城市、爱国。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没有思维程度。那怎么问,关于我们这个城市送哪些展品你知道不知道,怎么问才能让学生发展他的高阶思维能力?今天就简单跟大家到这里。

    作者:吴永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一篇】王崧舟:语文的文化品格 【下一篇】陈 琴:“素读”经典课程所解决的母语教学问题
    • 最新通知
    • 最新图片
    • 精彩文章